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學校高校財務管理論文 > 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創新

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創新

【摘要】 本文擬結合目前高端會計人才的市場需求,研究探討高端會計人才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在此基礎上,對會計碩士培養模式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國外培養經驗,提出優化創新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模式。
【關鍵詞】 會計碩士 職業能力 培養模式

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PAcc)是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端會計人才的學位教育項目。自2003年12月教育部、國務院學位辦批準在我國設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至 2011 年末,我國已有 105 家研究生培養單位獲得會計專業碩士授予權。會計碩士教育的迅猛發展,對于調整優化會計專業研究生教育的類型結構,加快培養我國高端會計人才,建設復合型、應用型、高素質的我國會計人才隊伍,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會計碩士招生時間較短,培養經驗不足,會計碩士培養模式沒有很好地體現市場對高端會計人才的需求。本文所稱高端會計人才,主要指高級會計師、CFO(財務總監、首席財務師或總會計師)、高級財務會計師、管理咨詢師、投資咨詢師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的高層從業人員。本文擬基于高端會計人才需求視角,探討我國會計碩士培養模式的創新。
一、基于市場需求構建高端會計人才的職業能力框架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跨國投融資及并購日益頻繁,企業競爭日益加劇,會計人才尤其是高端會計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關鍵性作用增強,會計人才的競爭已經成為國家、地區和企業間競爭的熱點領域之一。筆者參考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國際教育報告框架》關于職業能力的解釋,對我國高端會計人才應具備的職業能力框架劃分為知識結構、能力構成、職業價值觀三個方面,如右圖所示。
知識經濟時代,學科之間的交會融合日益顯著,并促進各學科的橫向及縱深發展,對高端會計人才的知識面就提出了既要“專”又要“通”的客觀要求。“通”主要是指高端會計人才進行專業學習、未來履行職業職責必須具備的基礎背景及相關知識,“專”則體現高端會計人才的核心專業知識。能力構成應包括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其中基本能力是發揮專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而專業能力則是解決專業問題時對專業知識精準運用的效率、效果的體現。職業價值觀是高端會計人才在履職過程中應該信守的價值觀、信念和原則。
二、目前國內MPAcc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
1. 培養方向設置不盡合理。目前國務院學位辦對培養方向沒有也不可能統一設置,各培養單位的方向設置存在兩個方面問題:一是各培養單位雖然設置了不同的培養方向,但部分學校的方向設置不很合理,不能很好地適應高端會計人才的市場需要;二是由于師資有限,不少學校并沒有設置不同方向對應的課程池,或者不同方向的課程設置大同小異,導致不同方向設置形同虛設,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畢業生的培養質量。
2. 課程配置不完善。各培養單位的課程設置實踐還存在不盡合理之處,表現在:①目前我國對MPAcc所應具備的背景知識沒有硬性規定,導致一些學生尤其是跨專業的學生專業基礎知識薄弱,影響了培養質量;②目前課程體系按照核心課、方向課、任選課分類方法也不科學,線條過粗,方向課、任選課界限不是很清晰;③各培養單位課程設置體現不出方向特色,專業方向課及綜合技能訓練方面的課程開設比例不足。
3. 培養方式觀念滯后。國內MPAcc教育開展時間較短,培養方式還存在不少不足之處,表現在:①由于我國基礎教育中對批判性思維訓練的忽略,還沒有普遍采用案例教學,教師對案例的講授以及學生對案例教學方法的接受程度與國外存在差距(宋建波、荊新和王化成,2012);②會計碩士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沿襲學術型研究生授課模式,教師采用多媒體方式進行高強度、大信息量的課堂授課,教師基本上以傳授知識為主,缺少能力培養環節,忽視實務方面的訓練;③第二課堂沒有充分開展,有實踐經驗的實務專家、企業家的授課不系統、形式化,與理論學習不對接;④雙導師制發揮集體培養作用的效果不理想,校外導師選聘沒有嚴格標準,個別學校存在隨意性,企業與政府部門中相關人員作為校外導師參加論文指導工作,時間、精力沒有保證,被聘導師多是榮譽性的,其自身也缺乏工作動力;⑤學生實習實踐環節流于形式,各培養單位普遍缺乏固定的、深度合作的實習實踐基地,且實習時間短,實習實踐達不到應有效果。
另外,各培養單位還普遍存在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教育質量認證與評價體系缺位等問題。
三、MPAcc培養模式的優化與創新
這就需要各培養單位在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規律的基礎上,創新會計碩士培養模式,以更好實現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端會計人才的目標。
