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環境與人類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當今低碳經濟背景和綠色核算的前提下,實行綠色財務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獲取盈利、保護環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思想和核心內容,它是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有機統一為前提的一項基本經濟管理活動。本文通過對綠色財務管理理論的闡述,分析其在實踐中的現實意義以及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的各種困境,并提出了一系列相關對策與建議等,為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提供了指導。
關鍵詞:綠色財務管理 可持續發展
一、綠色財務管理概述
(一)綠色財務管理的涵義。綠色財務管理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資金的籌措、投放、使用以及利潤分配等過程中導入資源、環境等因素,以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原則,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互統一為前提的一項基本經濟管理活動。它與傳統財務管理的區別是: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的相互統一;在經濟活動中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強調自然再生產與社會經濟活動再生產的協調統一。
(二)綠色財務管理的原則。第一,可持續發展原則。綠色財務管理應利于企業、社會、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第二,利益兼顧原則。綠色財務管理應全面有效地兼顧投資人、債權人、經營者、政府及社會公眾等各相關主體的利益, 并努力使每一主體的利益能夠最大化。第三,可靠計量原則。綠色財務管理的各項指標能夠可靠確切計量,且具有可操作性。第四,有效控制原則。綠色財務管理的目標能夠通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實現,并可以進行有效控制。
(三)綠色財務管理的目標。綠色財務管理的目標應是企業綠色財務增加值最大化,該目標可以通過綠色經濟增加值率來進行計量和反映。綠色經濟增加值率是綠色經濟增加值與綠色投入資本之比,它反映了企業通過合理的生產經營活動,采取最優化的財務管理政策,并充分考慮貨幣時間價值、風險報酬以及對周圍生態環境資源的影響,一定時間內單位綠色投入資本所創造的綠色經濟增加值的最大化程度。計算公式如下:綠色經濟增加值率=綠色經濟增加值/綠色投入資本,綠色經濟增加值=(資本收益率-綠色加權資本成本)× 綠色投入資本。
(四)綠色財務管理的內容。第一,綠色籌資。指企業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去吸引和籌集用于綠色投資項目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主要有綠色股票籌資和綠色負債籌資等。第二,綠色投資。企業綠色投資的方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為有效利用現有自然生態環境資源,以建設節約型社會為目標而進行的投資;二是為保護治理生態環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以構建低碳經濟社會為目標而進行的投資等。第三,綠色營運管理。指企業為合理調配資金和保障綠色營運資金的動態平衡,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進行的一系列財務管理活動等。第四,綠色利潤分配。指為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降低綠色投資風險,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綠色利潤分配政策并逐步增加綠色公積金、公益金的提取比例和額度,以廣泛吸引社會公眾投入綠色項目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發展的綠色基金體系,使企業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綠色財務管理的現實意義
(一)綠色財務管理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而產生的。隨著社會公眾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一個企業要想長久獲得市場競爭地位和永遠取得社會公眾的理解與支持,應積極采取綠色財務管理政策,并通過綠色經營活動進行綠色產品生產從而獲取綠色經濟利潤,這樣才能得以長期生存與發展。因此,實施綠色財務管理,能夠促使企業產品“綠色化”,并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這是一種長久有效的市場競爭與發展戰略。
(二)綠色財務管理可使企業獲得政府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在如今法治日益健全的大環境下,任何一種社會經濟活動要想長久持續地發展下去, 除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公眾的理解外,還要獲得法律的允許與認可。企業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個基本單位, 一方面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另一方面又是環境資源的消耗者與破壞者,其對環境資源的節約和治理保護理應承擔著不可推卸的神圣責任。因此,推行綠色財務管理能促使企業變革現有傳統的經濟模式,并獲得政府、社會公眾、法律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與認可,從而有助于實現其經營管理活動的各種目標。
(三)綠色財務管理是與企業長遠發展利益相統一的。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企業在兼顧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又要統籌整個經濟社會未來長遠發展規劃。企業的經營目標是要獲取盈利,而綠色財務管理能夠幫助企業實現盈利,但這種盈利不是單純指某個短時期內某一企業獲利,而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態文明進步所帶來的共同盈利。當然,這種盈利具有全局性和社會性,它將惠及到每一個企業發展,即與企業長遠發展利益是相統一的。因此,企業在充分考慮其自身經濟利益的前提下,須統籌考慮社會生態文明進步和環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發展問題。
