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經濟法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財會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讓學生對本課程產生興趣,筆者認為就需要教師提高經濟法課堂的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教學方法中,筆者經過多年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激發學生興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法。
?。保?情境激趣
經濟法教學提倡探究性學習,其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知識的運用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能夠用學到的經濟法知識去解決問題,這就是學習經濟法知識的目的之一。教材中每一章節都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寓言故事、動漫、情景再現、角色扮演、故事回放等情境,結合學生學習基礎的認知理論,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學生學習經濟法課程的興趣。
?。保?媒體導趣
在高科技現代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方法也要和學生與時俱進。利用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可以讓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用語言難以表達的知識通過多媒體和計算機的運用讓學生豁然開朗,創造一種身臨其境的學習空間。從視覺、聽覺雙重作用下多感官理解經濟法知識的本質,從而掌握學習該課程的規律,并且為學生學習下一個新的知識空間提供一個平臺。
?。保?生活誘趣
經濟法教學強調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聯系,我們要盡可能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所學的知識體現在生活中,或者從生活中挖掘知識,兩者相輔相成,相互聯系,都是實實在在發生在我們眼前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同身受,倍感親切。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就是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互動環節,這樣在活動中體現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參與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速度。
2 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教師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學生學習經濟法課程時的普遍規律和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依據學生認知規律切實可行地來指導學生學習經濟法基礎這門課程。筆者在課堂上主要運用以下3種方法。
?。玻?對比分析法
這種方法是一種古老的思維方式,兩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差異,可用圖表等方法來展示,分析它們之間本質差異與聯系,一目了然,在教學中起著積極的有效的輔助作用。如在學習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聯系與區別時,就可用對比分析法來學習。把兩者劃分成這幾類來進行比較分析:概念、股東人數、注冊資本、出資方式、設立方式、設立程序、特例,讓學生以填表的形式來進行記憶和理解,效果很好。
例1:用對比分析法分析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首先找出表面的文字差異——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為2人以上50人以下,公司具有人合性和資合性的特征;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人數為不少于5人,沒有上限,股份具有等額性。為兩類公司的分析打下基礎,引導學生找出共同性,進一步分析兩者的本質聯系——股東和公司承擔的都是有限責任,都屬于法人企業。然后再回到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中去把握內涵,強調學生學法的應用與能力形成的關系。
?。玻?案例歸納法
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前人大量實例,逐步歸納,概括出事物共同本質特征,重視前人提出這種觀點和理論所付出的艱辛,培養學生通過歸納與概括的抽象思維能力。
例2:哪些行為屬于有效的經濟法律行為?如要求學生判斷① 張三在李四拿刀恐嚇的前提下,給李四1萬元現金的行為; ② 李娜掉進河里不會游泳,路過的張杰看到,李娜要求張杰救她,張杰提出把李娜救上岸后要求給他5 000元; ③ 一個11歲的男孩給營業員8 000元買一臺電腦的行為。以上的行為是否屬于有效經濟法律行為?① 教師和學生一起理解有效的經濟法律行為這一概念。② 讓學生依據自己初步的認知理解來判斷難度較小的案例。大多數的學生能給出正確的結論,以上3種情況都屬于無效的經濟法律行為。③ 分析有效經濟法律行為的條件,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與案例判斷,理解經濟法律行為有效所必須具備的條件。④ 教師提出一些難度較大的案例讓學生再次判斷。案例:李珊珊在某一書畫店自己花1 000元買了一副40cm*50cm大小的油畫。李珊珊對書畫并不精通,后經權威內行人士鑒定,此畫價值最多100元,李珊珊遂回到書畫店要求退貨。老板不肯退貨,因為老板認為此畫是雙方討價還價自愿達成的買賣。請問:此案中的經濟法律行為有效還是無效?有的學生開始把握不住了,開始出現分歧。⑤ 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后每小組派一代表進行闡述發言。最后依據每小組意見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全班學生討論得出正確答案,上述行為屬于無效的經濟法律行為。⑥ 教師提出實質性條件,學生正確理解什么是有效的經濟法律行為。⑦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組織學生主動、自覺適用案例歸納法來學習其他適用此類方法的的知識,同時進行能力的培養。
2.3 師生換位法
現代化教學需要的是一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教學活動?,F代教學模式有賴于創新型教師的培養。
如在對經濟法課程進行復習時,一般往往老師指出學習要點,學生來記?,F在改變模式,讓學生來做老師,讓學生分組擬定每一章節的知識要點,全由學生來決定,由學生自由出試卷,根據考綱自由發揮,不規定題型、考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和創新能力,而且每位學生都必須參加,最后由老師加以點評。這種方法筆者在對口單招的財會專業經濟法基礎課程教學中使用,學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學生在自己出試卷和舉要點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著各種創新能力。
總之,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一種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方法,在這種不拘一格的教學形式中,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經濟法知識并運用于實際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