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
大多數事業單位薪酬管理基本統一,員工通常缺乏干勁,個人貢獻和應得利益不成正比。績效考核比較粗放,不能細致反映職工的工作狀態,考核的結果常常被束之高閣,沒有成為人事決策的依據。晉升機制模糊,單位和職工兩方面的積極性很難得到調動。
1.4 大部分職工缺乏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
很多人進了事業單位,就認為捧到了“鐵飯碗”,從此就可高枕無憂。他們喪失了進取心,躺在溫床上坐享其成,心態上平庸,行動上懈怠,工作上沒有激情和干勁。
2 如何貫徹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
2.1 充分認識職工的作用,尊重職工的價值
“真正的以人為本,要充分認識到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要珍視人的身體與生命”,要尊重人,這是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的前提和基礎。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5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職工越來越關注自我價值的實現,也就是越來越關心自己的社會地位、職務晉升、個人榮譽等,因此,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做到:第一,尊重每個人的價值,“注重人才的引入和培養,以能力來解決人才的選拔與任用,為人才創造一個公平競爭、自由發展的平臺”。第二,把握好人才的起用時機。一個職工一生中干勁最旺盛、精力最充沛的時期也正是能夠為單位做出巨大貢獻的時期,這時應大膽地、及時地把人才提拔到重要的崗位上,使其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第三,營造適宜人才成長的環境,要充分認識每個人的與眾不同,把每個職工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做到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做到賢者居上,能者居中,工者居下,智者居側。
2.2 重視對職工的培訓,促進職工的全面發展
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人力資源最為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其高增值性和可再生性,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更要著眼于人才的全面發展,重視人力資源的培訓與開發工作。”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的培訓不能流于形式,要根據崗位的需求,制訂全面的計劃,合理安排,系統規劃。以更新職工觀念和提高其專業技能為目的,通過滿意度調查、職工溝通大會等了解職工自身發展的需求,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
2.3 強化對職工的激勵作用,激發職工的干勁和激情
首先,物質激勵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第一,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員工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職工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態度與績效工資掛鉤。職工有違紀行為并且受到處分的,或者業績考核不合格的,適當降低其績效工資;對于表現優秀的職工,要給予適當獎勵,這樣才能使職工受到極大鼓舞,工作起來才更有激情。第二,制定合理的考核標準,建立分類考核的辦法。“對業務人員的考核注重以業績為導向;對行政服務類人員的考核要注重以服務能力、服務態度、服務滿意度等作為考核重點;對研發人員的考核則要以研發成果作為重要特征”,把考核結果作為職稱評定、工資晉級、津貼發放等的依據。
其次,精神激勵是最根本的手段。“精神是人的靈魂主宰,精神不垮,信念不倒”。精神激勵是內在激勵,在人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支柱作用。管理者要從滿足職工的精神需求出發,關心職工,理解職工,幫助職工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使其認識到工作不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更是一種人生境界。
2.4 強化職工的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
古人云: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思所以亡則存矣。可見,危機意識已是沉淀在中華民族心底的一種文化意識。
首先,事業單位的職工要加強學習,不斷充電。當今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 知識改變命運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事業單位的職工要轉變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刻苦學習,提高素質,這樣才有能力迎接挑戰。其次,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 在有效性上下功夫。增強職工的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任務比較艱巨, 僅靠開開會, 出出宣傳專欄是不能奏效的,要樹立典型,注重細節。第三,對工作缺乏責任感的職工,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實行末位淘汰制,強化其憂患意識。第四,打破以前論資排輩的陳規,重能力,重業績,為更多人提供參與競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