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資產減值計量基礎探討

資產減值計量基礎探討

會計期末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是資產期末后續計量的方法。《企業會計準則》(2006)規定資產可按取消計提減值準備,按公允價值反映,公允價值與初始計量成本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或所有者權益,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按規定計提減值準備,等資產價值恢復時,可在已計提的資產減值范圍內轉回,如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應收賬款、消耗性生物資產等;按規定計提減值準備,等資產價值恢復時,不得轉回,如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等。
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要有一定的計量基礎。基于管理者的理性行為,IASB使用可收回金額作為資產減值計量基礎,但并未排斥公允價值的運用;從經濟角度講,決定繼續使用而不是出售已減值資產類似于對該資產的投資,而FASB采用公允價值作為資產價值計量基礎,并沒有排斥限制技術的運用;我國則采用了IASB使用可收回金額作為減值基礎的觀點,與IASB在描述上有區別,但含義相同。作者還強調從充分推廣限制技術理論并在會計實踐中完善現值理論,將預算體系納入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要求上市公司每年編制彈性預算、滾動預算,規范資產評估機構,提高評估質量,健全、發展信息市場與價格市場這四個方面來注意應用公允價值、凈價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問題。
(張金松整理自《財會通訊•綜合版 》2007年2期,作者:袁國紅)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