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鎮財政資金涵蓋鄉鎮及以下的各種財政資金,包括鄉村基本支出經費、鄉村項目建設資金、財政補助性資金、以及鄉鎮組織的集體經濟收入等。桃源縣通過近些年的探索,逐步建立起了以資金安全為前提,以績效目標為導向,以激勵考核為手段,以結果應用為保障的監管體系,對癥下藥分門別類管好用好鄉鎮財政資金,確保鄉鎮財政資金規范、安全、高效運行。
一、對基本支出強化預算監管。對鄉村基本支出經費主要是強化預算管理。一是完善預算編制,財政所將鄉鎮所有收入支出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實行綜合預算,制定科學的基本支出定員定額標準,實現預算標準化;二是強化預算執行,根據“預算控制指標、指標控制計劃、計劃控制支出”的原則,通過鄉財縣管系統,堅持支出執行按預算,追加支出按程序,全程監督鄉村資金申報、審批、核撥和使用;三是注重事前審核,加強財務支出核算,統一支出項目、標準和范圍,嚴格實行支出“一支筆”審批制度,規范財務收支行為;四是加強事后監管,該縣每年統一開展一次鄉鎮財務會計聯審互查,通過鄉鎮自查、交叉互查和縣局抽查等形式,對政府機關、站所和村級財務進行全面檢查,進一步強化基本支出的事后監督。
二、對補助性資金實行立體監管。為做好鄉鎮財政補助性資金監管工作,該縣將鄉鎮財政補助性資金納入“一卡通”管理,實行了立體監管方式,所謂“立體”,就是全過程全方位。一是“一卡通”的工作流程嚴謹(九步曲:①申報補貼信息、②審核補貼信息、③公示補貼信息、④錄入補貼信息、⑤比對補貼數據、⑥發放補貼資金、⑦處理失敗數據、⑧上報發放數據、⑨發布補貼信息);二是補貼政策透明度高,社會監管力量強大;三是政策覆蓋面廣,關注度高,是紀檢監察、減負、審計等專門監督機構的監督重點。
三、對項目資金開展績效監管。一是將《鄉鎮財政資金政策匯編》中歸集的項目資金全部納入監管,分主次、規模建立財政強農惠農專項資金項目庫。二是對于財政投入資金的項目,該縣財政投資評審中心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財務制度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進行投資評審。三是規范資金撥付。項目確定后,嚴格落實“四制二書一會簽”制度:“四制”即項目責任制、項目招投標制、質量監理制、竣工驗收制;“二書”即驗收結果鑒定書、財務決算書;“一會簽”即財政資金撥付會簽。四是嚴格專賬管理。通過設立財政項目資金管理專賬,開設專戶,集中管理財政專項資金,并按規定用途和進度將資金及時、足額、直接撥付到用款單位,取消中間環節,做到“一個帳戶管理、一個口子撥付、一個平臺核算”,保證專款專用。五是強化跟蹤問效。項目一經批復,財政部門立即建立監管臺帳,并將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向群眾公示,接收群眾監督,監管模式的核心內容是按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進行績效考評,并根據績效評價結果,調整和完善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逐步實現資金分配與績效考評掛鉤,達到監管效果,對績效優良的,給予適當獎勵和表彰,在下年度安排計劃時給予優先考慮;對績效差劣的進行通報,在下年度安排計劃時從緊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