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世紀70年代現代貨幣主義作為一個很早就反對凱恩斯主義的學派而受到廣泛的關注。它與凱恩斯主義在很多方面有很大分歧,而它的主要理論有通貨膨脹理論,自然失業率理論等。當然它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經濟政策以來緩解當時的國際經濟危機。
關鍵詞:通貨膨脹,自然失業率,浮動匯率制
正文:
1產生
進入70年代后,資本主義社會的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經濟發展也進入停滯狀態,凱恩斯主義陷入了困境,現代貨幣主義開始大放光彩.其代表人物是美國的米爾頓·弗里德曼。米爾頓·弗里德曼于1976年,因在貨幣問題,消費問題和浮動匯率等方面研究的杰出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主要論著及成果多達250多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貨幣數量論——一個重新表述》《資本主義與自由》等等②。其中心內容是揭露國家干預經濟的種種弊端,宣揚個人自由,經營自由,建議用穩定貨幣數量的方法來穩定經濟,醫治通貨膨脹。
2與凱恩斯主義的主要的兩個方面的分歧
2.1貨幣數量變動對社會經濟的作用方式
凱恩斯主義者認為貨幣數量變動對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經濟各方面的影響是間接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中間環節才能做到。而弗里德曼為代表的現代貨幣主義者認為貨幣是唯一重要的。他認為:“貨幣的供給決定于貨幣制度,貨幣的需求則取決于社會希望保有實際貨幣數量的因素。”同時,他反對凱恩斯主義用財政政策來干預經濟,而是特別強調貨幣政策的重要性。
2.2經濟政策主張
凱恩斯主義者主張:在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下,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只靠市場自發的調節功能是無法實現資源充分利用的,那就必然會導致總供給和總需求的不均衡,從而必然存在資源的浪費和非自愿失業,為了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使資源得到最大價值的發揮與利用和勞動力更好的就業,國家經濟更好的發展,凱恩斯主義者主張政府應該積極地對經濟活動進行干預。
在貨幣政策方面,凱恩斯主義者提出,經濟蕭條時,要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息率,從而刺激消費,反過來再帶動經濟的發展;而經濟高漲時,則要減少貨幣量,提高利息率,通過抑制消費來穩定經濟發展速度。
弗里德曼為代表的現代貨幣主義者認為私人經濟具有他自己內在的穩定性,我們能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除了由國家中央銀行代表政府控制好貨幣的供應外,其余的國家干涉都是越少越好。③
3主要理論
3.1弗里德曼的通貨膨脹理論
在弗里德曼認為,通貨膨脹是可以避免的,因為貨幣的供應量的增減直接影響著名義收入和物價變動。當貨幣供應量增加后,需6-9個月才會發生名義收入的變動,而人們名義收入變動后6-9個月才會引起物價上的變化。所以,從貨幣供應量變動到物價水平變動之間有一年或一年半的時間才會生效,因此如果我們掌握了這種規律,使貨幣的增長率穩定住,那么物價就會穩定下來,經濟也會穩定,但對于今天開放的經濟體系來說,現代貨幣主義學者也認識到,某國自身貨幣數量的增減變動,不能改變通貨膨脹率,也就是說,面對今天的通貨膨脹問題,僅從某個國家去解決是不可能的。這主要是因為:世界貨幣的增加是各國貨幣增加的總和,國際市場的匯率又取決于多種因素,個別國家貨幣量的增減對國際市場利率的影響微不足道。
3.2自然失業率理論
現代貨幣主義所指的自然失業率是指在不考慮別的因素的影響下,讓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受供求關系的影響,自發地進行搭配,從而使總供給與總需求處于均衡狀態的失業率,也就是與穩定的通貨膨脹率相適應的失業率。實際上,只要政府愿意對勞動力市場的有關因素多加研究,多對勞動力進行針對性培養,就會提高就業率,比如說,在國家某些地域限制政策上進行改動,放寬戶籍限制,就會加快勞動力的流動。另外,更好地提供有關就業信息,如統一公布招聘信息并保證及時更新,就會縮短勞動力尋找工作的時間,同時提高勞動力受教育的水平,有針對性地培養專業人才,對口就業,更能大大提高就業率。當然,有一些人的失業是與大部分社會因素無關的,我們所追求的目標,也是最大限度內解決就業的問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從而保證國家的穩定,經濟的發展。
其他的主要經濟理論還有自由市場經濟論和私有經濟穩定論等。
4主要政策主張
4.1主張自由放低和減少國家干預
弗里德曼認為香港就是最好的模范典例,因為香港自接受英國統治后,就很少受政府的干預,但這個城市卻經濟繁榮,人民滿意。而當前資本主義的弊病,多是推行凱恩斯主義國家過多干預的結果。他認為國家干預經濟是人為地限制了自由市場積極制度對經濟的自發調節,所以導致了經濟中的各種“滯漲”問題。
4.2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
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簡單來說就是指貨幣政策應只注意控制貨幣供應量。因為弗里德曼認為,只要政府控制好貨幣的供應量,那么,市場機制就會自動調節好其他的問題,從而使經濟穩定發展,免遭通貨膨脹等帶來的困擾,同時,他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供應量是應該科學地穩定增長率,而這個增長率應由產量、人口和勞動力增長率來確定。比如說某個國家,人口和勞動力增長率為每年1%-2%,平均產量的增長率為3%,那么只需每年增加4%-5%的貨幣供應量,就可以完全滿足產品和勞動相交換的需要,從而保證經濟的發展,但貨幣量的供應假如超過一定比例,那會加劇通貨膨脹的發生。
4.3采用浮動匯率
浮動匯率制是指在國際貨幣市場上,各國貨幣之間沒有統一和固定不變的比值,允許各國貨幣隨各國經濟狀況的變化。弗里德曼認為,固定匯率是引發世界性通貨膨脹的大問題,因為固定匯率下各國的貨幣增值、貶值都對他與別國的國際貿易有重要影響。貨幣升值,不利于商品的出口,而貨幣貶值,則會使出口大大增加,從而謀取暴利。固定匯率是規定以美元為中心的,一旦美國政府為謀取短時間增發貨幣而給本國帶來的好處,就會導致美元的發行量大增。而其他國家為了不在國際貿易中吃虧,必定也會大量發行本國貨幣,從而導致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的發生。所以,浮動匯率取代固定匯率是勢在必行的,而弗里德曼獲得諾貝爾獎也多半是因為該項政策的提出為穩定世界經濟作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