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研究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研究

高新技術產業 自主創新 技術趕超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0YJC790337);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2010YBB190)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
  高新技術產業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最活躍的因素,高新技術產業的相關研究一直是理論界和學術界研究熱點。我國政府于1986年提出“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首次從政府管理角度提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高新技術產業被賦予前所未有的歷史重任。然而,我國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核心技術、關鍵設備對外依賴程度較高,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存在“技術空心化”的危險。因此,自主創新已成為壯大高新技術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突破資源、能源和環境瓶頸,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二、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現狀分析
  1、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處于漸進性創新和技術趕超階段
  技術追趕和漸進性創新是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現階段的主要特征。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在某些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更是如此,如飛機制造、發動機制造等領域與美、德等國都相差10年以上。同時,引進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和再創新能力比較弱,作為后發趕超國家,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較強的技術學習、消化和吸收能力是后發國家追趕先發國家,最終實現自我創新的一條捷徑。韓國和日本的消化吸收的投人與技術引進之為1:5左右,而我國這一比例僅為1:0.23,甚至在軟件等產業用于消化吸收的經費還出現相對下滑的趨勢。
  2、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自主創新能力缺乏
  在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和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基地。但是總體來說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起步較晚,與美國硅谷等世界發達高新技術集群相比差距較大:自主創新能力缺乏,集群整體層面的核心競爭力不強,大多數集群處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低端,主要依賴成本優勢和政策優惠生存,沒有技術和知識的優勢,集群企業之間沒有產生1+1﹥2的化學效應,高新技術集群企業多屬于簡單的扎堆,高效的集群創新網絡效應尚未形成。
  3、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區域差異較大
  我國是一個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的大國,區域資源稟賦不同,產業技術水平差異大,在高新技術產業表現的尤為突出。東部地區由于起步較早,同時由于具有較密集科研機構與大學和高素質人才聚集,如中關村。其科技成果轉化率逐步提升,高技術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但是絕大部分中西部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東部地區相比差距較大,產業園區內產業鏈尚不完整,1+1>2的集群創新效應尚未完全發揮,自主創新能力明顯缺乏。
  4、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制度體系不完善
  在自主創新體系中,政府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府是制度創新的主體,同時也是創新服務活動的管理者。在自主創新過程中,政府能夠利用各種行政、經濟和法律等手段,積極營造創新環境、挖掘潛在資源、有效規范地方市場行為,在各創新主體之間扮演橋梁的角色,營造“和諧氣氛”。政府一項有效的政策出臺,會對產業創新產生重大影響。但總體來說,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制度體系不完善,主要表現為:首先,促進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的法律體系尚未形成,如尚未制定國家創新體系和企業自主創新的基本法;其次,促進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不完善,近年來,雖然各級政府陸續出臺了一些有關促進自主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制定的部門各異,政策的可操作性較差,甚至相互矛盾,導致我國自主創新的政策缺乏完整性、系統性,難以適應形勢變化。
  三、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議
  1、培養社會學習理論實現技術引進向自主創新的轉變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中央進入新世紀提出的重大戰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能與對國外技術引進、技術模仿對立起來,首先應當全面而清醒地認識我國技術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充分利用技術后發優勢與自主創新的有機結合,逐步實現以技術引進為主向以自主創新為主的轉變。技術創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一個社會學習的過程。社會學習能力是我國實現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轉變的必要途徑(Gao,2003)。自主創新是指在自己的力量和基礎上進行的原始型創新,是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傅家驥,1998;柳卸林,2005),自主創新可以劃分為模仿創新、集成創新和原創性創新等類型。自主創新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復雜過程、投入大、高風險,知識的R&D周期長且費用昂貴,高新技術企業在開展創新活動時,經常會受限于自身的資源稟賦限制。因此,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在引進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培養社會學習能力,實現技術引進向自主創新的轉變是現階段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必然選擇。
  2、建立適應我國區域經濟技術多元特征的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戰略
  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是由許多影響因素共同決定的,我國是一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的大國,對于高新技術產業來說尤其如此,東部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技術水平、要素稟賦結構以及需求條件等方面差異都較大。因此本文認為,對于東西部地區來說,必須結合當地要素稟賦和區域經濟水平選擇不同的自主創新戰略和自主創新提升模式。例如,以中關村為代表的東部發達地區應當著力加強原創性創新,而中西部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可以在加強技術引進的基礎上有選擇的進行集成創新、原創性創新。總之,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高新技術企業無論大小均受到來自全球競爭市場的影響,企業本地網絡嵌入全球網絡,高新技術企業只有積極參與全球競爭,才能獲得更大發展。
  3、轉變政府職能完善自主創新體系建設
  政府是國家自主創新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我國政府必須積極改善國家宏觀科技管理水平,把技術創新的管理重點放在政策制定、戰略和規劃方面,徹底把政府的管理職能從過多具體事務和項目管理中解脫出來,政府管理以政策調控和規劃指導為主,減少行政干預,真正做到科技政策與經濟政策統一,構建產業集群、政府、大學、研究機構的創新伙伴關系,政府轉變為創新大環境營造者,創新規則制定者,各創新主體的監督者、促進者和服務者。要健全我國自主創新的法律法規體系。健全的法律法規是高新技術產業進行自主創新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制度環境,因此要加強產業集群自主創新的立法工作。如,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對企業市場行為規范化的法制建設和風險投資公司金融監管的立法工作等。
  4、進一步發揮高新技術企業的自主創新主體作用
  企業是自主創新能力的最終著力點。提升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發揮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在整個創新鏈過程中,企業創新活動的質量高低直接自主創新體系構建的成敗,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必須以企業為自主創新的主體。意味著企業要努力成為創新經費和創新人才主要投入者,先進管理模式的開拓者,科技成果的主要創造者,知識產權的主要擁有者,更要努力成為創新成果的主要吸納者,更要努力成為標桿型創新企業。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