1. 正確定位培養目標。美國德克薩斯—奧斯汀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于1948年設立了會計碩士項目。該項目定位于培養學生高超的會計技術和職業技巧,以便為其在商界獲得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德克薩斯—奧斯汀大學的專業會計碩士項目強調為學生在高速變化的商務環境和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的業績表現做好準備,并且強調培養具有全球視角、高度責任感和未來領導能力的人才(曲曉輝,2003)。國內方面,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轉發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辦〔2009〕23號),我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為:面向會計職業,培養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法紀觀念,系統掌握現代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以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了解會計實務,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的會計專門人才。
概括起來講,國內外對會計碩士的培養目標都明顯區別于學術研究生的培養,注重向社會培養和輸送復合型、應用型的高層次會計人才,這部分人才既具備完善的知識結構、扎實的專業理論,又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全面的職業素養,并具備全球化及戰略視野,能夠從容應對不斷變化的國內外商業環境,不斷引領企業、乃至行業在日益加劇的國內外競爭中取得成功。會計碩士的培養方向、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應始終圍繞基于滿足高端人才職場需求的培養目標進行選擇和配置。
2. 突出培養方向特色。正確設置培養方向,是辦好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重要環節。關于培養方向的設置,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轉發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辦〔2009〕23號)指出:各培養單位應根據其辦學優勢和社會需求設置培養方向,并根據培養方向設置課程模塊,制定具體培養方案。從國外(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情況看,職業會計碩士(MPA)項目常見的培養方向是按照業務領域設置的,主要有財務報告與鑒證方向、管理會計與控制方向、稅收方向、國際會計與理財方向(曲曉輝,2004)。
就目前國內會計碩士(MPAcc)培養方向的實際設置情況來看,各培養單位的設置的專業培養方向各不相同,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按照未來的就業職位設置,如清華大學分為總會計師、財務總監、事務所高層從業人員;上海交通大學分為CFO(首席財務官)方向、M&A(并購專家)方向、CRO(首席風險官)方向、CPA(CPA合伙人)方向;廈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分為CFO和CPA方向。第二類是按照學科分類設置:如中央財經大學分為會計學和財務管理方向;上海財經大學分為會計、財務管理和審計方向;南開大學分為企業會計與財務方向、審計與管理咨詢方向、證券分析與價值評估、法務會計方向。第三類是綜合就業職位及學科分類設置:如復旦大學分為CFO、CPA、舞弊審計與法務會計、管理成本會計方向;重慶大學分為CFO、國際會計方向。
培養方向的設置是反映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辦學特色的關鍵環節,也是體現培養單位培養質量的重要方面,決定著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是否與不同崗位的高端會計人才的要求相適應。因此,培養單位應當根據自身的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學校特色、社會需求等因素設定相應的培養方向,以突出各自的辦學優勢和特點。
筆者認為,就上述三類培養方向的設置來看,按照未來的就業職位設置培養方向較為科學合理,原因是這樣設置培養方向可以按照行業職位需要來安排配置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完成高端會計人才所必須的知識與能力教育,培養的人才與崗位需求更具有適應性,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更為密切。培養方向確定后,要配置有鮮明特色的方向課程或課程池,課程池的課程可以分為方向必修課、方向選修課二類,真正培養出不同方向的高端人才,以更好地滿足市場經濟、資本市場不斷發展的需要。
3. 動態調整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是培養學生能力最關鍵的部分,MPAcc教育在課程設置方面也要面向實務需要,既要培養學生較寬的知識面,又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堅持“通”和“專”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09]23號文件規定,各培養單位根據社會需求以及本單位的辦學特色與優勢,有針對性地制定本單位培養方案,設計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設置包括核心課、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課的課程體系,具體來說,核心課包括8門,共22學分,要求必須修讀;方向課共16門,共32學分,要求必須修滿6學分;任選課和實踐課各要求修滿6學分。縱觀國內MPAcc各培養單位的課程,基本按上述框架設置,只是分類、叫法稍有不同。
課程設置要充分反映職業領域對專門人才的知識與能力要求,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滿足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筆者認為,結合國外培養經驗及國內實踐,我國MPAcc課程設置適合采取“1+4”模式,如下表所示:

