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長期的生存和發展,企業應主動承擔部分社會責任,然而,由于處于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企業的經營目標存在差異,導致其社會責任承擔成本、違規成本及遭受的聲譽損失不同,其社會責任承擔的意愿差異很大。本文將企業的社會責任分為強制性社會責任和自愿性社會責任,從成本效益的角度分析處在不同發展時期的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意愿,進而對處在不同發展時期企業社會責任的監管提出建議,為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承擔的監管效率,達到監管資源配置的最優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社會責任 監管效率 違規成本 聲譽損失
一、引言
近年來企業對社會責任履行的忽視已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工作安全威脅、食品安全問題等,使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安全的社會環境中,最終會阻礙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企業不僅要對股東負責,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時還要對員工、消費者、供應商、債權人、社會公眾等負責,要關注員工福利、生產安全、產品質量、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等問題,由于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對象隨時間不斷發生變化,因此理論界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界定也不斷發生變化,Carroll(1991)從多維度的角度將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為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四個維度;Petkus and Woodruff(1992)從社會營銷的角度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界定為包括趨利和避害兩個方面。我國法律法規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認為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是指上市公司對國家和社會的全面發展、自然環境和資源,以及股東、債權人、職工、客戶、消費者、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方所應承擔的責任。在實務界,由于社會公眾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新聞媒體對企業社會責任承擔的關注,以及政府對社會責任的監管日益加強,是否承擔社會責任對企業聲譽的影響越來越重要,進而決定了企業未來生存和發展(林毅夫,2008),因此,許多企業已經開始關注社會責任的履行及披露。不同于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對其他相關者利益的關注,將導致企業成本的增加,從短期來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一定程度上將減少當期利潤,降低當期收益;但從長遠來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處理好與各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將有助于增強其品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提升其社會影響力及競爭優勢,最終提高企業利潤(溫素彬和方苑,2008)。因此,企業是否愿意支付社會責任承擔成本,不僅與公司的財務狀況及公司治理特點相關(Trotman,1981),同樣與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經營目標相關。因此,本文通過分析處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企業的經營目標,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研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動機,為提高監管效率提供參考。
二、企業社會責任承擔文獻綜述
(一)社會責任承擔的影響因素分析 由于規模大的企業受到更多的關注,因此將促使其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Trotman,1981),財務狀況好及處在污染嚴重行業的公司,將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李正,2006)。自由現金流多的公司,將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McKendall et. al,1999),經營杠桿與社會責任承擔正相關,而市場風險與社會責任承擔負相關(McGuire et al,1988);此外,多元化水平,研發支出,廣告費,政府采購,消費者收入,勞動力市場,公司所處的行業生命周期都會影響社會責任承擔(McWilliams and Siegel,2001),因此企業社會責任承擔水平應該有個最佳值,使得公司價值最大化。此外,公司治理結構也是社會責任承擔的重要因素:高管持股比例越高將使得企業越愿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Cochran and Wood, 1984; Johnson, and Greening, 1999),外部董事的存在對公司的社會責任承擔有積極作用,更加關注員工、社區、消費者等相關者的權益(Zahra et al., 1993)。國有股持股比例與企業社會責任承擔負相關(譚宏琳和楊俊,2009);治理結構的完備性及政治參與對慈善捐贈有正向影響(梁建等,2010)。
