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作為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財務管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管理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發展狀況以及企業資源的配置問題,是企業戰略規劃的重要環節。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中小民營企業的經營情況并不樂觀,尤其是財務管理問題,成為了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短板。導致很多中小民營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出現了停滯不前的現象,對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阻礙作用。因此,分析中小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并提出對應的應對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中小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的集權式財務管理方式存在著過大的隨意性
由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歷史以及管理方式方面的原因,導致企業的所有者就是企業的經營者。所以,這些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一般都采用的是集權式的管理方式,企業大大小小的所有事情都歸企業所有者說了算。但是,由于這些企業主普遍缺乏財務管理的專業知識,因此在財務管理方面沒有按照科學的財務管理方式來進行,沒有形成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甚至經常出現朝令夕改的現象,企業所建立起來的財務管理制度形同虛設,這樣長期發展下去導致企業從上到下都沒有人去遵守,不利于企業的整體管理及資源配置工作。
(二)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有限
由于公司的規模較小,而且企業在用人方面也存在著缺陷,存在著一定的家族式管理方式。這主要是因為企業所有者認為這些敏感應該給自己人管理會比較的安全,能夠將之處于一個較好的控制環境當中。但是,這同時也導致在管理的過程中會較少的去考慮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等方面,有時甚至根本不能夠勝任財務管理工作的人也被安排在財務管理工作的關鍵崗位上。導致財務管理工作出現疏漏。由于這些人的專業水平和專業技能都有限,導致財務管理的很多職能都不能夠實現,直接導致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增加。
(三)融資能力較為欠缺
我國的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包括:銀行貸款、其他貸款以及股權投資三種基本形式。而中小企業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導致企業的融資能力存在一定的困難。從銀行貸款這個渠道來講,中小型企業由于還貸能力方面的原因,其從銀行取得貸款的幾率比較小就銀行貸款這一渠道來說,小型的民營企業成功取得銀行貸款的幾率很小,加之銀行對貸款要求的不斷提高,企業難以從銀行獲得資金,而其他渠道的資金來源也有限。而中小型企業的股權投資難度也較大,如果沒有一個收益穩健的理財產品供企業所有者投資,企業很難從股權投資渠道獲得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資金來源。
三、中小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有意識的提高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條件方面的限制,一般對高水平財務管理人員的吸引能力不夠,為了能夠有效的解決財務人才方面的難題,中小企業可以從提供財務管理軟環境以及良好的激勵機制兩個方面著手予以解決。
在給員工提供一個優越的工作軟環境方面,中小型企業可以通過采取包括提供優厚的薪酬待遇、優越的物質條件以及生活設施等措施來吸引高水平的財務人員。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管理人員會發現隨著外在物質刺激的不斷加大,達到一定的限度之后其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小。一旦員工滿足其當前的物質需求之后就不能發揮太大的作用。當外在的物質需求不能夠滿足企業管理者的預期之時,中小企業就應該從營造企業的軟環境來吸引財務管理人才。這包括在工作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員工、讓員工在崗位上有完全的自主權、提供給員工完全的發展機會以及獲得及時的認可等。而通過構建一個良好的激勵機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通過構建一個有效的激勵體制可以充分的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穩定性。
(二)強化中小民營企業的投資管理
由于中小民營企業的規模較小,其抵抗風險的能力較低,因此在進行投資之前都應該進行周全的分析和考慮。在分析之時應該從項目的盈利能力、發展前景以及風險水平等三個方面進行全面分析,之后結合企業當前的發展情況選擇一個適合自身投資的項目來獲得更多的發展資金。而當前大部分的中小民營企業在進行投資項目的選擇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投資盲目的問題。
這時,企業應該對自身的融資方式進行適當的創新。企業可以通過對企業制度進行適當的改革,采用員工適當持股的方式來對企業進行管理。在具體的實施時,企業可以委托專業的機構對企業員工自身購買的股票進行集中管理,然后按照協議來分配紅利。而在分配方式的選擇方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委托機構通過和銀行的協議來開設特定的賬戶,將打算購買企業股票的資金按一定的比例存到該賬戶,然后公司或者是委托機構通過提供信用擔保從銀行處申請貸款來購買企業的股票,而獲得的紅利及部分工資則用來歸還本金與利息。
(三)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決策程序
由于中小民營企業一般都是采用的集權式的管理方式,其決策長期處于一種相對混亂的狀況,決策過程中拍腦袋的現象較為嚴重。同時,在決策體系構建過程中,民主性與科學性較為缺乏,無謂干擾以及決策效力較差。
在決策時,應該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的決策程序,通過組成:發現問題―確定目標―擬定方案―分析評估―方案選擇,這樣的決策體系來構建決策過程。在整個體系當中,將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對比,發現企業存在的經營問題,找到改革的差距。在這個過程中,領到應該鼓勵員工參與到企業的建設中去,給企業多提建議,這樣也就給企業的決策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和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