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在杭州舉行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論壇消息:中國已形成以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為主體的擔保業和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在中國工商銀行和香港貿易發展局聯合主辦的此次論壇上,中國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官員說,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規范,特別是在國家稅收優惠等政策推動下,各類擔保機構資本金穩步增加。
在杭州舉行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論壇消息:中國已形成以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為主體的擔保業和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在中國工商銀行和香港貿易發展局聯合主辦的此次論壇上,中國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官員說,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規范,特別是在國家稅收優惠等政策推動下,各類擔保機構資本金穩步增加。
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有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3366家,累計擔保戶數38萬戶,累計擔保總額7843億元。受保企業新增銷售額4716億元、利稅401億元和就業機會213萬人。
其中,單筆擔保額在100萬元以下的擔保貸款占全國擔保貸款總筆數的85.8%。這位負責人分析說,這說明中國擔保業的受益主體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
為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國務院辦公廳已經轉發了國家五部委《關于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意見》,意見從資金、稅收、保費、抵押登記、信息查詢、金融機構合作等方面支持擔保機構。
為規范擔保機構行為,實現全行業可持續發展,這份意見還提出資本金擴充、風險控制、損失補償和績優激勵等四項機制以及準入備案、信用評級、績效考核和國家等級監管制度,從而進一步完善擔保機構自身建設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提高整體信用能力和水平。
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的那名官員表示,信用不足、信用缺失和信息不對稱也是影響企業融資能力的重要因素,有關部門將繼續開展以企業信用登記,信用征集,信用評級,信用發布和失信懲戒為主要內容,以改善企業融資生態,營造社會信用環境,推進企業信用制度和提升企業融資能力為主旨的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
中國國家發改委選擇部分省市開展以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等級評價、企業信用檔案中心建設、開展誠信活動為主要內容的試驗探索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建設這一體系的目的是,使企業的信用等級真正成為其獲取資金的重要工具,從而培育中小企業信用意識,提高中小企業信用能力,引導中小企業對信用產品產生現實需求,從根本上提升中小企業其融資能力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