三、 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的困境
綠色財務管理是對傳統財務管理理論的一種挑戰和發展,在現階段還只是一種比較新的觀念,其理論和實務的成熟與完善還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因此,企業在當前實施綠色財務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阻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市場調節具有盲目性和滯后性。市場經濟是講求利益主體和行為自立的,而生態環境資源存在著產權難以劃分和界定等現象,這使得生態環境資源的社會性同企業經濟效益的個體性之間存在著矛盾。在此條件下企業進行綠色財務管理,無疑是增加了其生產運營成本,消減了企業在當前發展階段的利潤空間。市場價值規律可以說對當前產權模糊的公共環境資源進行保護和有效利用上的調節作用有限,且具有盲目性和滯后性等弊端。
(二)環境計量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環境計量不同于其他經濟效益計量指標,它不能夠完全統一量化到貨幣計量方式上,且各量化指標之間不直接具有相關性與可比性。在當今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現有的科技能力還不能完全準確、科學地對某種環境資源效益進行全面、可靠的計量,由此導致綠色財務管理綜合效益的量化工作較為困難。對此,關于企業涉及到有關環境問題的業務該如何進行確認和計量,如何進行綠色會計信息資料的披露與報告以及怎樣利用綠色會計核算資料進行綠色財務管理綜合效益評價等,至今還都是一個嶄新的研究課題。
(三)責任意識具有淡薄性和缺位性。目前,大多數企業發展觀念依然陳舊,存在著以追求當前經濟利潤快速增長為重,而忽視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發展等問題,即缺乏一種長效的發展機制與戰略觀念,其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明顯缺位。當前,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和實施綠色財務管理僅依靠政府根據環境資源信息來制定相關政策文件和出臺有關優惠措施進行鼓勵和推動,并不能完全形成企業自發或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環境資源的強大動力與合力。行業協會在制定行會標準,規范企業經濟行為和保護生態環境資源等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也是極其有限,導致了破壞生態環境和污染環境資源等現象時有發生。
四、 推動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的建議
(一)政府層面。從政府層面來看,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推動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一是建立綠色稅制。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綠色稅制是環境成本內部化和解決市場機制失靈的一個重要手段,可以通過征收差別環境稅、碳稅和特定資源稅等做法,建立專門的綠色稅種,以擴大其征稅范圍和完善有關計稅標準及依據等。二是加強綠色法制建設。要明確綠色立法的目的和原則,建立健全有關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不斷強化各種執法力度與監督職能,使企業的經濟行為具有綠色法律的約束性和強制性。三是實施綠色項目支持政策。通過財政補貼和貸款資助來鼓勵企業投資綠色項目建設,以引導企業從事綠色財務管理活動,并通過綠色產品認證和開展綠色審計等工作來不斷規范企業的各項經濟行為,最終使綠色財務管理工作走向規范化、法制化、持續化發展之路。
(二)行業層面。從行業協會層面來看,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推動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一是積極開展綠色經濟業務的宣傳和培訓,為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提供指導與幫助;二是參與制訂和完善有關綠色產品標準及認證體系,為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奠定基礎;三是制定行業內綠色項目投資發展規劃,積極引導、吸引和扶持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并進行有效監督。
(三)企業層面。從企業層面來看,需要解決以下幾個關鍵問題:一是轉變發展觀念。企業應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增強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將短期經濟利益與長遠發展目標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綠色財務管理觀。二是創新理財理念。在當今低碳經濟社會背景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推行綠色財務管理才是企業真正的理財理念與目標。三是強化綠色會計核算。企業綠色財務管理活動是以會計信息為基礎,需要在原傳統會計核算體系的基礎上增加綠色會計要素并加強對經濟業務進行科學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
(四)社會層面。從社會層面來看,全社會應廣泛進行綠色環保理念宣傳,培植全民綠色文化意識與氛圍,樹立全面推動綠色財務管理的新思維、新風尚和新行動,不斷促進企業注重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承擔社會責任和增強生態文明意識,將綠色經濟發展理念滲透到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以形成全社會的共同價值觀。J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項目編號:11XJY011;西藏民族學院(2012年)重大項目培育計劃)
參考文獻:
1.郭復初,鄭光亞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財務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2.吳金波.企業綠色財務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經濟,2007,(2).
3.胡蕾.現代企業新選擇:綠色財務管理[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