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供應鏈視角下企業財務管理整合
(1)供應鏈的內涵。供應鏈是核心企業圍繞信息流、物流以及資金流進行控制的過程。供應鏈是一個功能性的網鏈結構,這個結構主要包括:一是物流供應鏈;二是資金流供應鏈;三是信息流。三者共同構成了價值鏈的具體內容,使供應鏈不但具有整合資源,優化資金配置,提高效率的功能,更使供應鏈據偶增值功能,成為具有增值性質的網絡功能性鏈條。供應鏈以價值的形式將供應商、制造商以及分銷商、零售商的具體行為聯系到了一起,從而使供應鏈以實現為顧客創造價值為目標,通過有效管理,從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面對企業的管理與作業流程進行優化,整合各項資源,提高使用效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將供應鏈理論與相關概念引入到現實的財務管理當中,可以從更深次角度去認識企業財務管理的內涵,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供應鏈下企業財務管理整合。一般意義上企業的財務活動包含了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與籌資活動。每種活動都伴隨有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的發生,因此從系統的角度來看,企業財務管理的整合就是首先要把資金流、信息流與物流組合在企業,構建系統化的財務管理體系。從企業微觀層面來看,供應鏈的運行是由各個節點構成的,無論是原材料的采購,還是商品的銷售,從內容來看物流的運行也包含了資金流的運動,因此節點成為供應鏈中財務管理的關鍵所在。從內部聯系來看,無論是企業的經營活動,還是投資活動,都可能包含了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因此供應鏈的節點管理從某種意義來說就是財務管理。從宏觀層面來看,供應鏈是將物流、商業流以及信息流與資金流統一整合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價值增值管理與信息反饋的過程。供應鏈下的財務管理是對企業物流、商流、信息流與資金流的整合,這四者共同共同構成了財務管理的宏觀體系。
二、供應鏈視角下核心企業財務管理整合體系
(1)供應鏈下企業財務融資活動體系構建。一般傳統融資方式的資金提供者比較注重企業自身的規模、還款能力、信用狀況等。而供應鏈下企業財務融資活動強調對企業供應鏈管理程度和信用實力的考核與觀察。供應鏈下財務融資互動是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之間提供靈活融資服務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可以解決上下游企業融資難與擔保難的問題,而且比較容易打破傳統融資方式的種種壁壘。具體操作程序是:銀行在買賣雙方簽訂購銷合同、安排原材料采購、備貨生產、貨物出運、買方確認收到貨物及貨物處置等各個環節中,針對買賣雙方不同時點的資金需求或文件處理需求,提供貿易融資或資金結算等服務。而在以買方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中,銀行一般基于核心企業(買家)的信用風險,根據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對現金流的需求,為核心企業及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貿易融資服務,幫助核心企業實現供應鏈的有效管理。供應鏈下的財務融資模式將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鏈條擴展到了上下游各個企業,在依托核心的基礎上,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看作一個整體,關鍵是要做好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財務數據的共享,降低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各種風險,提高風險控制的效率和質量。對于核心企業來說,供應鏈下的融資方式可以借助更多的資金實現經營的目標,有利于提高資金管理效率,增強自身競爭力。
(2)核心企業內部經營活動的財務管理整合。首先財務可以參與企業的采購預算、結算等活動。財務人員應該對企業的采購活動所涉及的具體程序、結算的方式游充分的了解。同時財務不但應該負責采購預算計劃的制定,而且對企業所出的市場環境以及面臨的各種挑戰具有清醒的認識。財務應該積極參與企業采購合同的制定與簽訂,為企業的價值增值做出應有的貢獻。其次在結算與付款條件上,財務也應該發揮一定作用,通常來說采購付款條件都是采購人員與供應商之間討論然后決定的事情,但是從本質來看,采購付款條件對于企業資金的使用、安排與配置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減少資金浪費,節省資金成本,財務就必須在付款條件上根據現實的需要,做出科學合理的的決策,以免由于采購付款條件的不合理導致企業采購價格上身,影響到企業價值的增加。最后財務應該加強采購風險控制,在采購風險控制上財務人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尤其是隨著采購活動以及庫存管理的信息化,在ERP環境下,企業采購面臨著各種風險,采購程序不合理,采購人員自身職業道德出現問題,庫存管理的不合理,都可能使企業的采購活動出現問題,進而發生損失,產生風險,因此財務工作當中必須針對采購業務的相關程序、審批與付款授權、報賬與付款做出明確的規定。
