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應收賬款 風險 金融工具 壞賬準備
摘要:激烈的商業競爭引起了大量的應收賬款,隨之產生了不小的壞賬。而出口企業不但要防范壞賬的產生,還要規避匯率波動的風險。本文提出了通過金融工具轉嫁風險和壞賬準備消化應收賬款風險的策略,并提出了筆者的建議。
引言:隨著生產性過剩的加劇,國內市場需求的持續疲軟,很多企業把目光放到了海外,大力開拓國外市場。由于現在是買方市場,出口商的激烈競爭已經從傳統的商品質量、價格、服務競爭,延伸到了出口信用的競爭。事實上,信用支付已經成為了國際貿易的主要支付方式。據統計,國際貿易以賒欠方式支付的占65.18%。[1]24伴隨著信用支付方式的是不小的壞賬。商務部對近千家出口企業所做的調查顯示,中國出口企業的平均壞賬率約在5%,有的企業甚至高達30%以上,遠遠高于西方發達國家平均0.25%~0.5%的水平!因此,如何減少壞賬成為我國出口企業的當務之急。[2]432另外,自去年7月人民幣匯改后,匯率波動的風險也成了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面對企業的應收賬款風險問題,國內不少專家提出了不少思路。如加強信用管理(包括信用調查)、積極催討、選擇信用證做結算方式等等。可是,信用調查、催討貨款等,企業沒有比較優勢;由于現在是買方市場,信用證這種基于銀行信用的結算方式雖然非常安全,但是進口商卻增加了開證費和開證保證金的負擔,所以非常不受進口商的歡迎。
那么是否有更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呢?而壞賬準備作為企業防范壞賬風險的基礎②,有沒有起到應該有的作用呢?筆者擬從操作方便和按風險計提壞賬準備的角度展開論述。
一、應收賬款的風險轉嫁
應收賬款是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或勞務形成的債權。具體說來,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或勞務等原因,應向購貨客戶或接受勞務的客戶或代墊的運雜費等。 [3]24
因為一般企業對應收賬款的風險管理沒有比較優勢,所以考慮轉嫁應收賬款風險是企業優先考慮的選擇。隨著金融市場的完善,企業也將會有更多的選擇。
(一)應收賬款的匯率風險轉嫁
自從人民幣匯率匯改以來,出口企業一下子被拋到匯率風險③的風口浪尖中!
出口企業的應收賬款比內銷的企業不但有更大的壞賬風險,而且還有匯率風險。通常,出口貨物簽訂合同時跟銀行簽訂遠期外匯合同④來規避外匯風險。當然,企業也可以同銀行簽訂貨幣互換協議,鎖定匯率風險。
對比外匯期貨合同和貨幣互換協議兩種規避匯率風險的方式,兩者各有千秋。因為企業簽訂外匯期貨合同后,如果發生壞賬,還須另購外匯對沖,風險較大,手續也較麻煩。(如果企業有外匯又另當別論。)相比之下,貨幣互換是交換一系列現金流的合約,互換協議到期時僅須結算差額。而且互換是比較優勢原理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顯然成本相對較低。但是,貨幣互換主要適用于規避中長期匯率風險。另外,尋找互換交易的另一方有難度,而且有可能發生信用風險。
(二)應收賬款的壞賬風險轉嫁
應收賬款由于種種原因,會因為無法收回或者收回的可能性很小而產生一部分壞賬。
(1)適當投保出口信用保險
出口信用保險(Export credit Insurance)是指國家為了推動本國的出口貿易,保障出口企業的收匯安全而制定的一項由國家財政提供保險準備金的非贏利性的政策性保險業務。[4]53它主要承擔出口企業在發貨后收不到貨款的責任,主要承保一般商業保險公司不愿意承保的商業信用風險和國外的政治風險。出口信用保險幾乎能夠承保商業信用支付方式下產生的一切收匯風險,涵蓋范圍大,費用相對比較低。[2]434
去年9月,長虹簽約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按照協議,長虹將借助中國信保、建立更加完善的、全球海外風險管理體系。[5]長虹遭遇了APEX事件后,痛定思痛,選擇了出口信用保險保障自己的權益。這是一個好的舉措。因為出口信用保險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開拓新市場,擴大業務量,還可以為企業提供風險防范和損失賠償機制,幫助企業穩健運行,還可以幫助企業風險管理水平。同時,投保信用險后,收匯有了安全保障,企業融資也較方便,再做其它的避險業務也更為方便。事實上,有不少業務的開展需要投保出口信用保險。(比如說福費廷,出口信貸)
