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財務管理論文 > 證券市場中會計信息虛假失真問題研究

證券市場中會計信息虛假失真問題研究

 摘 要:造成證券市場中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上市公司會計行為的失當和注冊會計師審計行為的失當 ;二是資本市場發行制度、監管體制和產權制度的不完善。要糾正證券市場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 ,就必須在規范會計行為和市場制度建設兩方面下功夫。


  關鍵詞:證券市場;會計信息失真;危害;成因;建議


  引 言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的上海證券市場和深圳證券交易市場相繼掛牌成立。我國證券市場自正式成立以來也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但卻一直存在著非常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這幾年證券市場會計信息造假案也是層出不重,典型的如紅光股份欺詐上市案、瓊民源案、銀廣廈案、ST黎明案、科龍電器案、東方電子案、藍田股份案等一系列令人震驚的上市公司會計造案。


  本文就證劵市場的會計信息虛假失真的成因進行分析,并且分幾個重點例舉相應的由會計信息失真造成的危害。并且對比中外,按實際國情出發,對于證券市場的會計信息失真進行一定的措施建議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


  證劵市場會計信息失真造成的危害


  所謂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沒有真實地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從而給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虛假的情況,給決策者們制定相關的決策帶來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會計信息必須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這是對會計的基本要求。會計信息失真的范圍應該比會計作弊更廣泛,只要是與企業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的會計信息,就可以說是一種會計信息失真,它包括合法會計信息失真和非法會計會計失真。


  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性會計信息提供者的虛假會計信息將嚴重誤導各類決策者,從而導致各個市場行為主體乃至國家相關決策機構制定出錯誤決策,難以發揮會計信息在市場經濟中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嚴重影響社會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破壞市場運行機制,影響經濟的發展。


  (一)傳遞錯誤信息,誤導經濟行為


  例如一項投資技術決策,要建立在過去經濟業務數據的分析基礎之上,若提供的會計資料虛增了投資額和成本,使利潤減少,甚至虧損,必然會放棄這一項目,失去市場機會。反之,則會使一份實際不可行的論證分析報告在虛假會計信息的掩蓋下通過立項。在日常經濟生活中,所謂盲目建設、新建項目效益不佳等,與此不無關系。


 ?。ǘp害各方利益,導致企業虧損


  會計信息失真僅僅是一種表現,其實質關系到經濟利益的分配。從一項虛假的購銷經濟業務分析若入賬價值大于實際價值,其中只能包含有不正當的購銷行為,使有關人員獲得好處。再者從會計處理的程序和過程來看,會計信息的失真也受著經濟利益的支配。如折舊的計提,費用的攤銷、存貨的計價等會計方法的改變都是按照某種利益需要而進行的。


 ?。ㄈ_亂經濟秩序,引發經濟犯罪


  會計信息失真的一些問題,如假造會計票據,亂攤成本,搞“兩本賬”隱瞞收入,偷逃國家稅收,轉移國家資金搞“小金庫”等。這些行為使企業秩序混亂。失真的會計信息是經濟犯罪的護身符和溫床,如公司集資的有關法規在注冊資本金、財務狀況、經營業績等方面均有具體規定,但有的通過歪曲會計信息,使得集資披上合法外衣,造成不法分子從中大量撈取外快,挪用集資款。


 ?。ㄋ模嬓畔⑹д嫦魅趿藝邑斀浄ㄒ幍臋嗤?br />

  會計信息失真實際上使在執行國家財經法紀上打折扣,或者說是在實際操作中降低了執行財經法紀的力度,一定程度上是對國家財經法紀的踐踏。


  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導致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觀方面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因素,又有內部的因素。具體說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鲜泄緯嬓畔⑾到y本身的缺陷