(二)社會責任承擔的經濟后果分析 國外研究表明,從財務業績的角度來看,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可能呈正向關系 (Simpson and Kohers,2002;Orlitzly et al , 2003),或沒有顯著的相關性(McWilliams and Siegel,2000; Ruf et al., 2001)的進一步研究表明企業社會責任的變動與財務績效存在正相關關系。在中國,我國上市公司已經開始關注其社會責任,但對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結論也不同意,從短期來看,大多數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會導致企業業績下降,但從長期來看,履行社會責任對其財務績效具有正向影響作用(溫素彬和方苑,2008)。從市場業績的角度看,不合法規的表現或不承擔社會責任會對企業的價值產生負面影響(Harrison and Freeman,1999),在公司危機時期,社會責任聲譽能夠防止公司股價的下跌(Schnietz,2005)。在中國,現階段社會責任承擔與我國上市公司價值的相關性不強,且不同行業之間有很大差異(陳玉清和馬麗麗,2005),李正(2006)的進一步研究表明,從當期看,承擔社會責任越多的企業,其價值越低,而沈洪濤、楊熠(2008)也研究了公司社會責任信息的價值相關性,結果發現,2002 年以后,我國上市公司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開始具有正的價值相關性。
三、社會責任承擔的動機分析
(一)初創期企業的社會責任 處在初創階段的企業,由于尚未確定明確的產品生產方向,其經營目標是生存并盈利,承擔社會責任的意愿較低。(1)社會責任承擔成本較大,因為企業獲得資金的渠道較少,創始人投入的資金有限,一方面沒有足夠資金用于社會責任承擔所需的支出,另一方面承擔了社會責任后容易造成資金鏈緊張,影響正常的經營,損失非常嚴重。(2)違規成本較小,對于剛成立的公司而言,由于其規模小,雇員少,產品市場份額低,較少受到監管部門、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的關注,因此違規被發現的可能性較低。(3)聲譽損失成本較低,由于初創期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還沒有得到廣泛認可,企業還沒有樹立起自己的形象,因此不承擔社會責任可能遭受的聲譽損失較小。(4)承擔社會責任帶來的收益較少,由于剛成立的公司尚未得到社會認可,在中國這樣一個不安全的大環境中,人們更愿意相信大品牌的商品,即使處于初創階段的公司承擔了社會責任,帶來的銷售收入增加量也很少,無法彌補其發生的成本支出。綜上所述,處于初創階段的企業,生存并盈利還是其主要的經營目標,因此會選擇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承擔社會責任的意愿較低,甚至有時會發生違規行為。處于初創期的企業可能發生的違反社會責任規定的行為將表現在:(1)提供低質量的產品,在不安全的大環境中,人們更愿意選擇大品牌的商品,剛成立公司產品尚未得到社會的認可,只能以犧牲價格為代價獲得市場份額,但是價格的降低需要較低的成本作支撐,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必然會選擇低質量的原材料,降低產品質量。(2)污染周邊環境,為了降低產品成本,可能不會及時采取措施處理生產過程中產生廢水廢氣廢渣,將給周邊環境及居民造成嚴重的傷害。(3)偷稅漏稅行為嚴重,由于總的生產產值較低,因此不會成為稅務部門重點關注的對象,為了降低成本,較容易發生偷稅漏稅的行為。(4)不會主動承擔自愿性社會責任,由于得到社會認可程度較低,承擔自愿性社會責任對其銷售額的影響不大。 (二)成長期企業的社會責任承擔 處在成長期的企業,由于產品已經得到客戶承認,自有資金及籌措資金的能力增加,但依然面臨來自兩方面的壓力:一方是業內成熟企業的壓力,在產品品質、市場占有率及企業聲譽上,成長期的企業都比成熟期的企業差,另一方是創業期企業的壓力,盡管在產品品質、市場占有率及企業聲譽上比創業期的企業稍好,但是創業期的企業擁有低成本低價格的優勢,因此,企業社會責任承擔成本較低,但依然高于成熟期的企業,因為企業需要資金用于開拓市場,進行產品創新;且企業違規的聲譽損失成本高于創業期企業,因為此時企業產品已得到客戶承認,逐步建立了企業聲譽。此外,隨著企業進入成長期,將逐日引起政府、社會公眾及社會媒體的關注,違規成本增加,違規可能性降低。因此,處于成長期的企業,自愿性社會責任承擔的意愿較低,但一般不會發生違規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及時采取措施盡可能降低環境污染及對周邊小區的影響;按照國家稅收規定按時納稅;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會承擔部分自愿性社會責任以對企業的品牌做宣傳。
(三)成熟期企業的社會責任承擔 處于成熟期的企業考慮長期發展目標,因此,會主動承擔部分社會責任。(1)承擔成本較低,經過多年的經營,企業已通過廣告等媒體作用,創建自己品牌和商標,在公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產品市場占有率較高,有一批忠實的消費者,因此企業來自于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會較多且穩定,另一方面,較好的聲譽使得企業獲得資金的渠道較多,且由于發展速度減慢,企業不需要大量資金對公司進行擴張,因此雄厚的資金力量使得承擔社會責任所發生的支出僅占其擁有資源的很小部分,不會影響企業的日常經營。(2)違規成本較高,規模的擴大使其成為監管部門的主要監管對象,同時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對其關注程度也較高,因此違規被發現的可能性較大。(3)聲譽損失成本較大,成熟期企業都擁有良好的聲譽,如果違規行為被發現,聲譽受到損害程度較大,甚至面臨倒閉的危險,付出較大的代價;相反,如果按照規定承擔強制性責任及部分自愿性責任,不僅有助于企業聲譽的提升,而且還會起到廣告作用,使得企業的市場份額增加。因此,處于成熟期的企業,為保持現有的顧客,并盡可能的吸引新的消費者,除了會承擔強制性社會責任外,將積極承擔自愿性社會責任,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及時采取措施盡可能降低環境污染及對周邊小區的影響;按照國家稅收規定按時納稅;在國家需要時伸出援助之手,與國家共同對抗自然災害和人為災難;盡可能的遵守與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合同;較多關注員工的生活,建立完善的薪酬體系,為員工提供物質和精神財富。
