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普遍現象。在任何一個經濟體系中,不管什么發展階段,總有一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問題和融資困難的問題,這是中小企業不可避免的“成長中的煩惱”。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自有資本少、可供抵押資產少、抗風險能力弱及信用等級偏低等原因,銀行不愿冒險放貸,由此產成了“融資難”。中小企業最難的事是融資,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也是融資。如何讓中小企業及早擺脫“成長中的煩惱”,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風大浪中,經風雨見世面?本文從以下幾方面予以闡述。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政策方面
首先政府鼓勵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但是政府沒有具體的措施或方案;其次各方面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到現在為止,我們沒有一個專門為中小企業負責的國家級機構,我們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提出要建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征信體系、擔保體系,而這三大體系的建設到現在仍然不盡如人意。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每年都出現在各級政府的工作報告中,但鮮有實質性的應對或者舉措。因此,我認為,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首先要解決觀念上的重視問題。
(二)銀行方面
1.中小企業較高的倒閉或歇業比率,是銀行不愿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主要原因之一。據一些銀行管理人員估計,我國有近30%的私營中小企業在2年內消失,近60%的在4年內消失。中小企業高比率的倒閉狀況,使銀行向其發放貸款時面臨較大的風險。貸款償還的高違約率也是銀行不愿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一個重要原因。
2.缺少抵押和擔保。在我國,中小企業資產的產權不夠明確,很多固定資產沒有產權證書,即使有大多也是股東的名字,土地沒有出讓手續,使得企業提供足額抵押物的能力欠缺,而銀行對抵押品的要求條件非常苛刻,除了土地和房產外,銀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中小企業一般缺少自有房產等銀行接受的抵押物,貸款受到限制,抵押物的折扣率高,手續繁瑣,收費昂貴,中小企業普遍難以承受。
3.另外,金融機構對貸款的責任制度,也使得業務管理者擔心承擔責任,放不開手腳,有政策也不敢執行。
(三)企業方面
1.一般的中小企業發展歷史較短,無法提供連續幾年的財務資料;
2.企業為了自身利益不愿露富、不愿泄露債務量、舉債渠道等商業秘密;
3.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混亂,賬簿不健全,報表不準確。更有甚者為了規避稅費或爭取優惠政策有意不真實反映經營和財務狀況,以致企業無賬可查,一個企業兩套賬的現象相當普遍。
二、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健全法律法規,通過法律確定中小企業的地位,維護其合法權益,切實提高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管理、指導和服務力度。中小企業的管理牽涉經濟、法律、金融、勞動和社會保障、工商管理等多方面內容,若沒有一個部委級的單獨部門統一領導協調,中小企業的管理體系將面臨很多困難,因此,我國應設立單獨部門對中小企業進行管理、組織、協調和服務。
2.國家應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對中小企業管理過程中的擔保、補貼、減稅、保險、特別基金等方面進行規范和規定。
(二)銀行方面
1.中小企業要注重改善融資環境。中小企業要想真正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首先就要過信用關,要以信取資。中小企業必須加大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設,規范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提高信用意識。
2.盡快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共享體系,建立中小企業資信評價標準和制度。大力推進中小企業信息管理的電子化和網絡化進程,實現中央或地方中小企業信息共享。建立中小企業資信評價標準,引導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融資。還可以借鑒泰州的經驗,實行“陽光貸款”。所謂“陽光貸款”是指銀行將客戶的貸款調查、授信、定價、操作流程和公開承諾服務等全過程置于社會公眾和銀行的有效監督下,讓客戶了解銀行的辦貸流程,同時使銀行了解客戶的經營狀況,增強銀企雙方互信的一種全新貸款方式。同時,應大力開展擔保制度和體系的建立。政府要組織、推動中小企業擔保體系的建立,讓企業可以通過聯保、知識產權抵押及產權質押等多種方式獲得銀行貸款。
3.出臺一些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比如說對銀行業辦理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的,在稅收方面可以給予更多的優惠,這樣更有利于調動銀行業放貸的積極性。
另外,有些人過分強調向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只考慮了中小企業素質低、貸款條件惡劣的情況,卻沒有看到中小企業貸款雖然存在著“急、頻、少”的弱點,但由于中小企業群體眾多,實際上分散了銀行貸款風險,使得風險成本降低。銀行業應當積極改善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中小企業解決好自身問題以后再予幫扶。
(三)企業方面
規范企業財務制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不做假賬,建立完善的財務報表體系,提高企業財務狀況的透明度和財務報表的可信度。積極清償銀行的債務和應付款項,建立企業的信用制度,提高企業的信任水平。
另外,利用稅收杠桿作用,在稅收政策上對中小企業給予一定傾斜。對財務記錄良好,納稅積極,企業效益因暫時困難下滑的中小企業,在某些稅種上給予適當減免,一些經營項目上的支出允許稅前扣除。堅決查處亂收費、亂攤派行為。稅務機關應簡化納稅程序,減少不必要的中間征收環節,減輕企業負擔,切實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中小企業這朵我國經濟花園中的小花,成長、發展來之不易,需要政府產業政策的呵護,更需要自我救贖,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上述政策措施的扶持下,在中小企業家的銳意進取下,中小企業必能走出困境,迎來發展、壯大的第二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