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司司長 劉玉廷
中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借鑒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適度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因為公允價值能夠充分體現相關性的要求,更好地為投資人等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服務。中國企業會計準則涉及公允價值計量的共有17項,分別是:《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企業會計準則第10號——企業年金基金》;《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企業會計準則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
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引入公允價值,采用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相同的方法,區分以下三個層次加以確定,同時強調公允價值必須能夠可靠地計量:
首先,資產或負債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資產或負債的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公允價值。比如,對于在證券交易所公開交易的股票、債券、基金等,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其公允價值就以市場交易價格為基礎確定,改變了原來按成本與市價孰低計量的做法。利潤表中單設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反映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
其次,資產或負債本身不存在活躍市場、但同類或類似資產或負債存在活躍市場的,應當以調整后的類似資產或負債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其公允價值。
再次,不存在同類或類似資產或負債的可比市場交易,采用估值技術確定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
下面,是我們對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建議。
中國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建設和實施的經驗,支持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制定有關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準則。同時,我們向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提出兩點建議:
關聯方交易通常情況下是公允的。我們認為,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具有產生不公允交易的可能性,但不能認為關聯方交易就是不公允的交易。事實上,只有關聯方之間的交易價格偏離了與非關聯方交易的價格才應認定為不公允交易。
按照第三個層次確定公允價值應當提供更加詳細和一致的指南。
比如,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確定。由于投資性房地產屬于不動產,很少通過交易市場直接交易,往往很難找到其市場交易價格,絕大多數投資性房地產需要采用第三個層次的方法來確定其公允價值。在這種情況下,能否采用評估價值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評估的方法有很多種,如收益現值法、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清算價格法等,這些方法確定的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金額差異很大,如何采用評估價值確定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中國的實踐非常需要此類具體的應用指南。
我們建議,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在公允價值計量方面應當充分考慮像中國這樣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