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經歷轉型,當下全國很多省份開展城市幫扶農村的經濟發展行動,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帶動共同富裕,促進全局發展。但是在這些幫扶政策實施中,會出現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和執行上的偏差,往往導致幫扶政策“變味”或者“走樣”,值得我們加以分析、總結,并形成防控機制,以保障好政策真正收到利農惠農的好效果。
關鍵詞:農村發展 幫扶政策 誤區 偏差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出現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的可喜跡象。但從一個微觀的角度來看,我國貧富差距仍然較大,城鄉居民收入比達到3.3倍,幫扶農村困難群體,是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這兩年,全國很多省區陸續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農村幫扶政策,如湖南的“萬企聯村、共同發展”活動,陜西的“部門聯村幫增收促發展”活動,重慶的“結窮親”活動,甘肅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其本質上都是城市幫扶農村,單位企業幫村,干部下鄉聯戶,縮小差距,共同富裕,促進區域經濟全面發展。
在幫扶措施上,各地探索出許多形式,例如陜西某煤炭大縣開展企業家與貧困村“結對子”行動,確定176個工礦企業幫扶165個貧困村,57位煤老板集中捐款12.8億元,實施了農村道路、人飲等項目;甘肅某大型企業在所聯系的5個村投入資金150萬元,發展分戶養殖200戶,增加農民收入,個別規模有限的企業也在幫扶村成立發展和助學基金,為村民購置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解放勞動力,智力扶貧,加快農民脫貧步伐。
這些實實在在的措施,為群眾發展致富、盡快脫貧創造條件。但是在個別地區個別單位和干部的幫扶中,也出現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和執行上的偏差,導致幫扶政策“變味”或者“走樣”,幫扶效果適得其反,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
一、幫扶政策的本質是回饋農民,是國家發展全局中關鍵的一環,要樹立向農民學習的心態
很多干部認為到農村幫扶是“拉農民兄弟一把”,“做慈善”,這樣的認識是片面的。中國城市的高速發展離不開農民的貢獻,從解放至為支持國家城市經濟、工業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廣大農民作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和犧牲。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農民以令世人難以置信的堅韌、辛勤和勞作,為這個國家提供了最廉價的勞動力和農產品,甚至幾十年為國家無償提供稅收和糧食,他們沒有法定的休息時間,沒有退休的時限,更沒有國家發放的退休工資或養老金,他們為城市人口建起了高樓大廈,維護著城市的清潔暢通,但他們和城里的正式工長期同工卻不同酬。中國農民長期的超負荷的重體力勞動,養活了這個國家和城市人口,國民經濟的積累、國家實力的增強和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都是與三農的支持密不可分的,我們今天反哺三農,是還歷史欠賬、完善現代經濟文明的必要之舉。從這個意義上講,幫扶工作,首先是幫扶干部向農民學習的一個過程,回饋農民,是我們這個社會公平正義的體現,某些聯村聯戶干部高高在上的施舍心態和不情不愿的應付差事,是一種認識導向上的錯誤。
二、干部職工下鄉幫扶要量力而行,不宜搞一刀切,側重改變落后的經濟發展觀念
干部下鄉結窮親,搞幫扶,向農民學習,密切干群關系,促進共同發展,意義重大。但是在干部下鄉的任務計劃上,要區別對待,有所側重,不宜搞一刀切。特別是青年干部,那些本來來自農村,剛從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一方面要通過工作償還讀大學欠下的債務,幫扶還在農村的父母親人,一方面還要在城市站穩腳跟,成家立業。即便是在一些落后省份城市,每平米的房屋價格都高出年輕干部月平均工資的2倍以上,僅靠個人收入,三四十年也無法具備買房的能力。其實他們也是弱勢和貧困群體,甚至也需要幫扶,因此,對于這些干部的下鄉幫扶任務,要切合實際,力所能及,如側重智力扶貧,以改變幫扶村落后觀念為主,不要求他們參與捐款捐物、投入物質和資金完成幫扶任務。
三、防止幫扶行動陷入文山會海,執行中流于形式,務實高效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
各地區、單位和干部應該懷著濃厚的感情深入農村扎實開展幫扶行動,重在切題,務求實效,切忌文山會海,表面文章,好大喜功,流于形式,來去一陣風。幫扶計劃要落在實處,不能走鋼絲,應付檢查;幫扶措施要符合本村本戶實際,可操作性強,確保能逐步實現,避免好高騖遠;幫扶中杜絕過度宣傳,不要熱衷于搞慶典儀式,邀請大批領導和新聞媒體,勞民傷財;不把幫扶搞成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更不要搞虛假工程、豆腐渣工程,防止幫扶中的大躍進和腐敗現象;幫扶中要節儉樸素,能不耗費公共資源最好,要深入農戶,吃住在農戶但要自費,杜絕迎來送往,住高級賓館,接受宴請;防止幫扶變味走樣,把為民變成擾民。
四、幫扶對象應該選擇最貧困的村和戶,避免制造新的矛盾,防止人為拉大農村貧富差距
在一些地區,縣區或者鄉鎮領導在幫扶工作中存在兩種認識誤區:一是認為幫扶對象要選擇經濟發展水平中等偏上的村和戶,認為這些村和戶有發展起來的希望,應該先幫;二是認為過于貧困的村和戶不宜確定為幫扶點,否則容易暴露當地政府在以往匯報宣傳中的虛假成分,影響政績。這是兩種完全背離幫扶政策初衷和本質的錯誤認識,將直接導致地方經濟發展的混亂無序和止步不前,甚至會人為拉大幫扶點貧富差距,是與中央農村政策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基本國策背道而馳的。同時,一些鄉村干部在幫扶中以權謀私,為自己和親屬撈好處,由于幫扶優惠政策和資金分配不公,還會產生不穩定因素,引起新的矛盾。
總之,執行農村幫扶政策,要切實結合三農工作實際,抓住建設新農村的要義,全面地、充分地認識幫扶工作的重大意義,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避免認識誤區和執行偏差,扎實開展,務求實效,促進區域經濟的長遠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