我國信用保險的不足之處在于國內信用保險公司沒有推出國內的貨物貿易信用保險業務,這嚴重限制了國內貨物貿易的開展,同時也限制了國內保理等業務的開展。
(2)可以考慮付款保函業務
銀行保函種類很多,進出口貿易一般使用付款保函,其擔保金額一般為貨物價款及相應利息。[6] 182
付款保函(Payment Guarantee)是擔保銀行應根據申請人(進口商)的要求,向收益人(出口商)開出的保證申請人在收到符合合同規定的貨物后向出口商支付全部貨款,否則向擔保行賠償出口商損失的書面保證文件。[6] 182
另外,根據保函與基礎業務合同的關系不同,可以分為從屬性保函與獨立性保函。現在許多國家的國內保函基本是從屬性保函,而國際貿易結算使用的保函大多是獨立性保函。獨立性保函的優點在于:受益人和銀行都不會陷入商業合同糾紛中。因為獨立性保函不依附于基礎合同存在,是具有獨立法律效力的文件。[6]168
從收款安全方面看,銀行保函安全收款系數比信用證高。從手續費繁簡和銀行費用方面看,銀行保函比信用證費用低,手續相對簡單。從占用資金方面看,信用證與銀行保函沒有什么區別。[7]216因為銀行在接受委托人申請開立保函時,通常也要求其提供保證金,或者提供抵押物或其它金融機構開具的反擔保函。[8]348這樣,就限制了銀行保函的應用。其次,如果交易項目不合法或者項目市場前景暗淡或者項目經濟效益低下,銀行會拒絕擔保。[6]176再次,美國和日本的法律不允許開立銀行保函,只允許開立備用信用證。⑤另外,信用證有融資功能,而銀行保函沒有。這也是銀行保函的弱點。
出口企業不但要防范外匯風險,還要防范壞賬風險,有沒有一攬子解決的方法呢?
(三)應收賬款風險完全轉嫁
(1)選擇國際保理作結算方式
國際保理(international factoring),又稱國際付款保理或保付代理,是商業銀行或其附屬機構通過收購貨物出口債權而向出口商提供壞賬擔保、應收賬款管理、貿易融資等服務的綜合性金融業務。[6]191保理業務手續簡便,出口商以商業信用出售商品后,只需將代表應收賬款的銷售發票交給保理商,就能獲得全部或大部分貨款。[6]191保理服務有利于出口商盡快回籠資金,轉移風險,還有利于出口競爭,可以說是一種良好的國際貿易結算方式。可是長虹回收應收賬款仍然失敗,因為長虹公司與APEX和Hami銀行簽訂的保理協議沒有讓Hami承擔應收賬款的無追索賠付責任,保理商僅僅是對應收賬款的管理,而不是對應收賬款的購買。[9]45保理服務按已付款項是否有追索權分為無追索權保理和有追索權保理。無追索權保理意味著進口商無理拒付或無力付款,保理商對出口商所預付款項無追索權,而且保理商對其余部分款項也要承擔付款責任。有追索權的保理實際上不具備信用風險保證功能,不屬于標準意義上的保理業務。
與出口企業自己管理應收賬款相比,保理商有很強的專業化優勢。而且,企業有挑選保理服務類型的空間。比如說,企業資金充裕,只需要保理商提供壞賬擔保功能,那么可以選擇到期保理,而無需選擇融資保理,這樣也減少了成本。與出口信用保險相比,企業選擇保理服務不僅規避了壞賬風險,還規避了匯率風險,而且費用相對較低。出口信用保險費用一般是出口金額的4%,而保理一般是發票金額的1%~1.5% 。另外,賠付的金額也更高,在信用額度內,一般是100%,而出口信用保險是70%~90%。[10]30當然,出口信用保險有避稅的功效。根據稅法的規定,保險公司賠償的金額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中。所以出口信用保險與保理各有優勢。出口信用保險適合風險相對大的應收賬款,而保理業務比較適合風險相對小的應收賬款。當然,風險非常大的業務,保險公司也會拒絕提供保險的,長虹選擇APEX做代理商時,也曾經找到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試圖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因為APEX是一個劣跡斑斑的公司,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拒絕了長虹投保的投保要求。
保理業務的缺點主要是有信用額度的限制,保理商對超過信用額度的部分不予擔保。另外,國內很多商業銀行在做保理業務時特別謹慎,大都選擇有追索權保理,所以保理業務在我國的開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保理協議通常都規定,如因出口商品質量等問題而導致進口商拒付,出口保理商對該項融資保留追索權。因而出口商必須嚴格按照合同規定交付貨物,且不要超額發貨。[8]356
(2)選擇應收賬款出售
應收賬款作為企業持有的一種債權,是企業的一種財務資產,可以考慮轉讓。應收賬款轉讓分為兩種,即以應收賬款抵押借款和應收賬款讓售⑥。應收賬款讓售后,假如出現應收賬款拖欠或客戶無力清償,企業無需承擔任何責任,信貸機構不能向企業追索。[11]9
