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會計準則對固定資產盤盈處理的規定
在新會計標準實行以后,處理固定資產盤贏的方式與原會計準則有了較大的改變,在新舊兩個準則對比過程中可以明確的發現,對于固定資產的盤盈,舊的會計準則中相關規定是在批準轉銷之前將其計入待處理財產損益錄下的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科目,批準轉銷后,轉入營業外收入;在新的會計準則標準中,對固定資產盤盈有新的規定,將固定資產盤盈作為前期差錯進行處理,在這一過程中,應首先對盤盈的固定資產原值進行確定,通過使用年限的累計折舊,計算當前固定資產凈值。將經過準確計算的固定資產原值,記錄收入中的固定資產科目中,將累計折舊記錄支出的科目中,將兩者之間的差額,按支出的模式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依據上述計算所得結果,按照計算的結果統計出需要交納所得稅的費用后,計入盈余公積金,在對固定資產的盤盈結果進行入賬時,需要按如下的規定計入,對于新舊兩個會計準則的比較可以發現,對于固定資產盤盈的相關規定,不難看出,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在于,對固定資產盤盈的結果處理的方式不同,固定資產盤盈結果作為前期會計差錯,而不是計入當期損益,新準則作出這樣規定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因為人為原因造成的各種漏洞,會對固定資產盤盈結果產生差異,造成最終結果與事實結果不付,資產盤盈大多是因為當初購買固定資產時,因人為原因造成的賬目漏洞,因疏忽或其他目的造成的帳外資產,這是在會計記賬時的錯誤,需要按正確的規定方法進行更正處理,并重新記錄賬目中,如果盤盈固定資產的凈值可以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為調整到其利潤的行為,避免個別人員通過這種方式改變公司當年利潤,可以減少公司和個人所得稅。雖然進行了如此調整,固定資產盤盈處理時更加科學,但作者認為,對固定資產來說,從購置到企業盤點時發現賬外資產,也就是盤盈結果,所經歷的時間長短各不相同,固定資產的價值也不相同,對于這些因素,新的會計準則中并沒有加以考慮,不加區分地將固定資產盤盈結果,統一計算到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中,這種方法似乎并不科學,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有失偏頗。
2 “前期差錯”有特定的含義,不是所有的盤盈都屬于“前期差錯”
在實際財務事務的處理過程中,企業資產盤點過程中發現的賬外資產既可能是以前年度購置的設備等固定資產,也有可能是在當年購置的,對于當年購置的固定資產,因為沒有入賬,并不會對以前年度的損益和財務狀況造成影響,這種情況并不屬于前期差錯,因此不能籠統地將盤盈固定資產的凈值全部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必須根據相應的實際情況而加以區分。
3 固定資產盤盈的會計處理改進建議
盤盈的固定資產屬于以前年度購置的,要區分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在面對不同的固定資產盤盈結果時,需要根據現場的情況不同,進行不同的應對,選擇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處理,在選擇時,要根據排名結果對當期損益的影響大小,以及固定資產購置時間不同,數額不同,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這些處理方法在新的會計準則中有詳細的記錄,下面列舉一些例子,說明一下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應該選用哪一種方法。
(1)如果對當期損益影響不大,全部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出于簡化處理的原則,如果盤盈的固定資產金額不大,占總資產的比例不高可以參照審計當中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例1:甲公司于2012年2月20日對企業全部的固定資產進行盤點,盤盈一臺5成新的機器設備,該設備同類產品市場價格為160 000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按照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a.固定資產盤盈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160 000
貸:累計折舊80 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80 000
b.確定應繳納的所得稅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 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20 000
c.結轉留存收益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60 000
貸: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6 00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54 000
(2)如果對當期損益影響較大,要分別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和當期損益。如果盤盈的固定資產金額較大,占總資產的比例較高,則要區分該差錯對以前期間損益和本期損益的影響,分別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和當期損益。
例2:甲公司于2012年9月30日對企業全部的固定資產進行盤點,盤盈一臺5成新的大型設備,該設備為管理部門用,同類產品市場價格為20000000元,該設備全新時預計使用年限10年,估計尚可使用5年,假定不考慮凈殘值。該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按照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分析:該設備在盤盈時,凈值為20000000 50%=10000000(元),據此可以推算在2012年初的凈值應該10 000 000+10 000 000x9/(5×12)=1l 500 000(元),應該將1l 500 000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而當年的折舊額1 500 000元計入當期損益。
a.固定資產盤盈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20 000 000
管理費用1 500 000
貸:累計折舊10 000 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1 500 000
b.確定應繳納的所得稅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 875 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2 875 000
c.結轉留存收益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8 625 000
貸: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86250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7 762 500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改進了對固定資產盤盈的會計處理方式之后,在計算時將本期差錯與前期差錯進行,采用不同方式對盤盈的結果進行處理,如果盤盈出的固定資產屬于當年購置的,需要將其調整到當年的損益計算中,先計入待處理財產損益名單中的待處理固定資產損益目錄中,經上級批準轉銷后計入營業外收入,如果盤盈出的固定資產屬于以前年度購置的,并且對當年的損益計算影響不大的,則全部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列表中,盤盈出的固定資產屬于以前年度購置,但對當年損益影響較大的,應首先區分對于以前期間和當期損益的影響,按照評估結果,分別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和當前損益,雖然這樣的處理過程相當復雜,由于涉及固定資產,屬于企業的重要資產,并且此類業務發生頻率并不很高,為了提供更可靠的財務信息,必須要精確的完成此類財務的統計工作。從成本效益原則和重要性原則上考慮,對于盤盈的不同情況分別進行處理,總體上是比較科學合理的。
新的會計準則獲準實施后,固定資產盤盈這一類別上,給出了很多新的設計和計算公式,相關的工作者需要仔細認真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適應新的會計準則的要求,努力的提高自己,改進自己工作中的錯誤,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新企業會計準則培訓教材編寫組.新企業會計準則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