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基礎性產業的鋼鐵行業,受國家宏觀經濟下行和行業自身深層次矛盾影響,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行業面臨的困難不斷加劇,微利、虧損已成為業界經濟新常態。X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X鋼)位于我國缺煤少礦的中部省份,受物流運輸能力瓶頸制約,加上歷史原因,企業沒有單獨上市,融資難融資貴,企業本身存在先天不足。如何借力管理會計改革,有效整合管理會計工具,構建管理會計體系,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實現企業持續發展,已成為管理者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管理會計在X鋼的實踐回顧
和國內大部份鋼鐵企業一樣,X鋼財務會計體系較為完善,對于管理會計,也一直在實踐中積極探索運應。一是鋼鐵主業從2001年開始實施ERP,進行了流程再造,引進了ORACLE軟件系統,建立了以基礎自動化(PCS)為底層,制造執行系統(MES)為中間層,ERP為頂層的三層架構集成制造系統(CIMS),實現了財務業務一體化,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部分內部管理會計報表信息系統。二是從2003年開始,公司導入全面預算管理,并開始運用平衡計分卡按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創新四個維度設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三是從2004年開始,向市場部、產業管理部、信息開發部及生產廠派駐財務人員,支撐供銷兩頭市場分析,指導生產廠進行成本控制與分析。四是從2006年開始,著力推行6西格馬管理和作業長制,財務緊密配合在全公司范圍推行精益成本管理。五是從2012年開始,優化改進成本管理系統,建立大宗原燃料價格模型計算產品成本,指導配煤配礦結構調整,支撐銷售定價接單。并從生產廠抽調技術力量加入財務部,加強對標挖潛與成本改善。六是從2013年開始,財務選派骨干參與公司IPD集成產品研發項目組,從產品工藝設計、生產過程跟蹤、銷售定價及售后全過程參與,重點把控產品設計成本目標、目標利潤與競爭對手指標情況等。七是作為企業價值整合者積極推行創效項目制,其中2014年,財務組織的財稅創效項目實現直接創效2億余元。八是通過套期保值、外匯互換、合同鎖定等方式加強資金風險控制。九是對于子公司,在集團財務管控方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構建了以集團公司發展戰略為牽引,以優化配置資源為核心,以有效管理風險為重點,以持續創造價值為目標,串聯起一條貫穿戰略規劃—全面預算—運營監控—業績評價鏈條的管控體系。
二、管理會計在X鋼的實踐局限
對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按樓繼偉部長概括的四種狀態,X鋼屬于已知在做,但做之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在具體實踐中仍存在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一是對管理會計一些新理論、新思維、新工具,研究、掌握和使用不夠。如對平衡計分卡的使用,存在具體指標設計過多,存在“新瓶裝舊酒”現象,對生產廠主要考核指標一直為標準成本價差考核,沒有將市場變動壓力傳遞到生產部門。又如成本計算與管理方法仍停留在較為粗放的階段,對支撐市場定位、銷售定價和客戶分析等的作業成本法很少涉及采用。尤其是對管理會計通過會計、數學、統計等模型方法,闡明復雜的經濟活動內在規律,揭示其內在聯系和以及最優數量關系,幫助管理者對未來變動趨勢做出預測和相關決策方面做得不夠。二是雖然使用了大量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但對管理會計工具之間的協同性、系統性研究不夠,尤其是與企業戰略沒有很好掛鉤,戰略管理沒有形成閉環,戰略與運營的關系沒有通過管理會計系統成功解決。三是進行信息系統建設時,由于實施時對ORACLE系統的二次開發利用不夠,主系統外又開發了資金管理系統、計質量系統等眾多輔助系統,雖然系統之間實現了數據交換,但主系統中的管理會計模塊功能,除費用控制外基本沒有得到利用。全面預算與績效評價管理仍停留于手工階段,沒有納入系統支持。集團公司沒有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集團下屬子公司應用軟件五花八門,共享管理會計系統平臺尚未建立。因此,集團范圍內管理會計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統支撐,信息“碎片化”、信息孤島依然存在;與寶鋼、武鋼等企業相比,沒有形成先進的管理駕駛窗和儀表盤商業智能系統。四是沒有設置專職的管理會計崗位,缺少既懂財務又熟悉業務的復合型管理會計人才,從事管理會計工作支撐決策的人員不足財務人員的30%,這些均嚴重影響管理會計系統的完整性、規范性和及時性。五是對管理會計信息找尋、挖掘、使用不夠,尤其是對商業決策支持影響力不足。
