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國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傳統的環境差別會計已經不能夠解答環境會計中的全部疑問。因此,生態會計進入我國環境會計研究視野的時機已經成熟,研究生態會計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文章首先介紹了國外學術界對生態會計概念的不同闡釋,將生態會計譯為生態會計、生態核算或生態統計、環境信息處理和生命周期評價四個不同概念。由于生態會計產生的根本動力是人類可持續發展戰略,作者又敘述了生態會計的產生及其與環境信息系統的關系。伴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各利害相關人對企業環境信息表現出強烈的需求,而企業的環境影響也逐漸成為決定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接著,文章對生態會計在企業現有會計系統中的功能定位做了詳細說明。通過對微觀環境會計的環境差別會計和生態會計進行比較,歸納出二者在三個方面的不同:反映內容不同、驅動力不同、計量屬性不同。
最后,作者提出:提供信息是生態會計的根本任務;生態會計具有特定的反映對象,即會計主體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生態會計可定義為:主要以物理量為單位反映會計主體和自然環境之間物質、能量交換情況的信息系統。它能夠為會計系統提供不同層次的物質、能量信息,以使會計系統具備反映與控制企業環境影響的新功能。
(張樂整理自《財會月刊》 2007年第2期,作者:耿建新 曹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