  會計信息系統的缺陷是造成證券市場會計信息失真一個重要的客觀原因。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系統包括會計要素的原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這些招缺陷具體表現為:一是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在企業會計制度中,允許企業在進行會計處理時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而采用不同的會計政策所生成的會計信息會產生一定的差異。由于會計信息提供者與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利益關系人會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干預這一反映結果,會計信息提供者因其占有信息優勢和直接參與會計活動而最有條件實施干預,他們通過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達到在合法的前提下人為調節利潤的目的。二是會計估計的主觀性。上市公司某些項目,在有些情況下需要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比如如何將收入與成本配比,是采用權益法還是成本法計量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如何計提壞帳準備金率,如何確認固定資產的預計可使用年限及凈殘值率等等,都是人們預先估計的數值,這些數值是否準確,只有在上述事項真正發生后才能夠證實。在具體判斷過程中,不同的人員可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對問題理解上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結論,從而使會計信息產生不同的結果,這就違反了客觀性原則的要求。三是會計計量屬性的局限性。當前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采用歷史成本會計計量模式,而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則顯得較為謹慎。歷史成本這一模式的一個基本前提是用貨幣計量企業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并且假定幣值基本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物價上漲或下跌過多,會計所描述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會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業真實情況,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尤其是會造成企業固定資產價值的失真。這一現象在我國已經表現得比較明顯。四是會計原則的靈活性。上市公司在會計工作中,由于某些會計原則規定不是很具體,有可能被其用來作為調整會計信息的工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例如,有些上市公司會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調整當期收入和費用,從而調節利潤。有些上市公司會根據謹慎性原則,多計費用或負債、少計資產或收益,從而調低利潤,達到少繳稅的目的。由于上述原因,在進行會計要素的記錄和報告時,即使會計人員嚴格按照會計制度和會計理論要求的操作步驟和方法進行會計工作,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照樣存在失真的問題。


 ?。ǘ┳C券市場運行機制的缺陷


  證券市場是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場所。證券市場環境的好壞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現象的大量存在與我國證券市場的不完善密切相關。例如市場監管力度不夠、缺乏完善的金融交易品種和交易手段、證券評級制度同國際證券市場還有較大差距等等。一是證券市場運行不規范。我國證券市場的設立初衷是解決國企的資金問題,長期以來片面強調其融資功能,而忽視了其資源配置功能。而且我國證券市場上政府行政干預色彩相當濃厚,一些經濟效益差的虧損國有企業經過包裝或捆綁上市,大量資金流向這些質量低效益差的國有企業。證券市場的設立初衷使得操縱利潤、做假等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現象變得自然和普遍化,證券市場被作為籌資“圈錢”的場所,其優化資源配置功能被嚴重扭曲。對某些地方政府來說,推動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募集資金,并把圈錢視為政績,圈錢越多政績越大。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一些地方縱容甚至幫助公司管理層,將公司過度包裝乃至偽裝上市,致使企業尚未上市,不規范的禍根己深深扎下。二是證券法規和制度的不完善。我國雖然出臺了《證券法》、《會計法》、《公司法》、“兩則”等一系列證券財務方面的法規和相關制度,但是這些法規還很不完善,法律條文比較籠統,可操作性較差,一些重要法規制度沒有制定出相應的實施細則。在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造假的處罰方面,更是沒有一個具體性規定。如在審計責任問題上,對上市公司及管理當局提供虛假財務報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問題,現行的相關法規,包括《刑法》、《公司法》、《證券法》以及《會計法》等都有規定,但對公司本身要不要進行處罰、對直接負責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應給予哪些處罰、罰款的數額是多少等,所做的規定卻存在差異。使得在具體對某一公司或某個人進行處罰時,到底依據哪一個法規便成了一個問題。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處罰也主要為罰款、公開道歉等。至于有些地方政府鼓勵或默認企業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至今尚無明確的法律條文追究當事者的責任。對于發現中介機構作弊,也不過是罰點款、吊銷資格等,尚無嚴格的民事賠償制度。三是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制約機制。在我國上市公司中,投資者普遍缺乏對公司財務的有效監督,管理層在會計信息編報方面的權利過大。并用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缺乏應有的獨立性。有些上市公司委托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真正權利掌握在管理層手中;同時,注冊會計師為謀取利益而與管理層共同作弊的風險和代價對較小,助長了注冊會計師受人錢財,為人消災的心態。