三、管理會計在X鋼的探索未來展望
財政部《指導意見》從國家視角科學創新提出了一個由理論、指引、人才、信息化加服務市場構成的“4+1”管理會計有機系統。針對管理會計系統存在的不足,X鋼于2015年年初成立了由總會計師掛帥的課題研究組,正式啟動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項目,在充分學習研究《指導意見》及其解讀基礎上,學習借鑒先進單位經驗,結合公司管理實際,擬在如下幾個方面著手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
1.推進預算管理,完善績效評價,推動戰略閉環管理。X鋼構建管理會計系統,將堅持把握管理會計支持企業戰略管理這一條主線,即圍繞戰略制定、執行與評價整個過程,通過全面預算管理與平衡計分卡的組合協同,有機銜接戰略制定、戰略分解、戰略執行、戰略評價與戰略調整,圍繞戰略落地,推動戰略閉環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是以企業戰略為導向,通過企業資源優化配置來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管理會計工具。X鋼深入推進全面預算管理,關鍵是將全面預算管理與企業戰略制定與調整相結合,與商業計劃管理相結合,與業務實際相結合,與經營業績考核結合。重點圍繞五年發展預算、三年滾動預算與年度預算的編制、年度預算控制、管理報告分析、預算考核與調整這一過程,將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內容層層分解,并與戰略制定、商業計劃、日常運營、評價考核這一戰略閉環管理過程對應,同時通過管理報告分析預算執行結果,不斷調整修正戰略。X鋼全面預算管理本著真編制、真執行、真考核的原則,將其與平衡計分卡系統有機結合,與績效考核、績效薪酬真正掛鉤,即通過平衡計分卡將戰略目標和績效衡量指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運營過程中,公司通過管理報告定期回顧運營數據,評估取得的進展,并確定戰略實施存在哪些障礙。在檢驗和調整戰略階段,公司對現有產品和客戶的成本與收益進行分析、研究戰略和業績之間的相關性,考慮戰略所依據的假設是否已經過時或者存在問題,必要時及時調整戰略,從而開始新一輪的系統循環??傊?,借助管理會計系統,通過對會計信息的分析,合理配置企業的資源,并通過績效評價與績效薪酬安排,將組織內各部門以及全體員工的行動、利益與企業戰略有機地聯系起來,以實現企業運營計劃與戰略目標。
2.改進成本管理,加強風險控制,增強競爭優勢。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效益低迷,資金緊張,礦石、產品價格跳崖式下跌,X鋼也是處于公司有史以來最為困難的時機,構建管理會計系統,最為重要的是突出運行機制和操作平臺的建設,借力管理會計工具約束資源消耗與控制風險的功能,在提高經濟效益上下功夫。
首先是重新梳理、改進成本管理控制系統。成本管理向來是鋼鐵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經濟的發展,鋼鐵企業的運營環境、商業模式、客戶需求、供應商關系等也在發生重大變化。企業要全面審視現有的研發、采購、生產和銷售流程,找準成本系統改善的關鍵環節。改善成本管理控制要通過多種成本管理工具應用,實現成本管理重心向全價值鏈過程轉移。形成橫向互動,上下連動的系統成本控制管理機制。一是突出采購成本控制,重點關注大宗原燃料市場價格變化情況,完善預測到廠、結算的模擬價格體系,指導配煤配礦結構,建立鐵水、廢鋼及生鐵的性價比研究模型,調整生鐵、廢鋼的消耗量及采購量,降低冶煉成本。二是強調產品設計源頭成本控制,包括從煉鋼開始的整個裝備技術控制、工藝路線設計,產品批次、批量組合的綜合考慮等。三是完善標準成本法,推行作業成本法等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大力消除不合理作業,實現班組現場改善降成本,不斷提高成本精細化管理。四是針對能源成本與物流成本占鋼鐵企業成本比例日益增加狀況,通過加大自發電比例持續降低能源成本、優化內倒和發運運輸方式降低物流輔性成本。
