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學校高校財務管理論文 > 創新高校內部審計載體 服務學校轉型發展

創新高校內部審計載體 服務學校轉型發展

紹興文理學院

  隨著高校與社會的聯系日益緊密,經濟活動愈加頻繁,資金金額越來越大,加上“兩期”(社會轉型期、矛盾凸現期)效應的不斷浸入,高校這座曾經圣潔的象牙之塔,正越來越受到各種不規范、不廉潔行為的侵蝕,其危害之大,不僅影響到了學校重大經濟決策和正常經濟活動的開展,更是直接威脅到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高校的辦學效益。高校內部審計監督工作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挑戰。為此,紹興文理學院黨政領導審時度勢進行審計工作專項研究,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和智力資源優勢,在內部審計領域進行積極的實踐與探索,著力創新審計工作載體和搭建工作平臺,為學校轉型發展提供審計獨有的監督、評價及咨詢服務。

  一、加強內部審計平臺建設

  早在2009年,學校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充分調研論證,選取招投標為切入點,集中力量開發建設了“網絡監管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第一期招投標項目監管系統已于2010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通過構建多層次監管、多功能運行的網絡電子監管系統,充分發揮科技手段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規范性、嚴密性、公開性等作用,緊緊圍繞人、財、物三個核心問題,在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的業務流程中提取監管要素,將預算管理、流程審批、招投標管理、結算支付、績效評估等制度規程固化在網絡應用系統中,對權力運行的關鍵部位、重點環節進行全程化實時監控,進一步提高了監督的預警能力和科技含量。項目研究形成的成果獲得了2013年度紹興市科學技術成果獎三等獎。學校內部審計部門在其中充分關注了招標項目預算管理、項目款結算支付、項目績效評估等重點環節的運行狀況,對于維修改造類項目,還及時跟進并實施了竣工決算審計相關工作。

  2011年10月,在建成全國高校首個“網絡監管平臺”的基礎上,學校審計開始深化基建工程全流程跟蹤信息化管理工作,主要采取“課題起步,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同步”的基本做法,在工程審計領域的實踐與探索上邁出了新的步伐。課題《高校基建工程項目全周期管理與監察系統研制》獲紹興市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立項,下撥經費15萬元,并于2013年7月順利通過結題驗收。該項目主要是針對學校內部基建工程項目管理的特點,按照全周期管理理論研發基建工程項目的過程控制與管理的方法,開發一套從最初發改委立項,到勘測、測繪、設計、規劃、土管、施工審批和許可等的項目審批過程管理,以及工程合同、圖審、質量、進度、支付、變更、驗收、決算和審計等工程項目過程管理系統。系統主要包括了項目審批階段、工程管理階段、工程驗收階段、綜合查詢階段等四大功能模塊。通過實施基建工程全流程跟蹤信息化管理,實現了對基建工程關鍵環節的動態監測,提升了平臺的工作能力,確保基建工程廉潔、規范、高效運行。

  目前,該系統已正式啟用,正在抓緊制定推廣應用方案,擬將“浙江省重點工程——元培學院異地新建工程”等悉數納入運行。

  近年來,學校內審從內部資源配置的方向、結構及其變化和資源配置與管理控制的關系上關注資源配置的新方向、新變化,確定審計的領域、方向、重點,對工程建設項目推行了全過程跟蹤審計,從工程建設前期可行性研究、投資決策、工程招投標、工程施工直至竣工驗收與決算等五個階段進行全過程實時控制、監督與管理。學校配套出臺了《紹興文理學院基建工程全過程跟蹤審計工作流程操作辦法(試行)》與《紹興文理學院基建工程全過程跟蹤審計工作流程圖》,從設計方案選擇、省重點辦招投標、校內招投標、設計(工程)變更與現場簽證、工程進度款支付、核實分階段完工的分部工程結算、結算初審等七個方面著手,對基建辦、審計處界定職責、細化規程,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同時建立了三個工作制度,即每周例會制度(基建辦)、每月報告制度(咨詢公司向學校審計處報告)、每季備案制度(學校審計處向市檢察院報告工程相關情況)。學校積極整合資源,依托工學院土木系成立工程變更咨詢小組,借助社會中介的力量,實現了從事后審計向事前和事中控制的延伸拓展。監督關口前移,深化與紹興市人民檢察院在元培學院易地新建工程中預防職務犯罪共建機制建設,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

