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財務管理是一定的總體目標下,對于投資、融資和經營業務的現金流動及分配利潤的管理的統稱。在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財務管理是基于客觀存在的財務關系和財務活動而產生的,是企業處理有關財務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財務管理對企業來說,像是其血液,通過對資金和價值形態的管理而貫穿到企業管理的各個領域,如企業的生產、企業的經營等。財務報表分析是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在考察、評價、判斷企業財務狀況優劣、經濟效益好壞等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探討財務報表分析。
關鍵詞:企業管理 財務報表 分析
財務報表分析的產生最初是為了銀行服務的信用分析,開始于20世紀。是為了投資著了解情況而產生的財務分析,根據財務報表分析出企業的財務現狀以及盈利能力等信息。而發展到現在為止,財務報表的分析已經成為了企業管理的一部分,與企業利益決策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財務報表分析的幾個重要指標
1、 關于短期償債方面的分析
短期償債方面的分析,其實主要是分析企業的短期償還能力,關系到企業日常運作,一些日常債務的償還能力。是企業的流動資產分析,能夠反映出一個企業的資產能力,也是企業財務環境好壞的分析指標之一。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注意短期債務償還的能力,維護企業信譽。
反映企業短期償還債能力的財務指標主要有:1.流動比率;2.速動比率;3.現金比率。
2、財務報表中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長期負債償還能力,能夠反映出企業的具體實力,分析目的主要是為了預測企業有沒有能力以及有沒有足夠的本金和利息。同時還需要注意在分析企業償債能力時,不應該單一分析長期的償還能力,還要同時分析短期的負債償還能力,因為短期的償還能力如果出現的問題,勢必會影響到長期的負債償還能力。事實上,對于企業負債能力償還的評估,應該短期負債也應該算為負債總額中。
反映企業長期償還債能力的財務指標主要有:1.資產負債率;2.所有者權益比率;3.產權比率;4.利息保障倍數。
3、營運能力分析
營運能力是指通過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周轉速度的有關指標所反映出來的企業資金利用的效率,它表明企業管理人員經營管理、運用資金的能力。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周轉的速度越快,表明企業資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經營能力越強。
二、財務報表分析應注意的問題
1、財務報表自身的限制性
財務報表主要是企業的一些歷史財務信息,能夠體現出的是企業的過去。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無法為管理決策提供所必須的未來有關的信息。財務報表分析是分析過去事項的狀況。因此對于企業決策信息的提供,財務報表分析有局限性。而企業管理的未來決策都是需要對未來進行一個假設。通常一般的分析不能解釋財務比率和比較分析所顯示的問題,而要找出答案,則必須進一步進行分析,并掌握未在財務報表小揭示的其他信息,如技術的發展、通貨膨脹的影響等。
現行財務報表主要反映能用貨幣計量的信息,不能反映出影響企業發展的一些重點因素,因為企業的發展無法只通過貨幣計量得出。例如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狀況,以及企業現有的市場占有率等因素。
2、財務報表分析的評價標準
財務分析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要有共同的比較基礎。財務比率雖克服了財務報表只揭示絕對數的缺陷,但比率本身并不能充分說明問題,財務比率等財務指標只有與特定的標準進行對比之后,才能作為判斷的基礎。財務分析的標準包括定量標準和定性標準,這兩種標準互相配合,共同組成財務分析的標準體系。①定量標準,一般包括企業的歷史指標、企業的計劃指標及行業標準。其中行業標準代表著企業所在行業的平均水平或先進水平,因而是分析人員應首先考慮的評價標準。②定性標準,是指那些不能用數量表示的規定、計劃和目標等,如企業文化、管理人員的素質。企業生產經營環境的復雜化,使定量標準經常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而必須結合定性標準的應用。在財務分析中,將這兩種標準結合起來運用能更好的反映企業的真實狀況,獲得決策有用的信息。我國《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指標》(1999)中,就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結合起來作為評價企業效績的指標。
3、正常經營事項與非正常經營事項
企業的經營發展中,會有正常經營事項和非正常事項之分。正常實現是指的企業經營發展中持續發生的經營活動。而非正常事項就是企業在經營中遇到的偶然事項。這兩個事項中有著非常大的區別。正常經營事項與企業決策密切相關。非正常事項與因為是偶然發生的,只是暫時的,因而與企業決策性信息關系相對不大。在財務分析時,要注意區分這兩類事項的不同影響。
三、企業相關管理對策
1、確定財務管理的重要地位
我國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建立現代化的企業制度,進行企業體制的改革。建立真正的政企分離制度。使企業產權分明,自主自立。將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通過財務管理對企業產、供、銷各個環節進行調控和把握。向企業經營者及時反饋財務信息,以便及時快速做出決策和調整決策。使企業更具競爭力。
2、加強信息系統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信息系統的建設是美國企業經濟發達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企業也應該盡快加大信息系統建設。對財務管理的方式進行徹底的改革,加上財務流程的現代化,這樣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財務管理水平。而且也能使企業及時掌握市場動向及發展前景,從而快速及時做出決策。
3、逐步樹立成本效益觀念,加強成本控制管理
我國企業一直存在著成本費用居高不下的問題,企業重外延、輕內涵問題突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壯大,我國企業原有的那套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應對當今當今國際市場激烈的競爭壓力。我國企業可以借鑒美國先進的成本管理模式,樹立成本效益關鍵,通過從國外引進先進工藝方法和生產技術和自我改革創新,從而降低成本。企業可以制定目標成本,積極鼓勵各個生產管理部門在保質保量的同時,盡量控制成本。
4、強化風險管理
近年來外國企業大量來我國市場進行投資,這樣使我國市場競爭更為激烈。我國企業這是一定不能慌亂,要增強企業風險意識,企業在投資時要反復論證是否可行,進行盈利預測和市場調研。加強企業風險管理。企業要充分認識到負債融資對企業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資金抵債或者破產。企業要注重風險管理。認真研究市場,確定最佳資本結構,選擇合適的融資金額和融資方式。要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降低財務風險同時減少資金成本。
5、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
一個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與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的素質有很大管理,市場經濟體制的快速發展對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素質提出更多要求。財務人員除了基本的專業技能外,還必須掌握與財務管理相關的知識。為了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企業要定期組織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和繼續教育學習。提高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以保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并緊跟時代潮流快速發展。
四、結論
財務報表分析與企業管理密切相關,通過財務報表的分析能夠尋找出企業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財務報表分析的幾個重要的指標,對企業進行一個系統全面的分析,同時在分析過程中也應該注意考慮到排除一些影響準確性的因素。通過財務報表的分析達到企業財務分析的目的,以滿足企業的管理決策。
參考文獻:
[1]李榮梅,于洪波.改進企業財務報告的思考[J].財經問題研究,2000;10
[2]葛家澍,杜興強.現行財務會計與報告的缺陷及改進(上)[J].財會通訊,2004;09
[3]葛家澍,杜興強.現行財務會計與報告的缺陷及改進(下)[J].財會通訊,2004;11
[4]曾海榮.財務報表列報準則的變化及未來發展趨勢[J].財會學習,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