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許多理論工作者和從業者認為電力公司內部審計由于在工作目標上沒有特定要求,鑒于其提交的內部審計報告不具備法律效力,認為其內部審計不存在所謂的風險;或者認為內部審計在施工企業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審計工作,即使在內部審計上出現一定的紕漏或差錯,也無需承擔風險,以上均是對內部審計風險認識的誤區。伴隨我國工業化進程的穩步推進,各類電力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張,其內部審計的廣度、深度和力度日益提高,相應的內部審計風險也日益突出。本文以自己所在A電力公司的內部審計為例,系統分析一下我國電力公司內部審計的風險成因和防范對策。
一、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主要成因
在長期的工作實踐和理論研究中,筆者發現目前我國電力公司存在內部審計風險的原因是方面的,這其中既有外部環境的因素也有企業自身的因素,既有管理體制方面的原因亦有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內部審計缺乏良好的外部法律環境。理論研究和實踐表明,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確保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合法權益并有效降低審計風險的重要保障。A電力公司一直重視內部審計工作,但是在具體的制度建設中發現我國缺乏這方面的法律法規支撐,致使公司無法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從而造成內部審計報告缺乏權威性和正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公司內部審計風險。二是企業管理層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不夠。A電力公司內部審計產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強化企業管理和監督控制,從歷史背景來看A電力公司內部審計機構的成立和組建源于國家國資委和國家電網公司的行政命令,要求建立起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審計制度。由于在組織設計上,A電力公司將內部審計機構放在了財務部的二級機構里面,致使該機構設置流于形式,甚至內部審計人員有被邊緣化的傾向,無法真正肩負起管理和監控的雙重責任。近年來,A電力公司將工作重點放在了業務拓展和規模擴張上,盡管在財務管理上引入了內部審計機制,可是在具體的實踐中將內部審計機構作為公司財務部的二級組成部門,由此造成內部審計工作無法有效開展,而且審計工作經常受制于財務總監或總經理的限制或干預,無法真正做到企業內部審計報告向董事會負責。三是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作為一家國有企業,近年來A電力公司在業務拓展的同時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可是在財務管理和內部審計的人力資源建設方面經常安排公司職工家屬或子女。由于內部審計是一項業務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員擁有豐富的財經、審計、計算機專業知識以及從業經驗,同時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工作責任心以及職業道德操守。近年來,A電力公司之所以在南水北調項目和高鐵項目中先后出現“內部人控制”現象,根本原因就在于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跟不上企業發展需要。
二、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對策
從某種意義來看,上述關于企業內部審計的主要風險類型及成因不僅在A電力公司這樣的國有電力公司存在,同樣在其他性質和類型的電力公司中也普遍存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和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必須從多層次、多角度和一體化的戰略層面科學應對并正確處理我國A電力公司的內部風險風險。一是健全和完善內部審計法規體系建設。應當指出,這里的內部審計法規體系不僅指國家層面的宏觀內部審計法律法規建設,還包括企業微觀層面的內部審計制度建設,同時要求各類電力公司積極做到宏觀法律與微觀制度的緊密對接,并以此為基礎科學規范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行為,促使企業內部審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確保企業內部審計職能與作用的正常發揮。二是企業管理層進一步增強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內部審計機構和工作人員的獨立性。無論是象A電力公司這樣的大型國有電力公司還是其他各級各類中小民營企業,管理層都要從戰略層面充分認識企業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在人員配備和經費保障方面給與大力支持,著力要求企業其他各部門全力配合內部審計工作。在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建設方面,我國電力公司要重點做好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審計人員的獨立性以及審計機構層次提升等三方面的工作,只有設置專職的內部審計機構,才能確保確保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只有配備專職的內部審計人員,才能確保內部審計工作不受企業其他業務的影響和干預;只有提高內審機構的組織管理層級,才能提高其在企業中的權威性和獨立地位,有助于其自主編制審計計劃、選擇審計項目、確定審計重點、實施審計程序、完成審計報告,有效防范和控制內審風險。三是提高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我國各級各類電力公司要進一步優化用人機制,著力選聘一批政治性強、業務精干、富于協作的內部審計工作隊伍,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監督約束機制,強化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教育與培訓,重點在財經法規、審計準則、審計技能、審計模式、審計信息化以及風險防控等方面加強教育培訓。
參考文獻:
[1]余靜.企業內部審計的風險及其控制[J].商業時代,2011.
[2]劉光輝.淺談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J].魅力中國,2013
作者:王錫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