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分析
[摘 要]企業是工業的主體, 管理是企業永恒發展的主題。加強企業管理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堅持走
新型工業化道路, 以企業為主體, 以精細化管理為核心, 以管理信息化為支撐, 夯實企業安全、節能和技術質量等基
礎性管理, 全面優化現場管理和生產管理, 切實加強成本管理和財務管理, 加快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管
理體系。當前加強企業管理應從強化管理理念、方法、機制和文化創新入手, 重點做好企業戰略管理、精細化管理、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信息化、隊伍建設等。
[關鍵詞]工業結構; 結構調整; 發展方式轉變
工業是山東省經濟的主體, 在全省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08年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
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1. 8%, 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力量。國際金融危機以來, 山東省
制定實施了十大重點產業調整規劃, 全力推進工業調整振興。經過全省上下一年多的共同努力, 山東省工業
一季度成功遏制快速下滑的態勢, 二季度企穩回升, 三、四季度進一步向好, 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18847. 8億元, 增長14. 9% 。應當清醒地看到, 雖然今年以來山東省工業實現了恢復性增長, 但發展方式粗
放的問題、結構層次較低的問題仍然存在。比如, 山東省資源初加工和原材料生產占的比重較大, 能源消耗
過大、污染排放過多, 能源、資源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 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比重
偏低; 經濟整體效益水平偏低, 核心競爭力不強等。這些問題既影響當前, 更影響長遠。如果解決不好, 山東
省工業就不能平穩渡過金融危機的沖擊, 更難以實現山東工業由大變強的轉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
出, 做好2010年經濟工作, 重點要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 真正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加快經濟
發展方式轉變有機統一起來, 在發展中促轉變, 在轉變中謀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轉方
式、調結構上, 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 推動山東省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發展方式進一步轉變。
推進工業轉方式、調結構, 企業是主體, 創新是動力, 管理是保障。國內外企業發展的實踐和經驗充分證
明, 管理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沒有科學的管理, 企業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轉
方式、調結構就成為一句空話。
山東省歷來有重視企業管理的優良傳統, 改革開放以來, 涌現出一批靠管理求發展的優秀企業和企業
家, 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經驗做法, 有些企業如海爾、亞星等創造的許多模式和管理方式方法
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但從整體上看, 山東省企業管理離轉方式、調結構的總體要求, 與其他省市相比, 還有
不少差距。從政府層面看, 有的地方政府對當地企業的管理狀況缺乏分析研究, 也缺少有效的手段, 監測、指
導、引導和服務的力度還不夠, 不少地方一直存在著重投資、輕管理的現象, 企業很多, 規模很大, 但知名企
業、知名品牌卻很少。從企業內部看, 不少企業特別是大企業缺少戰略規劃, 主業優勢不明顯, 核心競爭力不
強; 企業的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 集約化經營水平和整體素質不夠高; 企業管理比較粗放, 基礎管理不扎實,
財務成本管理比較薄弱, 缺乏現代管理方式和方法; 市場營銷手段和營銷模式相對單一, 市場開拓能力有待
于進一步提高; 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 產品結構水平偏低, 市場競爭能力弱, 等等。因此, 一定要清醒地認
61
東岳論叢 Apr., 2010 Vo .l 31 No. 4 2010年4月(第31卷/第4期) ( Dong YueT ribune)
識到, 沒有企業管理的進一步深化和加強, 就沒有工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就沒有全省經濟的平
穩較快發展。正視差距, 著眼長遠, 苦練內功, 狠抓技術創新, 狠抓科學管理, 才能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持
續發展能力, 加快實現工業轉方式、調結構, 推動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在新的形勢下, 加強企業管理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以企業為主體, 以精細
化管理為核心, 以管理信息化為支撐, 夯實企業安全、節能和技術質量等基礎性管理, 全面優化現場管理和生
產管理, 切實加強成本管理和財務管理, 加快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管理體系。
加強企業管理, 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強化創新。一是管理理念創新。在管理思想上要加快
由注重量的擴張向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的提高轉變。質與量是相互依存的統一體, 沒有質的提升, 量的發展
必然受到限制, 即使一時上去了也難以持久。廣大企業要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 切實轉變經營觀念, 正確處
理發展量與質的關系, 在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 更加注重提高效益, 更加注重塑造核心競爭力, 避免盲目
投資和規模擴張。二是管理方法創新。大力推進由傳統管理向科學管理、現代化管理轉變。要堅持繼承、借
鑒、創新相結合的原則, 把我們自己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管理方式方法總結運用好, 把國外的先進管理方法
借鑒吸收好, 積極探索創造具有中國特色和企業自身特點的新的管理模式。三是管理機制創新。要堅持管
理創新與體制創新相結合, 體制的變化要靠制度來運行, 而管理則是制度的載體和保證, 企業管理機制要緊
跟企業體制改革和經營機制轉換的步伐, 與企業經營機制相適應, 在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方面發揮重要保
障作用。四是管理文化創新。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企業文化建設, 強化競爭意識、合作意識、進取意識、榮
譽意識, 加強對員工的人文關懷, 滿足員工在職業規劃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 培育企業團隊精神, 共同
應對困難和挑戰。要加強企業誠信管理, 整合各部門企業信用資源, 建立企業誠信體系, 開展誠信企業活動,
促進企業依法誠實守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