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分析

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分析

本文通過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運行三年的財務數據分析,揭示首批創業板上市三年后主要在營收數量上增長,質量需進一步提高。

從創業板正式啟動以來,創業板塊的上市公司備受關注,來自各界的議論和評價褒貶不一。宋光輝等(2011)認為,目前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整體財務狀況較為樂觀,普遍具有高盈利性與高成長性特點。王田(2012)認為,中國創業板第一個年頭經歷了高估值、低業績的質疑、高管們紛紛“閃辭”,短暫的時間里跌宕起伏。吳曉求(2011)認為,中國創業板市場目前存在尋租股東突擊入股、退市機制缺失等九大隱憂。這些隱憂有的扭曲了市場公平原則,有的則損害了市場效率。喻凱等(2012)認為創業板公司IPO之后業績顯著下滑。至2012年12月31日為止,我國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運行了三年有余。筆者認為,首批創業板在我國是個新生事物,注定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相關的管理部門和公司能否重視問題,恰當處理和解決,最終使創業板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達到設立創業板的目的,這是大家所期待和關注的。
李洋等(2012)研究表明,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與綜合財務能力之間總體上具有顯著的線性關系,盈利能力是決定成長性強弱的最主要因素。會計具有反映、監督和參與決策的職能。財務分析通過分析與評價公司的經濟管理活動,能夠了解企業過去、評價企業現狀、預測企業未來,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本文以我國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的2009-2011年報數據為研究對象,研究它們上市以后的運行狀況,揭示其中存在的問題。
二、研究設計
在創業板上市要求的三個財務指標中,最重要的一個是: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 1 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 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針對上述財務指標,本文對創業板上市公司上市后三年的運行,先提出三個假設:(1)上市后三年連續盈利,且每年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每年主營業務收入不少于5 000萬元,即:公司創業板上市后業績應該比上市前更好。(2)主營業務持續增長,增長率不小于30%;凈利潤持續增長,增長率不小于10%;凈資產收益率持續增長,且增長率不小于10%。(3)三年來,無形資產明顯增加,無形資產在資產中占有較大比重,自主創新能力比較突出(假設企業自主創新力能力主要通過無形資產多少來衡量)。
三、數據統計與問題分析
本文數據源自中原證券集成版股票軟件,利用Excel相關函數進行了統計分析。
(一)盈利能力
通過對36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凈利潤進行統計,2009-2011年連續三年均實現了盈利,且每年的凈利潤均超過了500萬元,其中樂普醫療最高(2009年29 221.21萬元,2010年41 048.27萬元,2011年47 315.8萬元),寶德股份最低(2009年2 683.28萬元,2010年1 300.7萬元,2011年810.27萬元)。36家公司每年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了5 000萬元,其中:吉峰農機最高(2009年160 339.42萬元,2010年365 189.47萬元,2011年512 606.48萬元),寶德股份最低(2009年11 689.73萬元,2010年 6 589.763萬元,2011年7 844.94萬元)。從表面上看,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給人們以高盈利的現象,這與一部分已有文獻研究相符合。同時,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規模已經大大高于發行條件時的規定(凈利潤500萬元,營業收入1 000萬元)。
對比第一個假設,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上市后連續盈利,上市后每年凈利潤均超過了500萬元(最少的公司實現810.27萬元),上市后每年主營業務收入不少于5 000萬元(最少的公司實現7 844.94萬元)。首批公司在創業板上市的日期是2009年10月30日和12月25日。所以2009年的年報主要體現了上市以前的經營業績。36家公司業績,2010年有7家比2009年差,2011年有10家比2010年差,因此,一部分創業板上市公司上市后業績沒有上市前好。
(二)增長與發展能力
