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貨膨脹是全球調節財富流向的一種經濟現象,是指流通中貨幣量超過實際需要量所引起的貨幣貶值。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國目前通貨膨脹的成因,提出了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通貨膨脹 貨幣供應量 財政政策
通貨膨脹是指流通中貨幣量超過實際需要量所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我國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國民經濟中的流動性迅速并且大量增加,這種擴張性舉措取得了一定的反危機成效,也使國民經濟承受了因此而產生的需求拉上的通脹壓力。2011年持續高位運行的通貨膨脹成為困擾中國經濟進一步走向復蘇的最大難題。
一 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成因
當前,我國的通貨膨脹與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歷次通貨膨脹不同。我國以前的通貨膨脹多數為需求拉動型的,現在隨著企業生產成本的上升,我國通貨膨脹中成本推動的作用越來越大。本次通貨膨脹是由需求和供給兩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
(一) 需求拉動
2008年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各發達國家紛紛實行低利率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在此背景下我國為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目標,實施了“4萬億投資計劃”和一系列區域振興規劃、貨幣政策迅速由從緊轉向寬松,投資規模和信貸投放量大幅上升,導致貨幣供應量激增。我國經濟多年來之所以保持著較高增長率,其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但過快的投資一方面刺激信貸擴張,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另一方面會引發原材料和生產資料價格、人力成本的上漲,最終形成對通貨膨脹的推動。
外匯流入導致我國的貨幣供給增長過快。引進外資被普遍作為一種緩解國內資金緊缺的方式,但無論是對外貸款還是直接投資,并非有了外資即可生成生產力,還需要相應的國內資金相配套。如果引進外資所需配套資金的增加超過財政和信貸的承受能力,就可能造成財政赤字和信用膨脹,最終導致物價全面上漲。
其結果,物價上漲不可避免。我國的物價上漲具有其特殊性。當流動性過剩出現時,首先上漲的是資產價格,隨后商品價格開始上漲,而且商品價格的上漲幅度遠遠低于資產價格的上漲幅度。
(二) 成本推動
(1)工資是生產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資上漲使得生產成本增長。經濟發展的目的就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而居民生活水平又取決于其收入水平,而居民收入的大部分是工資收入,因此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就必須提高工資,這對于企業來說就意味著工資成本的提高。
(2)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經濟規模的擴大,中國對原材料、能源和自然資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長,中國對國外資源的依存度也迅速提高。這導致資源價格的上升,也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3)隨著節能減排在全世界逐步得到認可,以及我國經濟面臨資源壓力,我國對節能減排越來越重視,相應的要求和標準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這種要求,企業就得增加人力、物力,這就客觀上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4)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對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重視,因而對環境保護、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生活的舒適度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而滿足這些要求也需要增加投入,這就客觀使得生產成本上升,加大了物價上漲的壓力。
二 當前通貨膨脹的應對對策
通貨膨脹的惡化將動搖一國經濟健康增長的基礎。現階段快速上漲的CPI不僅給低收入階層生活帶來了困境,而且還擴大了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因此控制通貨膨脹不僅關乎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還關乎社會公平正義。
(一)轉換政府職能,深化投資主體改革
政府調節的出發點是解決“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失靈問題,應當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解決信息不對稱和壟斷,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因此,要深化投資主體改革,弱化政府投資的主導地位,盡快實現政府投資退出競爭性領域,轉而重點加強對社會投資的服務職能,通過經濟、法律和行政等綜合性手段加強對市場投資行為的引導與調節來間接調控經濟。
(二)把治理通貨膨脹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結合起來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必須優化產業結構,支持發展綠色經濟、新能源開發、現代服務業和創新型民營企業,鼓勵低碳經濟的產業發展,實行節能減排,逐漸向集約型、內涵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注重降低重要戰略物資的對外依存度,支持和鼓勵國內企業在一定條件下參與重要物資的國家儲備工作,以有效抵御重要資源性物資國際價格大幅上漲所帶來的通脹壓力。
(三)加快人民幣匯率自由化進程,以緩解人民幣流動性過剩
在當前解決物價問題已經刻不容緩的時刻,政府有必要對目前的外匯管理制度進行適當改革,逐步放松強制結售匯制度,并在此基礎上理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同時加快外匯產品的開發來配合外匯市場的發展以促進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體制的形成。人民幣基礎貨幣大量被動投放的現象將由于央行減少外匯購買行為而得到有效的控制。這樣我國的貨幣供應量才能夠穩定下來,從而為我國政府治理通貨膨脹奠定良好的貨幣環境。
(四)加強金融特別是特定經濟部門的監管
我國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經濟管制的同時,也應該通過不斷完善的法律以及通過體制的不斷完善加強監管,最重要的是做好目前分業監管體制下各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避免金融監管真空以及重疊區域,從而避免由于金融的不穩定性推動貨幣進而經濟尤其是通貨膨脹問題的出現。
三 總結
我國目前通貨膨脹主要由需求和供給兩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動造成的。我國目前應采取“供給擴張、需求緊縮”的政策措施來應對通貨膨脹。具體政策包括進一步加強資本管制和鼓勵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降低企業稅收政策、加速人民幣升值、深化改革、改善管理以及技術進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