  通過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有利于防范風險,發揮有限資金的最大效益,科學合理地控制了工程造價,實現了整體綜合優化,為內部審計轉型與發展搭建了新平臺。

  二、完善內部審計平臺功能

  (一)“科技促廉”和“六個化”的構建理念。平臺總體上按照“工作制度化、制度程序化、程序標準化、標準信息化、信息網絡化、監管電子化”的構建理念進行開發建設。以系統網絡為主要方式,通過職能分解、流程監控等處理技術,完善和規范管理制度,較好地貫徹執行全過程跟蹤審計的工作方法。

  (二)“三個100%”工作要求。為杜絕項目在體制外流轉,具體工作中要求做到“三個100%”,即所有學校資源配置類工作百分之百都要進行招投標,所有招投標項目都要百分之百納入電子監管系統,所有招投標結果都要百分之百公開、公示、透明。

  (三)“1+N”的設計架構。對監管系統實施“1+N”理念設計建設。“1”指的是平臺監管層,可以對全校資源配置過程、資金使用情況、科研項目管理等審計關注的關鍵環節,通過業務系統的信息化改造和布局監察點設置,實現實時監控和及時糾錯。“N”指的是平臺業務層,學校重點業務管理領域都將建立完善的業務流程管理系統,按照“系統規劃、分步實施、注重實效、循序漸進”的原則,成熟一個,納入一個,監管一個,形成較為系統的校園信息化工作格局。整個業務系統預留了統一接口,具有較好的可擴展性,可方便地拓展至教學、科研等重點領域,努力實現主要業務監管的全覆蓋。

  自平臺運行以來,共完成招投標項目438個,涉及資金總額2.63億元,涵蓋基建工程、儀器設備、辦公家具、圖書教材、后勤商業用房招租、零建改造、軟件服務等多個領域,發出紅牌291張,集中在招標文件備案、開評定標、中標管理、招標變更等業務環節。黃牌151張,主要是時限監督。紅黃牌發出以后,相關業務單位和職能部門高度重視、積極整改,整改率達到了100%,節約資金總額3965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法紀效果。

  三、著力提升平臺運行成效

  一是增強了審計管理效能。通過構建平臺,全面梳理業務工作規范和流程,發揮信息網絡技術的剛性約束作用,使權力運行“大小有邊界,行使有依據,運行能公開,網上留痕跡,全程管監控”,從而構筑起預防安全墻。同時通過實現監管系統和學校內部業務管理系統對接聯動,推進信息化建設,促進內部各業務環節間的互聯互通,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逐步實現校內扁平化管理,優化工作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并相互監督制約權力運行,為學校科學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是提高了審計資源效用。通過信息化改造,將原先分散在各職能部門的資源配置類工作納入平臺統一配置,集中管理,擴大了項目配置范圍,提升了配置的效能。既節約了費用開支,又降低了辦學成本,從而確保了資源效用的最大化。

  三是突出了審計工作重點。在平臺的建設推進過程中,學校內部審計注重將平臺建設與預算執行情況審計、政府性投資項目審計、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基建工程項目竣工決算審計和重大項目績效審計等重點審計工作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集中有限的審計力量發揮更大的監管作用,努力實現“揭露問題、規范管理、促進發展、提高績效”的審計工作目標。

四是探索了內審服務載體。通過電子監督點的合理設置,較好地運用了風險排查的成果。每個監督點又分為時限監督、規范監督及資金監督等幾種維度,通過紅、黃牌預警處理,對風險點的權力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即時糾錯,能夠有效控制和降低關鍵環節的審計監督風險。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