1.營業收入、營業利潤率及增長情況。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中,2010年營業收入總額增加的有32家,營業收入增長率達到30%以上的有17家,占47.22%;2011年營業收入總額增加的有35家,營業收入增長率達到30%以上的有22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比2009年營業利潤率下降的有24家,占66.67%,上升的只有10家,占27.78%,有2家無法獲得數據。2011年比2010年營業利潤率下降的有28家,占77.78%,上升的僅有5家,占13.89%,有2家沒有數據,有1家不增不減。2009-2011年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營業利潤率的平均值分別為:22.15%、21.5%、18.85%,呈遞減趨勢。營業利潤率的平均增加值比較糟糕,2010年為-1.35%,2011年為-2.65%。只有4家公司的營業利潤率保持了連續增長,但幅度都非常小。
2.凈利潤及增長情況。36家公司中,有7家公司2010年的凈利潤比2009年下降,占19.44%,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寶德股份,下降了51.52%。有10家公司2011年的凈利潤比2010年下降,占27.78%,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新寧物流,下降了46.57%。凈利潤增長幅度在10%以上的,2010年有27家,2011年有19家,數量呈減少趨勢。2009-2011年的凈利潤平均值分別為6 224.925萬元、 7 717.5981萬元、9 016.183萬元,呈遞增趨勢,增幅分別為23.98%和16.83%,但增幅明顯減緩。
3.凈資產收益率及增長情況。2009-2011年,36家公司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8.10%、8.98%、9.71%。其中,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0%以上的,2009年只有3家,2010年有10家,2011年有18家,呈明顯遞增趨勢。但是,凈資產收益率沒有實現持續增加的,2010年有7家,2011年有15家;2010年,36家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增加了0.89%,最高的增加了3.49%,2011年,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增加了0.73%,最高的增加了6.87%。
對比第二個假設,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保持增長,但有相當一部分公司增長不能達到30%以上。對于營業利潤率指標,2010年過半數(66.67%)公司沒能實現增長,2011年大部分(77.78%)公司沒能實現增長,絕大部分公司(89%)沒能實現連續增長。36家公司中,大部分公司(70%)上市后凈利潤能保持持續增長且增長率大于10%,但呈逐漸減少趨勢。凈資產收益率普遍不高,小于10%,而且凈資產收益率的增長幅度很小。
(三)自主創新能力
本文將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與同年同期(2009年10-12月上市)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28家)相比較,對其無形資產占總資產、固定資產的比例進行研究。經過統計計算(截至2012年12月31日,個別公司數據為2012年10月31日或11月30日,對結果影響不大),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無形資產平均值、總資產平均值和固定資產平均值分別為3 867.971萬元、128 576.5萬元和16 297.18萬元;無形資產平均值占總資產平均值和固定資產平均值的比例分別為3.01%和23.73%,各個公司無形資產占總資產和固定資產比例的平均值分別為3.43%和38.02%。同時期上市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無形資產平均值、總資產平均值和固定資產平均值分別為 10 187.69萬元、367 939.1萬元和 57 867.43萬元;無形資產平均值占總資產平均值、固定資產平均值的比例分別為2.77%和17.61%,各個公司無形資產占總資產和固定資產比例的平均值分別為3.07%和29.33%。對比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和同期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的數據,可以看出,前者總體規模小于后者,前者無形資產的平均值小于后者,但是前者的無形資產在總資產、固定資產中所占的比重高于后者,從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的比例關系看,更加明顯,可以判斷前者的自主創新能力稍高于后者。
四、結論
綜合上述,筆者認為,三年來,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和凈資產收益率增長明顯,表面上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業績較好,但是營業利潤率增長不明顯,反而在下降,凈資產收益率不高。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募足資金后,擴大了生產和銷售規模,營業收入迅速增加,凈利潤總額也在增加。雖然與同期中小企業板上市的公司相比,無形資產比重較高,自主創新能力比較明顯,但是作用于業績增長的效果不明顯,導致公司收益質量不高,增長效果不佳。這說明了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三年來的發展主要體現在“量”的增加,“質”上提高不明顯。創業板上市公司今后的發展應該重視提高營業利潤率及增長率,提高凈資產收益率及增長率,充分利用募集的資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核心競爭力,實現持續增長。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