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慧秋 王海兵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快速崛起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鄄ligence,簡稱“AI”)正在日益深入地向財會領域滲透,引發業內熱議。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進一步廣泛運用給我國企業經營管理帶來了全新的操作理念和思維模式。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將推動會計行業出現巨大的變革,給會計領域帶來全方位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再造會計核算流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高會計工作效率、推動會計職業架構轉型等方面。例如,以人工智能財務系統替代傳統的普通會計核算工作,能夠顯著提高會計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大大降低財務人力成本,提高會計工作效率、效益。
再造會計核算流程
當前,各類會計主體普遍使用會計賬務系統處理會計業務,而這些軟件并未顛覆傳統手工會計的處理流程,財務部門還是根據原始憑證編制各類記賬憑證,再按期編制各類明細賬和總賬,月末對賬,按期編制財務報表并進行披露。然而,按期在月末、季末和年末出具財務報披露相關事項存在與生俱來的滯后性,導致財務數據不能及時反應市場變化,財務信息使用者不能做出最快速的反應。企業利用人工智能系統快速高效處理數據的功能,可以對公司業務進程情況同步進行財務數據處理,并將公司生產經營與賬務處理緊密結合起來,可使財務報表的編制不再受周期(月、季、年度)限制,而是根據需要隨時出具各種業務的動態指標與財務報表。
此外,傳統的財務報表內容具有單一性,不能滿足多樣化的報表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要求。未來,會計的管理職能將進一步加強,細分出管理會計、環境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等,這就需要按類型設計不同的分析模型和方法來處理會計數據。這些模型不再滿足于基礎的財務會計核算流程,而是積極對相應職能板塊的會計信息進行大數據統計分析,會計處理方法也更加多樣化,以便使決策者獲得更全面、透徹的信息,從而更好地支持決策,滿足企業現代化管理的要求。
企業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對會計核算流程進行再造后,分析型的管理會計將取代傳統核算型的財務會計成為主流,這不僅加速了會計信息生成、傳輸的速度和精度,提高了會計信息對于企業管理決策的支持程度,還能夠通過差異化的分類信息提供和數據分析為會計信息市場的拓展提供技術支持?;A性的通用會計信息屬于強制性信息披露的范疇,由企業免費向社會公眾提供。而差異化的綜合分析報告或專項分析報告屬于自愿性信息披露范疇,可有償向社會提供。會計工作的功能將從傳統的反映、控制向經濟決策支持、輔助風險管理和組織協同治理拓展,人工智能技術可為會計信息披露開辟一條全新的道路。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信息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是企業管理層作出正確生產經營決策、投資人作出合理投資決策的前提。但會計人員在做賬務處理時,會出于各種原因對某些會計數據進行人為判斷、調整及選擇性披露,一旦處理不當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處理需要根據國家會計政策、法規制度進行,但由于某些業務的特殊性,會計估計、判斷與計量會變得不可靠。比如,附有銷售退回條款的銷售,會計人員根據經驗估計的退貨率不準確可能導致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確認的偏差;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資產交易越來越頻繁、復雜,而相關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和確認十分依賴會計人員的經驗和職業判斷,給交易的合理性帶來很大的風險。此外,出于自利的目的,有些會計人員可能會對會計信息進行操縱,帶來財務造假和舞弊問題。
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除了完善法律監管、公司道德建設等上層建筑體系外,在技術程序上也應盡量減少“人的操作”,降低人對特殊領域會計信息處理的參與度。在特殊會計處理交給人工智能財務系統后,智能系統可以利用其強大的數據搜集和自主學習功能,對特殊業務會計處理所需知識、經驗與模型進行集合、深度思考,然后針對不同時期、層次和角度的會計數據和判斷模型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用最優的算法作出會計估計、判斷和計量。這項技術也可以應用到檢驗會計估計和調整上,用來發現會計結果背后的隱含現象,驗證會計處理的合理性,揭示會計數據之間的勾稽關系,更好地識別虛假會計信息。
提高會計工作效率
目前,企業在信息化、大數據和“互聯網+”運營環境下,依賴傳統的收集手段和分析手段為營業財務數據提供合理性保證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逐漸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無論是公司、會計師事務所還是行政事業單位,在傳統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會花大量時間整理、錄入憑證數據等繁瑣重復的基礎賬務處理工作,不僅耗時費力,而且經常導致當天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不能及時得到處理。雖然現有的財務會計系統已經實現了一些自動化操作,例如憑證和財務報表的生成等,但是還不能把財務工作人員從繁重的基礎會計處理工作中解放出來。
人工智能運用到會計領域后,類似重復簡單的工作可以交給善于運算和記憶的人工智能系統進行迅速處理。據悉,目前,一套智能系統已經能夠承擔會計和審計人員86%的工作,例如,有些公司的人工智能財會軟件還可以將客戶發票轉換為閱讀模式并自動進行加密處理,之后按類別歸到相應賬戶中;有的平臺可按照客戶職別自主學習處理,根據發票追蹤相關業務的收入、成本及賬款流向等,目前已能夠對發票根據64位數據點進行核查及驗證發票真偽、增值稅號等。
企業有了人工智能輔助系統后,可充分利用信息集成處理技術批量、自動地將信息錄入公司財務系統中并進行數據分析、核算和處理。由此,財務人員在數據錄入上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狀態將成為歷史。人工智能財務系統將會計人員從重復繁瑣的基礎核算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會計工作者有更充足時間和精力去完成銷售分析報告、資金預算計劃等更高價值的工作。
推動會計職業架構轉型
人工智能技術與會計領域的結合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人工智能將會計人員從繁瑣重復低端工作中解放出來,極大降低了財務成本,也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隨著AI財務機器人和智能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記賬、算賬、對賬以及編制財務報表實現自動化,整個會計流程上涉及的會計原始憑證錄入、傳統賬務處理和數據初級統計分析等基礎工作方面也都會被人工智能系統替代。有專家預測,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向會計領域的深入滲透,不僅初級核算工作會被取代,而且傳統高級的財務決策支持系統(DSS)也將面臨被取代的命運。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給會計行業帶來了便利,也會對很大一部分傳統會計工作者尤其是會計基礎核算人員的崗位就業造成不小的擠壓。
隨著人工智能對傳統會計職業架構的沖擊,會計人才培養也將向多元化、高端型發展,會計人員的核算(反映)職能將會弱化,監督(控制)職能將得到強化。為適應形勢的變化,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顯得尤為重要。管理會計人員是懂得財會、法律、經濟與計算機且具有價值思維和數據思維的復合型人才,未來的管理會計師同時也是價值分析師和數據分析師。管理會計師通過會計人工智能系統,用適當的模型、工具結合公司業務與經營狀況,挖掘和分析財務報表、市場及公司內部的各種初級數據,發現數據背后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為決策提供更精準有力的數據支撐。今后,有效對接財務會計的核算職能與管理會計的“解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功能,是新型會計人員必備的素質。
(作者王海兵系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