(四)衰退期企業的社會責任承擔 處于衰退期的企業,由于生產工藝和技術落后,產品老化,生產萎縮,效益降低,負債增加,財務狀況惡化,因此,公司主要的經營目標是生存,承擔社會責任的意愿較低。(1)承擔成本較高,由于要完成蛻變需要較多的資金支持,而衰退期的經濟效益和財務狀況都較差,如果企業將有限的資金用于承擔社會責任,將減少可用于研發新產品,更換新設備和工藝的資金,降低了公司成功完成蛻變的可能性,付出的代價可能是一個企業的滅亡,因此社會責任承擔成本較高。(2)違規成本較低,處于衰退期的企業,由于利潤的降低,使其不再成為各部門關注的對象,因此違規被發現的可能性降低,且即便違規被發現,最差的結果也將是死亡,而不能成功蛻變也將導致死亡。(3)聲譽成本較低,處于衰退期的企業,由于產品已經老化,損害了以往建立起來的企業形象,大多數顧客已轉向其他產品,使得其不承擔社會責任帶來的聲譽損失較低。處于衰退期的企業可能發生的違反社會責任規定的行為將表現在:提供低質量的產品,為了生存,必須降低生產成本,必然選擇低質量的原材料,降低產品質量;污染周邊環境,為了降低產品成本,減少處理生產過程中產生廢水廢氣廢渣的支出;偷稅漏稅行為嚴重,由于生產萎縮,因此不再成為稅務部門重點關注的對象,為了提高利潤,較容易發生偷稅漏稅的行為;不會主動承擔自愿性社會責任,由于需要大量資金轉變產品生產方向,更新設備,因此生存的威脅,使得企業沒有多余的資金承擔捐贈等自愿性社會責任。
四、企業社會責任承擔監管對策建議
(一)初創期企業的監管 處于初創期的企業數量非常多,且分布較分散,對所有企業都進行監督需要花費較高的監督成本,生存的威脅使得其違規的可能性很大,但違規帶來的后果存在差異,因此,在進行監督時需要重點關注可能對人類生命構成威脅的兩個行業:食品行業,由于提供低質量的食品將危及人類的生命安全,如食用的牛奶,饅頭,面粉等,這些日常的必需品,俗話說“病從口入”,一旦這些食品出現質量不合格,波及人數眾多,且容易給人類身體健康帶來危害,對食品行業的監督,關鍵在于對食品質量的檢測,因此需要國家質檢部門雇傭合格的質量檢測人員,同時加強對質量檢測人員的監督。化工行業,由于化工行業更容易對其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尤其是一些含有重金屬的化學廢料的蔓延,有些可能尚未處理便傾倒在河流湖泊中,直接對周邊小區及下游居民的生命造成威脅,因此應該注重對化工行業周邊環境進行緊密的監視,對環境的污染可以從企業的外部進行監督,因此可以發動周圍的公眾及新聞媒體對那些給環境造成的污染進行監督。此外,由于監督的行業具有選擇性,給許多企業的機會主義行為創造了機會,因此,應加大對違規企業的懲罰力度,增加其違規成本,促使其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二)成長期企業的監管 處于成長期的企業面臨的壓力很大,有降低產品成本的動機,同時為了提升企業聲譽,也有承擔部分自愿性社會責任的動機。對處于該階段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多,且違規的動機較強,因此應該對食品行業及化工行業內的全部企業進行監督,對其他行業內的企業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監督;同樣,應該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起到威懾作用;對這類企業的負責人加強道德教育,使其自主履行強制性社會責任,增加其履行自愿性社會責任的意愿。
(三)成熟期企業的監管 處于成熟期的企業,違規成本高,聲譽損失大,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有自愿承擔社會責任的意愿。然而,對利潤的追逐可能使企業罔顧法律制度的威脅,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由于這類企業規模較大,雇員較多,擁有較多的市場份額,一旦發生違規行為,危及范圍非常廣,輕則危及所在行業的發展,重則引致全民恐慌,妨礙國家的安定團結,必須加強對這類企業的監督,主要體現在:對成熟期內所有企業進行監督,由于經過了市場競爭的淘汰機制,能夠發展到成熟期的企業數量少,且其出問題波及面大,因此需要對成熟期的所有企業都進行監督,定期對其產品質量進行檢查,避免違規行為發生;對單位負責人進行宣傳教育,增加其履行自愿性社會責任的可能性;呼吁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對成熟期的大公司進行監督,并建立有效的投訴制度。 (四)對衰退期企業的監管 由于能夠進入成熟期的企業較少,因此進入衰退期的企業數量也較少。由于衰退期企業面臨生存的壓力很大,有降低成本的動機,因此,在對其監管時,考慮到成本效益的問題,需要側重于以下問題:產品質量的檢查,應定期指派人員到衰退期公司進行產品質量檢測;環境污染的處理,應定期指派環境監控人員到衰退期公司周邊環境進行各項污染指標的檢測。綜上所述,由于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具有不同的經營目標,因此,各公司社會責任承擔的動機不同,為了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應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采用不同的監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