 ?。ㄈ┥鲜泄镜睦骝寗?br />

  證券市場上市公司利益驅動因素是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最主要的主觀因素。表現在:一是上市公司對新股發行的利益驅動。我國證券市場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才建立起來的,在建立初期,由于法規不健全、市場參與各方不成熟、要求上市的公司質量參差不齊等原因,需要對上市進行嚴格的審查和宏觀調控,因此對股票發行申請采用的是審批制。這種帶有計劃額度的審批制使得公司要在額度一定的情況下,利用這難得的機會籌集到更多的資金,只能盡量提高新股的發行價格,而要提高新股發行價格只有在每股收益上作文章。為此,公司采用各種手法提高公司的每股收益,也就相應產生了證券市場會計信息的失真問題。二是上市公司對股票上市的利益驅動。公司公開發行的股票進入證券交易所交易必須受嚴格的條件限制。我國的《證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必須符合一列條件,而其中真正影響公司上市的條件是對公司盈利方面的要求,證券法要求公司連續3年盈利,其他條件對于公司來說,并不形成真正的壓力。但恰恰就是這個盈利方面的要求,嚴重地制約著公司的上市,因為能夠做到連續3年盈利的企業很少,于是許多企業在股票上市的”誘惑”下,采用各種粉飾手段進行會計造假,以確保報表上顯示公司連續3年盈利。三是上市公司對配股利益驅動。證券法對配股政策的規定中,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求上市公司在上市后最近三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要達到10%以上。由于配股政策對凈資產收益率這個絕對指標的片面強調,同時凈資產收益率指標也被投資者用于判斷公司業績優劣及是否具有發展潛力的基本指標,因此,凈資產收益率就成為上市公司進行利潤操縱的首要目標。四是上市公司對股票停牌的利益驅動。根據《證券法》的規定,上市公司在最近3年連續虧損,限期內未能消除的,則終止其股票上市資格。如前所述,公司要取得發行額度十分不易,如果上市后又被”摘牌”,不僅公司將長期失去向社會籌集資金的資格,而且對股東和債權人都將是巨大的損失。有了巨大的利益驅動,有涉及諸多的利益相關者,公司寧愿選擇操縱利潤,也不愿出現連續3年的虧損而被”摘牌”。


 ?。ㄋ模┥鲜泄痉ㄈ酥卫頇C構不完善


  我國許多公司(包括民營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其公司治理結構一直都是一個薄弱環節,而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是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內在客觀原因。在我國,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使得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失靈,當會計造假能夠為其帶來收益而造假成本較低時,必然會導致上市公司的會計造假行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上市公司股權集中、一股獨大。在我國證券市場上,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是由國有企業轉變而來的,國有股在上市公司中占較大的比重。由于所謂的”國有股所有者缺位”,使得非人格化的國家所有者排除在公司治理結構之外,無法行使股東權益,無法真正監督和約束經營者的行為。失去監督和約束的管理者在強烈的自身利益驅動下,自然會制造失真的會計信息。同時股權集中、一股獨大也意味著董事會成員可以不向全體股東負責,不受中小股東的控制和監督。大股東為了自身利益,可以通過其控制的董事會和股東大會,聯合管理層,制造虛假會計信息。二是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制衡機制還很不完善。在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中,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以及監事會之間的權責不明晰,未形成真正的相互制約機制,未能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形成有效的監督,使得管理層能夠隨意操縱會計數據。由于上市公司內部制衡機制缺陷導致的監控不到位,形成了上市公司事實上的內部人控制現象,經理層和董事會為了謀求其自身利益,合謀操縱利潤,引起會計信息失真,損害股東利益。


 ?。ㄒ唬┏掷m不斷改善上市公司會計系統自身缺陷


  1.加強會計政策選擇上的規范與指導


  我們不能盲目限制企業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其適合的會計政策,但應該在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中應給予其更多指導和規范。例如,對于有多種可選會計政策時,指出每一種會計政策的優缺點及適用的情況,以引導企業選擇恰當的會計政策,而不是通過會計政策滿足某一利益集團的需要。


  2.防止上市公司對會計原則和會計政策的濫用


  由于一些會計原則和會計政策在規定上具有彈性,會計信息提供者可以利用這些彈性人為調節利潤。為了防止這些問題的發生,各方面就應當加大監督的力度,發現重大的濫用會計政策和會計原則的問題,不僅要作為會計差錯予以調整,同時還要對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給以懲處。


  3.在一定限度和范圍內修正歷史成本屬性原則


  為了消除由于物價變動對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影響,可以在一定限度和范圍內修正歷史成本,適當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為了使企業資產的價值真實可靠,可以定期對某些資產進行價值評估,對于確實存在賬面價值與其實際價值相差較大的資產,可以在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情況下,調整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


 ?。ǘ┙⑼晟频淖C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一套公開透明、綱目兼備、層次清楚、易于操作、公平執行的信息披露規范體系,能堵塞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漏洞,使違法違規行為無機可乘,使公司的治理行為規范起來。首先要建立以財政部、證監會為主體的政策制定部門,改變以前政出多門的現象,使上市公司可參照明確、具體的制度、法規。應將涉及上市公司會計監管的法規的制定權交給中國證監會,加大它的權利,確定其監管核心地位。其次要進一步完善我國股票市場的信息披露法律規范。目前約束和規范市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主要有《會計法》、《證券法》、《公司法》、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以及《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實施細則》、《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等。目前迫切需要對某些規則予以細化,以便于具體操作和執行。在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的披露中考慮增加以下內容:非財務信息、表外信息、提供完善的預測性會計信息、提供真正有用的分部報告、不確定性信息內容以及研究和開發信息、重大投資項目信息、人力資源價值、環境會計信息等。