其次,管理會計發展到今天,風險管理與風險控制已是其重要職能。X鋼借助管理會計加強風險管控,將重點在如下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強流動性風險管控。建立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預警系統及應急籌資計劃,拓寬多種融資渠道,合理安排投融資策略,嚴防短貸長投。二是加大資金運營風險控制,特別是加強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的控制,嚴格控制保兌倉等貿易融資方式操作,防止鋼貿商資金斷裂給公司帶來風險。三是對通過完善監控體系,加大定期檢查不定期巡察力度,加強對集團下屬子公司的運營管控。同時明確和加強項目投資的財務監控,包括投資前可行性論證中的財務預測、結算中的財務管控,以及項目后評估的財務認證。
3.優化機構設置,改善人才隊伍,促進能力建設?!吨笇б庖姟穭撔绿岢鐾七M管理會計體系建設要以人才培養為關鍵。人才是管理會計體系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核心,管理會計發展需要人才去推動,管理會計職能作用的實現最終需要人才去完成。構建管理會計系統,首先是對管理會計的預算管理、財務數據分析、成本費用管理、財務預測、商業決策等傳統職能,以及投資項目績效考核與評價、風險管理、戰略制定等現代職能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設置管理會計機構和管理會計崗位,明確崗位職責范圍、勝任能力要求以及績效考核指標,并選拔合適的人員任職崗位。其次,在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面,針對管理會計技能分基礎技能與能力技能兩種,一是抓好管理會計專業知識即基礎技能方面的培訓,在繼續教育方面增大管理會計內容,由課題組組織對財政部制定的管理會計相關政策解讀及后續發布的理論、指引等進行系統研究、討論和學習。二是對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技能的培養,主要通過從業務部門選拔生產技術類人才充實管理會計崗位,將采取輪崗、在職上司指導、公司內部跨部門討論、暫調業務部門學習、外出向先進企業學習、參與外部培訓及論壇等多種方式。三是將與省內相關院校、科研機構建立管理會計產學研基地,通過建立實驗室、組織專項調研、共同開發課程等方式,借助外部力量加強管理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四是對于管理會計人才在職稱、職務晉升、薪資待遇提高等方面做好系統設計。
4.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做好系統整合,搭建信息平臺。隨著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資源進一步開放和共享,企業與外部環境之間,集團內各成員企業之間,以及內部各部門之間,信息溝通更加廣泛和快捷,業務信息與會計信息之間融合加快。同時,管理會計要發揮作用,必須在海量數據中及時尋找、挖掘和整合分析有價值的信息,這一過程不借助計算機信息技術難以實現。
加快會計職能轉變,構建管理會計系統,必須盡早解決信息系統平臺搭建問題。將在如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在集團范圍內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過財務共享中心實現成員企業之間財務會計服務共享,將會計核算工作從財務部門中相對剝離,讓部份會計人員能夠將更多的時間集中到各自擅長的領域,使他們有時間和精力發揮管理會計的職能。二是做好現有系統改造工作。如進一步二次開發利用ERP系統中未啟用的大部份管理會計功能,優化報表子系統,增加MES系統工序成本管理功能、完善資金管理系統、計質量系統的管理報表功能等。三是開發引進預算系統、平衡計分卡、經濟增加值、作業成本管理系統等。四是做好各子系統之間的整合,統一各系統之間底層數據的標準,加強各系統之間信息的互聯互通,實現系統的整合利用,打破信息孤島的存在。五是通過商業智能分析技術建立商業智能分析系統,通過切片、切塊、鉆取、旋轉等手段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剖析,最終形成供高、中、基層進行管理決策的管理駕駛窗和儀表盤管理智能系統。
基于價值創造的管理會計解決的是企業體制、機制的問題。體制就是分權,明確各自的責任;機制就是分利,滿足其利益追求,其核心是旨在調動企業全部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管理會計的最高境界是通過績效評價與績效薪酬安排,使全體員工主觀上為自己個人利益努力工作,客觀上為企業持續不斷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