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農商銀行成立于2012 年6 月,是山東省第一家地市級農商銀行。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和全行業務規模的持續增長,傳統“上存下借”差額資金管理模式的固有問題逐步暴露,迫切地需要應用新的管理會計工具來滿足新形勢下銀行對資金管理的要求。
青島農商銀行副行長賈承剛介紹說, 該行于2013 年8 月啟動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項目建設,在全行搭建全額資金管理模式,并配套相關信息系統。項目于 2014
年5 月正式上線運行,在公平績效考核、規范產品定價、優化業務結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存下借”弊端多
賈承剛表示,長期以來,銀行使用傳統的“上存下借”模式管理內部資金,即總行統一確定調撥資金上存和下借利率,分支機構根據自身資金狀況,分別對多余資金進行上存或對資金缺口進行下借。該模式針對資金的差額進行管理,具有簡便易行、效果直接等優點。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和青島農商銀行業務的持續發展,“上存下借”模式暴露出四大問題。
首先是不利于形成公平的績效評價。青島農商銀行計財財務部總經理袁文波表示,存貸款是銀行最重要的資產負債業務,從財務會計賬戶核算的角度看,貸款有利息收入沒有成本,存款有利息支出沒有相關收入“。上存下借”的資金管理模式沒能反映出存款的盈利性,也沒能反映貸款的資金成本,不利于形成公平的績效評價。
青島農商銀行: 搭建全額資金管理模式
構建生態環境補償會計核算框架
■秦格 劉曉艷/文
解決高質量發展中生態環境問題的制度基礎是什么?是對生態環境損害和生態環境補償的計量問題。解決生態損失與補償計量的切入點是什么?是社會成本內部化。
筆者認為,社會成本內部化的生態環境補償會計與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區別主要在于,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主要是反映自然資源的客觀狀況,而生態環境補償會計主要反映是生態環境補償的主觀努力結果。兩者反映的信息范圍和側重點是不同的, 當然兩者的信息可以相互補充。從經濟計量向會計計量是計量研究從可行向精準發展、提高績效的必由之路。
提供生態補償會計信息
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會計的目的是提供生態補償會計信息。生態環境補償會計理論的前提假設,包括4 項,即可持續發展假設、貨幣計量假設、會計主體假設和會計分期假設,其中可持續發展假設是后 3 項假設存在的基
礎。會計要素有6 項,其中生態資產、生態負債、生態權益是反映生態環境
其次是不利于整體的利率和流動性風險管理。錯配是形成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的主要原因。“上存下借”模式下分支機構需要平衡發展存貸款業務,為管理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不同業務特點的分支機構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管理策略, 導致風險管理的分散化,不利于全行利率和流動性風險的統一管理。
再其次是不能發揮資金價格杠桿作用。“上存下借”利率只對差額資金產生作用,總行無法通過資金價格引導分支機構調整業務結構,降低無效低效資金占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最后是不能支撐利率定價體系建
設。青島農商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經理武兆慧認為,如何解決利率市場化后的存貸款定價問題,是銀行業需要研究的重點。“上存下借”利率與市場脫節,不能反映真實資金成本和收益,不能支撐未來銀行各類產品利率定價體系的建設。
“基于以上問題,我行于2013 年下半年啟動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項目建設,輔以配套的信息系統,改革現有的資金管理模式,由差額資金管理向全額資金管理轉型。”賈承剛稱。
優化全行資金配置
袁文波透露,青島農商銀行FTP 項目旨在發揮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的杠桿作用, 優化全行資金配置,剝離分支機構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集中到總行統一管理,引入與市場接軌的內部資金價格,科學評價各類產品的盈利情況,為產品定價體系建設奠定基礎。
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的基本原理是在總行建立司庫部門,負責管理全行的資金,業務經營單位(資金提供者)吸收的每一筆資金都要按照一定的價格全額轉讓給司庫部門,業務經營單位(資金使用者) 使用的每一筆資金都要按照一定的價格向司庫部門購買,提供資金的業務經營單位獲得內部資金收益,使用資金的部門要付出資金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下的資金轉移均為虛擬的,不涉及實際的資金賬務處理,僅計算內部資金利息的收支情況。”武兆慧認為,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的關鍵是定價,即哪些業務要定價以及應該怎么定價。
具體到定價范圍,同在資產負債管理部的魏武表示,占用資金的資產業務如貸款、同業資產、投資、固定資產等,以及提供資金的負債業務如存款、同業負債、發行債券等需要進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委托貸款(存款)、表外業務等有明確資金用途的業務,會計處理計提類如資產減值、應收應付息等,不進行內部資產轉移定價。
資產負債管理部的陳龍軍則認為,銀行經營的是資金,進行內部轉移的也是資金。利率是資金的價格,是資金的時間價格,資金的期限越長其利率應該越高,這是確定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時要遵循的基本規則。
賈承剛介紹說,青島農商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系統從上游系統提取的業務信息,涵蓋了機構、科目、業務條線、產品、期限、客戶規模、客戶行業等信息,在逐日進行內部轉移定價并累計內部資金轉移利息收支時,還能根據提取到業務對客利率信息模擬對客利息收支。將模擬的對客利息收支和內部資金轉移利息收支相結合,再按照不同的維度進行匯總,就形成了多維度盈利分析框架,為全行經營決策和內部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解決負債業務不盈利問題
賈承剛表示,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對銀行管理最重要的貢獻,就是解決了以存款為主的負債業務不盈利的問題,使存款從成本支出產品轉變為盈利產品,將“存款立行”的經營理念和以盈利為導向的績效評價有機結合,調動了分支機構營銷存款的積極性。青島農商銀行于2014 年5 月正式推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管理模式,
2014 年存款規模增幅13.38%,2015 年存款增幅7.62%,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理財對存款分流的壓力下保持了高速增長,
2017 年存款增量占到了青島全市中資金融機構存款增量的45.43%。
2015 年人民銀行啟動利率市場改革后,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對外部定價的約束作用顯得尤為明顯。在青島農商銀行,發放貸款時要計算資金成本,吸收存款時要計算資金收益,全行都慎重處理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下明顯虧損的業務。2016 上半年該行調整考核模式,降低轉移定價虧損的存款在規模指標上的得分,有效控制了高成本存款規模的持續增長,穩定了全行的付息成本。
袁文波透露,各類業務在轉移定價后形成了不同的轉移利差水平,具備了價格杠桿作用。分支機構根據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利差調整業務結構。相對于傳統行政指令,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更靈活、更貼近于市場,由于和利潤考核掛鉤,效果也更直接。
以控制固定資產規模為例,在推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管理模式后,青島農商銀行固定資產在資產中的占比持續降低,
2013 年末為1.08%,2014 年末降為0.92%,
2015 年末降為 0.90%。分支機構改購置為租賃,將節省的資金應用于貸款等高收益資產,全行的資金運營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