所謂“1”是指設置一個背景知識要求,背景知識是指進行MPAcc學習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學生在本科階段必須通過相應課程考試或在MPAcc學習期間自修相關課程并取得合格成績,方可準予畢業,取得MPAcc畢業文憑。
所謂“4”是指MPAcc的四類課程設置,這四類課程為基礎課、核心課、方向課和實習課,其中基礎課是指攻讀本專業學位必備的知識,是需要在背景知識基礎上深化學習的課程;核心課主要參照國務院學位辦2009年發布的《全日制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以下簡稱《會計碩士培養方案》)中規定的課程;方向課以《會計碩士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方向課程為基礎,分別按照注冊會計師(CPA)、財務總監(CFO)、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等方向設置不同的“課程池”,每個方向的“課程池”內的課程應分為方向必修課、方向選修課兩類,借此規劃并提升每個培養方向的特色和質量。實習課主要是學生要深入會計師事務所、企業實習實踐,并撰寫實習報告,可以結合課題研究進行實習,時間上可以分散,也可以集中,但累計實習時間最好不要短于6個月。MPAcc課程設置應根據市場對高端人才的需求進行適時動態調整,以市場為導向。
4. 改革創新培養方式。培養方式直接影響和決定高端會計人才的培養質量,也是MPAcc教育成功的關鍵所在。國外各高校為了培養學生的實務和溝通能力,都會為專業會計碩士項目學生提供實習、研討或獨立研究的機會,主要采用案例教學。
鑒于目前MPAcc培養方式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①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研究法,教學過程注重理論和實務相結合,精選最新的資本市場案例,以增加趣味性,在課堂上采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小組討論等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創新,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并撰寫分析報告,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②對于一些實務性較強的課程,如內部控制、治理結構、資本運作等,可以聘請一些理論功底扎實、實務精通的會計師事務所的高層業務人員、大型企業的財務總監(總會計師)、基金或咨詢公司專業人員等擔任部分課時的講授,增加學生對實務的深刻理解;③建立足以保證研究生、青年教師完成各類實習、實踐任務的相對穩定的實習實踐基地、產學研合作基地。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有影響的會計師事務所、大型企業集團、高科技企業、著名咨詢公司等作為實習實踐基地,開展雙贏合作,比如與事務所的合作,學校定期安排MPAcc學生(尤其是CPA方向的學生)去事務所進行不同崗位的實習,參與其項目審計、管理咨詢等業務,并向其輸送優秀畢業生。事務所定期派遣資深業務人員到學校授課或講座,講授經典案例及實務操作,雙方還可以針對一些創新業務、研究課題開展合作。
5. 構建高效的質量評價體系。為保證MPAcc教育質量,進一步推動MPAcc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MPAcc教育質量認證與評價體系。科學有效的質量認證與評價體系有助于各培養單位提高會計碩士的培養質量,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高端會計人才的需要。筆者認為,認證與評價體系應當包括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指標、評價程序、評價方法、評價結果等要素。評價主體可以是全國會計碩士(MPAcc)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評價對象為會計碩士各培養單位;評價指標主要包括MPAcc畢業生的知識和能力、畢業論文優秀率、就業率、工作業績、社會認可度等,以及培養單位的師資力量、課程與方向設置、實踐實習要求、教學案例開發等;評價方法既要有定性評價方法,也要有量化評價方法;評價結果可以分為獲得認證、未獲得認證兩種,未獲得認證者,可適當限制招生數量,并在自身條件成熟時繼續申請認證。
主要參考文獻
1. 劉玉廷.對我國高級會計人才職業能力與評價機制的探討.會計研究,2004;6
2. 宋建波,荊新,王化成.開展會計碩士(MPAcc)教育質量認證的研究.會計研究,2012;10
3. 許萍,曲曉輝.高級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研究.當代財經,2005;11
4. 曲曉輝.美國專業會計碩士教育情況及啟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1
5. 白華,王玲玲.“4+2+2+1”MPAcc教學質量評估模式推介.財會月刊,2011;18

【作  者】
孫建華

【作者單位】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 鄭州 450002)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