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成本是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所發生的各種直接和間接費用的總和,主要由工資、福利費、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勞務費、勞動保護費和其他薪酬等組成。煤炭企業人工成本是商品煤生產成本支出的主要組成部分。煤炭企業加強人工成本管理有利于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提高人力資源使用效率,降低費用支出,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有利于激發職工的主人翁意識,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促進職工和企業共同發展。
一、人工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為應對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提高企業管理的科學化水平,當前煤炭企業普遍推行市場化精細管理,在人工成本管理方面也進行了有益探索。但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人工成本管理方面還有存在以下問題。
(一)職工薪酬制度設計不盡合理
煤炭行業普遍采用工效掛鉤的工資制度,根據考核情況核定提取包干工資,在包干工資限度內進行工資分配。這個制度安排是好的,但是沒有相關的制度設計作為支撐,在執行過程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考核指標局限在某幾個指標上,沒有形成指標體系;工資分配制度不夠完善,分配不夠公平合理,程序不夠公開透明。這些都體現出職工薪酬頂層設計中的突出問題。
(二)勞動力組織不夠科學
煤炭企業的勞動組織一般以區科為主,根據生產計劃安排相關班組和人員完成工作任務。由于工作任務輕重不一,造成人員安排上苦樂不均。有些企業雖然實行單項工程定額預算,但局限于安排相關單位和個人做工程,激勵措施不到位,考核評價不明晰,勞動組織沒有打破原來的條框限制,對勞動力的調配效果不盡人意。
(三)人工成本管理思路不夠明確
有人認為,人工成本管理就是降低費用支出,具體來說就是壓低工資水平和福利費。有人認為,人工成本重在減人提效,就是要減少用工。這些認識都是對人工成本管理片面理解的結果。依據這些認識制定的政策和制度,不但不能把人工成本降下來,還會影響正常的生產循環,造成職工與企業關系緊張。
實踐表明,人工成本管理需要統籌規劃、合理調控。若片面強調降低工資和福利費,勢必降低職工的收入水平,影響職工隊伍穩定,降低人工成本的使用效益。若片面強調減人提效,勢必造成工力不足,影響勞動組織和生產任務的完成,不利于安全生產。人工成本管理需要在分析各種成本性態的基礎上,優化人工成本結構,提高人力資源使用效益,實現職工和企業和諧發展。
二、解決人工成本管理問題的建議
通過分析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筆者認為加強人工成本管理需要拓展思路、開放思維。其核心在于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重點在于提高勞動力組織科學化水平,難點在于促進富余勞動力轉移,因此要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薪酬制度設計
在現有的工效掛鉤、包干工資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以績效考核為主體的激勵性工資制度。設置科學、完備、系統的指標考核體系,建立專門的績效考核部門,根據每個部門和每位員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業績和工作表現,一一對考核指標進行量化賦分,根據賦分結果確定績效考核級次,根據考核級次提取和分配工資。嚴格績效考核的剛性約束,未經批準不得隨意調整考核級次。在工資總額構成中,有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各種津貼和補貼等,突出績效工資的主體地位。此外,對于福利費、社會保險費、其他職工薪酬等,也要有完善的制度設計。通過剛性的、激勵性的績效薪酬制度,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各崗位員工對照工作標準各負其責、各盡其能,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人工成本發揮更大的效益。
(二)加強勞動組織
充分利用現有人力資源,合理挖掘人力資源潛力,科學調配人工,實現工力與生產任務相配比,提高勞動組織的科學化水平。第一,對現有人力資源進行詳細測算。充分測算本企業現有職工的學歷水平、工作經歷、職業技能、職業資格、健康狀況等信息,為安排工力提供詳實的基礎資料。第二,整合人力資源,形成用工合力。打破在基層區科內調配勞動力,進行勞動組織,完成生產任務的習慣做法。向各綜采、掘進、開拓、準備、機電等基層單位發放生產許可證,明確各單位可以承包的工程項目類型,鼓勵各單位承包單項工程,增加本單位工資收入。第三,在井下生產單位推行單掌單面單項工程人工定額。對開工的單項工程,細化工作量測算,在測算的基礎上預裝勞動力,通過勞動力的合理布置,以最少的用工成本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第四,在地面生產單位和機關部門推行定額定員。細分地面生產單位和機關各部門的班組設置,因崗設人,各司其職,防止人力資源不飽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人工成本浪費。
(三)促進勞動力優化轉移
針對煤炭企業不在崗員工較多,傷病體弱員工占比較大的實際情況,把這些員工安排到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崗位,有利于減少用工支出,促進勞動力優化轉移。具體來說,可以將老弱人員和排查出的安全無把握人員安排到看守和維修崗位,將原崗位上的身強力壯的人員充實到一線崗位。制定激勵政策,促進機關人員向地面生產崗位轉移,地面人員向井下輔助崗位轉移,井下輔助崗位向井下一線崗位轉移。通過崗位轉移,進一步充實井下一線勞動力,減輕井下的勞動壓力,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同時,經過崗位轉移,實現富余勞動力在企業內部安置,有利于穩定職工隊伍。
(四)做實職業技能培訓
煤炭企業作為高危行業和艱苦行業,相當部分的作業屬于特種作業,對安全技能和職業技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做實員工培訓,有利于學習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有利于提高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能力,有利于提高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提高職業技能水平,有利于員工個人的職業發展。職業培訓應該創新培訓方式,改變你聽我講的傳統局面,開展自主性、探究性、過程性和情景式學習。通過培訓,最終目標是實現一人多能,一人多證,提升素質。特別是開展相關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應該深入生產一線,在工作面開展各項學習課題,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在組織培訓中,能請本單位兼職教師講課的不委外培訓,確需委外培訓的要加強調研研究,選擇效果好、費用低的培訓機構,加強對員工培訓結果的考核,使培訓不走過場,收到實效。
(五)增加勞務收入
在勞動力合理組織的基礎上,對富余勞動力的安置也是加強人工成本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煤炭企業應該在掌握富余勞動力的基礎上,加強對相關人員職業技能的轉移型培訓,引導相關人員從事對外創收崗位,增加勞務收入。根據煤炭行業特點和煤炭企業職工的特點,富余人員可以從事對外工程承包、加工修理、裝卸運輸等業務。如果本企業處于衰退期,可以適時組織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組成托管團隊,托管外部礦井,為實現職工轉移提供基礎保障。富余職工增加的勞務收入是煤炭企業收入的重要補益,可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是節約商品煤人工成本的一個措施。
(六)依靠科技進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資本的有機構成,是降低人工成本支出的一個重要途徑。推廣綜采綜掘,提高機械化水平,對主要采掘設備進行自動化改造,實現自動控制。對部分機電和供電設備設施進行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推廣無人值守的管理模式。這樣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安全事故,而且可以相應減少勞動用工,節約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在煤炭企業生產成本中的占比通常在60%以上,因此加強人工成本管理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管理科學化水平的重要方面。同時,人工成本具有不可控因素多、涉及職工利益、體系復雜、管理難度大等特點,需要在制定政策和措施時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深度挖潛、有序轉移,通過加強企業人工成本管理,增強煤炭企業活力,應對市場風險,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對于加強人工成本管理的一些細節性、程序性問題,需要做進一步探討。
(作者單位:唐山開灤林西礦業有限公司財務部)
作者:王燕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