(3)核心企業存貨財務管理的供應鏈信息整合。在存貨財務管理過程中,加強供應鏈信息的整合,可以使企業的收付流程流線化,最大程度地降低存貨水平,通過擴大組織的邊界,可以使供應商及時的掌握各種存貨信息,做到及時補充,這樣就可以不必保持較高水平的存貨。另外在存貨財務管理上進行信息整合,可以使供應商、核心企業以及批發零售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到最低,從而可以減少交易時間和信息獲取成本,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各方的信任,降低資金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核心企業的動態適應性與核心競爭力。
運用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可以對存貨財務管理進行流程上的優化與整合,存貨管理包含了諸如采購、出貨以及到貨,庫存管理等活動,利用供應鏈理論可以運用
運用“高效反應模型”,對上游供應商進行縱向整合,實現信息在產品采購的各環節不間斷流動。在這種模式下,供應商根據存貨的實際使用情況制定發貨計劃,可以有效避免傳統模式下的高存貨問題。此外根據供應鏈理論,存貨管理還可以采取連續補貨的方式,通過建立與供應商的良好合作關系,核心企業可以與供應商共享有關庫存的數據信息,存貨供應商可以利用獲得信息,適當的安排發貨計劃。這兩種存貨管理計劃,都極大地縮短了訂貨周期,降低了存貨管理成本,提高了核心企業的反應能力。
(4)供應鏈下核心企業顧客增值財務管理整合。首先是在銷售環節積極的為顧客增值,銷售是企業實現利潤的主要途徑,沒有銷售企業就沒有了存在的基礎,因此通過銷售為顧客實現價值,也是企業獲得生存之本的動力資源,無論是內部客戶,還是外部客戶,一旦客戶下單,就應該積極主動的完成任務,減少顧客的后顧之憂。其次供應鏈下無論是核心企業,還是上下游企業都應該為顧客增值進行服務,在供應鏈一體化模式下所有參與企業都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如果在供應鏈中有一個企業沒有遵守規則,那么這個供應鏈的所有參與企業可能都會跟著遭受損失,因此供應鏈一體化是無縫連接,所以企業都應該為顧客價值增值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更為長遠的利益。最后現代信息技術為供應鏈一體化的整合與顧客價值實現提供了現實的基礎和條件,現代信息技術能夠使供應鏈中參與的企業實現通暢連連接,而且可以提供更好的在線服務,一些問題可以通過網絡化處理的方式,這樣可以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和質量。
上一頁1 2 下一頁 余下全文 共 2 頁
供應鏈下核心企業顧客增值的財務管理整合,主要做到:要以顧客為起點制定應收賬款管理的計劃,協調好企業利潤實現、銷售以及應收賬款管理的關系,針對應收賬款管理,應該直接通過終端面向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要根據顧客的需要,建立適合顧客特征的財務管理體系。讓供應鏈成為顧客價值增值的生產線,以往產品的設計、生產、檢測、包裝、運輸都是銷售之前的事,銷售只有等到產品生產完成之后才開始。而供應鏈管理改變了產品設計、生產、儲存、配送、銷售、服務的方式,供應鏈一體化的銷售是從產品的構思開始,根據顧客數據庫的信息構思,與顧客溝通,讓顧客參與設計、評價,圍繞顧客進行生產和服務。
三、供應鏈視角下企業財務風險控制
(1)有效識別供應鏈下的財務風險。在供應鏈體系下,核心企業的財務風險不但可以存在于企業內部,也存在于企業外部,供應鏈體系下,無論是供應商,還是零售商,或者是對供應鏈體系穩定運行可能產生的種種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財務風險的發生。因此必須有效識別各種財務風險。財務風險識別的方法多有種,例如可以采取專家調查法、暮景識別法、模型回歸法等,去識別存在的各種風險。
(2)強化財務風險的一體化控制。正是由于供應鏈體系下,每個參與主體都構成了供應鏈的組成部分,因此財務風險的控制必須是一體化的控制,不但要加強事前、事中與事后控制,更應該通過全方位、全面的而又深入的制定財務風險控制計劃,來達到財務風險控制的目標。具體來說,核心企業應該及時的掌握供應鏈內每個參與主體的整體的財務狀況,及時的發現參與主體存在的資金風險、對于涉及到資金問題的各個環節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和各項預案,要不斷完善涉及到企業內部經營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要建立良好的資金流控制體系,建立信息化的共享平臺和預算制度,以從整體上實現財務風險控制的目標。
(3)強化財務風險的軟控制。對于財務風險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都屬于硬性的控制制度,而這些“硬控制”都需要通過具體的人員來執行、落實。因此,一個企業要想建立真正有效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和良好的反饋制度,還必須關注相關人員職業道德、對企業忠誠度的培養,即還需要輔以“軟控制”。因此,核心企業除了制定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訓練員工的專業技能,還很注重加強員工的道德觀、價值觀、忠誠度等精神層面素質的培養,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從而從根本上杜絕各種可能的人為因素或疏忽大意造成的壞賬損失。
作者:張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