 ?。ㄈ┩晟粕鲜泄痉ㄈ酥卫斫Y構


  從股東大會的角度來看,要盡可能多地使廣大中小股東參加股東大會,通過對其投票權的行使參與到公司的經營管理事務中來,避免股東大會受到大股東過度操縱的局面出現。從董事會的角度來看,應當采取措施加強董事會的獨立性,確立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如實行董事、經理職務不兼容制度,明確劃分其職能和權限,杜絕董事和經理交叉任職;規定上市公司董事會中必須引入相當比例的獨立董事,獨立董事不擁有公司股份,不在公司任職,較少受大股東和內部人的影響,代表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行使權力。獨立董事具有完全獨立意志、代表公司全體股東和公司整體利益,他們與公司沒有利益聯系,可以客觀公正、獨立地做出有關公司決策的判斷。獨立董事作為外部董事的這種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董事會中能對內部董事起著監督和制衡作用,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監督和約束公司的決策者和經營者,制約大股東的操縱行為,最大限度地保護中小股東乃至整個公司利益起著關鍵作用。從監事會的角度來看,監事會應真正由股東大會選出,對股東負責,保證監事會在實質上和形式上的獨立性。首先避免監事會成員的經濟利益由管理當局掌握,監事的報酬應由股東大會決定,而不是由董事會或經理來決定。其次,要保證監事會的獨立性,還應注意其成員的構成,內部人的比例不得過高,尤其應注意吸收銀行、國家審計機關、中小股東代表、職工參加。最后從經理層的角度來看,應改革目前經理層的報酬激勵制度。實行公司高管的期股激勵計劃,使公司高管的個人利益與公司的長遠價值共同增長。


 ?。ㄋ模┙⒔∪O督約束機制


  建立一套包括國家證券監管部門、中介機構和投資者利益保護組織在內的證券監管組織框架體系,從組織體系上確保有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執行。首先是健全相關法律,這是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措施。在會計法規的制定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與會計信息有一定利益關系的人員對會計信息的影響,制定相應的措施對其行為加以限制,如會計人員委派制。在確認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的主要責任者時,應將考慮的重點集中在虛假會計信息的利益獲得者身上,從根源上防止有關人員通過虛假會計信息謀取利益。同時,政府機構要維護會計準則的權威性,對違反準則的行為要進行處罰,消除其提供失真會計信息的動機。其次是要強化會計師事務所獨立性,提高審計質量。應完善會計師事務所的聘用和更換機制,為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優化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環境,消除政府官員干預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發表審計意見的現象,使注冊會計師審計在實質上能夠保持獨立。最后要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監管,政府有關部門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監管有利于提高審計質量。應建立有效的追究機制,要結合行業的具體特點確立民事賠償糾紛的受理和裁決,對注冊會計師因串通舞弊或重大過失而致使投資者蒙受損失的,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最后是要要加大執法力度,增加違法行為的成本支出,使處罰案件本身對整頓市場秩序起到警示作用。世界各國證券監管機構和法規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都有嚴格的監管,而且采取嚴厲的處罰措施。近年來我國《證券法》、《公司法》對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的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但責任的劃分不夠明確,尤其是在執法力度上大打折扣、輕罰薄懲,導致威懾失靈。因此,應遵照《證券法》等有關規定對盈余操縱進行嚴厲懲處,真正樹立起法律的權威。對于發現查清的違規案件要決不姑息處理要嚴、緊、狠,使違法者為此付出巨大代價,使整個市場引以為戒。


  結束語


  證券市場的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是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數據不準確、不真實。財務報告數據不實所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是我國上市公司中較為普遍的現象。另外還有會計信息的不準確,不及時都是對證券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和危害。對于證券市場會計信息的失真建議和措施需要由整個市場里每一份子的參與逐步的完善,構建一個完善的證券市場機構。


  參考文獻


  [1]劉永澤、陳立軍:《中級財務會計》,東北財經大學出版,2007年。


  [2]楊世忠:《企業會計制度并軌操作指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


  [3]石連運:“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的成因及其綜合治理”,《財務與會計》, 2002年。


  [4]魏朱寶:“會計信息市場的適度監管”,《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


  [5]方璇:“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


  [6]林鐘高、楊娟:“會計準則與會計信息質量研究”,《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


  [7]易有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天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0年。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