應收賬款讓售實質上一種融資,不過,轉讓了應收賬款也就轉讓了風險!這樣,應收賬款讓售也有了抵御壞賬的風險,又由于及時回籠了資金,自然也沒有了匯率風險。只能自己追索或承擔損失。
應收賬款出售與負債融資相比,成本相對較低,是一種值得考慮的轉移風險的方式。從本質上來看,保付代理是應收賬款出售的一種。包買票據(Forfaiting),又稱福費廷,也是一種特殊的應收賬款讓售,即包買商(Fortaiter,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從本國出口商那里無追索地買斷經過外國進口商銀行承兌或擔保的中長期匯票、本票或其它應收債權憑證的金融交易。[6]234因為包買商買斷的匯票、本票、或其它應收債權都有銀行獨立性保函備用信用證擔保,風險比較小,而福費廷業務的加入,進一步降低了壞賬風險,更主要的是它作為一種融資方式,及時收回了資金,轉嫁了匯率風險,提前了辦理核銷和退稅手續,改善了企業的資金流動狀況。
福費廷業務主要針對大型設備和BOT項目的出口,因為收款周期長,金額較大。福費廷業務的缺點是:1、必須進口商同意并能找到高資信擔保人時;2、出口商必須確保債權憑證的有效性和銀行擔保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免除包買商的追索權。而且福費廷業務的融資成本相對較高。[6]241所以福費廷業務的缺點是相當明顯的,只能有選擇地做。
(3)提供進口買方信貸
買方信貸(Buyer Credit)是指出口地銀行為支持本國大型或成套的資本類貨物的出口貿易,而對外國進口商或進口商銀行提供的中長期優惠信貸。[6]227
它一般要求與出口信用保險相結合。(當然,也可以申請國家擔保機構擔保。)由政府支持的出口信用保險機構提供保險,這樣出口商可以較快收回貨款,減少了收款風險。因為信貸風險完全由政府承擔。
買方信貸結合出口信用保險適合大型項目或成套設備,而不適用于一般的貿易。在這一點上,它跟福費廷業務類似。
二、壞賬準備—消化應收賬款風險的基礎⑤
壞賬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要有賒銷就可能有壞賬。并不是所有應收賬款都可以轉嫁,都可以避免,于是必須計提壞賬準備。其計提依據是穩健性原則和配比原則。
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只能采用備抵法核算壞賬損失。備抵法是按期估計壞賬損失,形成壞賬準備。壞賬準備具有防范風險,抵御損失的特性,是企業防范應收賬款風險的第一道屏障!當某一應收款項全部或者部分被確認為壞賬時,應根據其金額沖減壞賬準備,同時轉銷相應的應收賬款金額。
備抵法首先要按期核算壞賬損失。估計壞賬損失的方法主要由四種:應收款項余額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銷貨百分比法、個別認定法。其中,賬齡分析法是最合理的方法,因為一般來說,賬款拖欠的時間越長,發生壞賬的可能性就越大。而賬齡分析法是根據應收賬款入賬的時間長短來估計壞賬損失的方法。根據鄧百氏(Dun&Bradstreet)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應收賬款逾期的時間越長,追賬的成功率越低。當逾期時間為一個月時,追賬成功率為93.8%,當逾期為半年時,成功率急降至57.8%,一年之后,成功率銳減為26.6%,而逾期兩年左右時,成功率只能達到13.5%。[2]433
雖然,賬齡分析法是最合理的估計壞賬損失的方法,但是它實際上是按照流動性來估計壞賬損失的,實質上是對應收賬款的事后估計,而不是按照發生壞賬的風險程度來估計壞賬損失的,所以這也是不夠合理的。
筆者認為,借鑒金融企業的五級分類法,按照應收賬款的風險提取壞賬準備,而不是按照應收賬款發生的時間長短來提取壞賬準備,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起到防御風險的作用!雖然對應收賬款按風險分類操作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是還是有規律可循的。首先要調查客戶的信用,然后根據客戶的道德品格、資本實力、償還貨款能力、擔保或抵押、環境條件等情況進行系統分析(即5C評估法)。對客戶進行信用分析是銀行管理信用風險的主要方法,也同樣是企業管理應收賬款風險的主要方法。通過對客戶進行信用分析,企業可以了解該客戶履約還款的可靠性程度,從而為有針對性地加強應收賬款管理,防范信用風險提供依據。[12]144
五級分類是定性與定量的相結合的一種描述,相比而言,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比五級分類法更為準確。從純理論的角度來講,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是最理想的計量資產減值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的應用有很大的困難。比如說:現金流預測的不準確性,根據現金流量的風險程度確定貼現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操作性較差。[13]63五級分類法更多的是對資產的管理,對風險的控制,而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則更多的是體現一種計量方法,更適用于披露時使用。當然,隨著條件的成熟,這種計量方法能夠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但是筆者覺得不能排斥五級分類法的應用。
稅法規定經批準可提取壞賬準備金的納稅人,除另有規定者外,壞賬準備金提取比例為年末應收賬款余額的5‰。[14] 245顯然,稅法只接受應收款項余額百分比法,且對比例有嚴格限制。筆者認為計提壞賬準備金的比例過低,不符合目前企業的實際。雖然立法者的目標是促進企業對應收賬款的管理,保證穩定的稅收收入,但是卻嚴重加大了企業的稅收負擔。本著收入與費用配比的原則,應該提高壞賬準備金計提的比例,只要才能確實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筆者認為,對公司計提的壞賬準備予以扣除,實際發生時再調整,確實減輕企業的負擔,這是最好的。同時為了避免企業避稅,可以規定,如果實際發生的壞賬損失與計提的壞賬準備有較大的出入,企業應該補繳相應稅款的利息并給于一定的罰款處罰。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至少也應該提高扣除比例!結合企業的現實情況和國際壞賬的平均水平,壞賬準備扣除比例定為1%較妥當,這應該是一個比較折中的比例。或者可以規定企業產生的壞賬如果大于應收賬款發生年度計提的壞賬準備,可以向前結轉⑦,規定兩年的結轉期限。
結語
本文較全面地論述了利用金融工具轉嫁應收賬款風險的各種策略,同時比較了各種策略的優劣及適用條件并提出了筆者的建議。對于壞賬準備,筆者引入五級分類法、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進行計提,有效提高了壞賬準備的風險防范作用,同時也對稅法關于壞賬準備計提比例提出了筆者的改革設想。
總之,壞賬準備是企業防范消化應收賬款風險的基礎。然而,壞賬準備畢竟是事中事后防范,而事先防范,即在應收賬款風險未形成前利用金融工具轉嫁風險,消風險于無形是優先考慮的選擇。
注:
①其實,任何企業都有應收賬款的風險問題,只是國外市場比國內復雜的多,出口企業的應收賬款風險問題相對比較突出(尤其是開拓新客戶,高信譽的老客戶應收賬款風險很小。),而且出口企業的應收賬款避險工具比較多,所以本文討論的重點對象是出口企業。
②因為產生了壞賬,首先是結轉壞賬準備,如果壞賬準備計提不足,才是沖抵利潤,甚至資本公積、實收資本(股本)
③理論上,現在利率也開始市場化了,也會有利率風險,但是激烈的競爭使得進口商不可能采用帶有利息的票據結算,所以不存在利率風險規避的問題。當然,如果帶息票據的票面利率為浮動利率,則沒有利率風險。因此,本文不討論利率風險的問題。
④目前國內還沒有外匯期貨、貨幣期權,否則可以選擇外匯期貨、貨幣期權。因為期貨、期權是標準化合約,有很高的流動性,便于企業根據匯率的走勢調整頭寸。
⑤備用信用證往往被看成是具有信用證形式的銀行保函,從法律觀點上來看,二者并沒有本質區別,所以本文不加予討論。
⑥因為應收賬款抵押借款的抵押方繼續保留著應收賬款的權益,同時也要承擔壞賬的責任。實質上,應收賬款抵押借款是一種純粹的融資手段,它沒有規避壞賬的風險(當然,融資時已經規避了匯率風險),所以本文不予討論。另外,應收賬款的證券化,在國外相當成熟,但是在國內還沒有起步,所以本文也不予討論。
⑦向前結轉實際上是退稅。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發生的壞賬損失是前納稅年度應收賬款產生的!
作者簡介:福建龍巖人,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03級會計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