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金融銀行財務會計論文 > 金融企業細節性稅務處理中的稅務風險

金融企業細節性稅務處理中的稅務風險

 金融企業主要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因經營性質特殊、營業收入規模大、資金密集,稅務風險往往“藏匿”于一些細節性稅務處理中,稍不注意就會“爆雷”。

 

  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稅務風險,是每家金融企業都要重視的問題。筆者梳理了實踐中金融企業常見的稅務風險后發現,即便是一些規模較大的金融企業,在一些細節性稅務處理中也會普遍存在稅務風險,值得警惕。

 

01

圖片
風險點:誤享優惠導致少繳稅款

 

  近日,某地稅務稽查部門在隨機抽查對象名錄庫中,隨機抽取了一家從事再擔保業務的某省再擔保股份有限公司甲公司進行抽查。在自查階段,稅務人員經輔導發現,甲公司提供融資擔保取得擔保費收入時,業務部門沒有嚴格按照規定審核放款對象是否屬于農戶、小型企業、微型企業,財務部門也沒有進行復核,直接將不符合增值稅免稅條件的擔保費收入計入免稅收入,少計提了增值稅銷項稅額。在計算納稅人兼營免稅項目不得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時,因為作為基數的免稅收入金額不準確,又造成了少轉出增值稅進項稅額,雙重錯誤最終導致甲公司少繳了近200多萬元的增值稅款。另外,由于劃型不準確,甲公司還少繳了印花稅。

 

  涉農企業和小微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資金短缺,是這些企業面臨的共性難題。由于風險程度較高,金融企業對其發放貸款積極性不高。為此,財政部、稅務總局先后出臺多項普惠金融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例如,金融機構向農戶、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放小額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同時,金融機構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利息收入可按90%計入收入總額;金融機構與小型企業、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對為農戶、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借款、發行債券提供融資擔保取得的擔保費收入,以及為原擔保提供再擔保取得的再擔保費收入,免征增值稅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機構可享受上述普惠金融稅收優惠政策的條件之一,是貸款對象須符合《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的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等條件。一步稅務處理出了錯,可能步步都會錯。企業如果不加以嚴格審查和審核,認為只要是小額貸款就可以享受增值稅免稅優惠,容易引發一系列的稅務風險。

 

 

02

圖片
風險點:未按規定對外開具發票

 

  最近,某地稅務部門受理了一起某自然人舉報案件。經調查后發現,被舉報對象乙銀行分理處存在收取費用卻不開具發票的問題。

 

  在日常稅收征管過程中,一些納稅人反映,難以從銀行取得符合《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規定的稅前扣除憑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對外發生經營業務并收取款項,收款方應當向付款方開具發票。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以其他憑證代替發票使用。向消費者個人零售小額商品或者提供零星服務的,是否可免予逐筆開具發票,由省稅務局確定。應當開具而未開具發票,或者未按照規定的時限、順序、欄目,全部聯次一次性開具發票,或者未加蓋發票專用章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發布前,由于沒有相關明確規定,銀行一般都是給客戶提供銀行單據作為報銷憑證。2018年起,按照《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的規定,企業在境內發生的支出項目屬于增值稅應稅項目,且對方為已辦理稅務登記的增值稅納稅人的,其支出以發票作為稅前扣除憑證。不過,很多銀行的工作人員或是對業務不熟悉,或是嫌麻煩,還是遵循以往“客戶不要就不給”的習慣,客戶要了就向對方開具發票,不要則不開。有些客戶不需要取得發票入賬,也不主動索取。這看似對銀行沒有影響,但是,一旦銀行與客戶之間因為服務、費用等非經營原因發生沖突,客戶又以銀行未合規開具發票為由進行舉報,銀行將面臨不必要的稅務風險。

 

  目前,許多銀行已經推出了提供電子發票業務。接下來,建議金融機構進行整體業務管理系統的變革,以強化對外開票環節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03

圖片
風險點:接受虛開發票套取資金

 

  近期,某地稅務稽查部門查處了一個通過成立空殼公司對外暴力虛開增值稅普通發票的犯罪團伙。在查處過程中,稅務人員發現,接受虛開發票最多的,居然是本地一家規模較大的某國有上市保險公司分公司(丙公司),涉案金額逾千萬元。其接受虛開發票的主要目的,是套取資金用以支付保險營銷費用。在虛增成本費用少繳企業所得稅的同時,丙公司還“幫助”保險營銷人員偷逃個人所得稅,行為極為惡劣。目前,相關人員已被刑拘。

 

  自2018年8月以來,稅務總局聯合公安部、海關總署、人民銀行組織開展打擊虛開騙稅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涉稅違法犯罪行為,成效顯著。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又進一步提出,要充分發揮稅收大數據作用,依托稅務網絡可信身份體系對發票開具、使用等進行全環節即時驗證和監控,實現對虛開騙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懲處從事后打擊向事前事中精準防范轉變。

 

  絕大多數金融機構財務核算健全、內控制度管理嚴格,但大量案例也提醒金融機構,一方面要認識到接受虛開發票的可能性和嚴重性,另一方面還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進一步梳理業務流程,排查管控漏洞,特別要加強一線業務人員培訓,增強其依法取得發票的意識,筑起稅法遵從的牢固防線。

  

 

04

圖片
風險點:資產損失留存備查資料缺失

  

  某市負責管理大企業的稅務部門在日常稅務監管中,對某銀行進行留存備查資料核查時,發現企業提供的資產損失關鍵外部證據資料缺失,難以證明損失確實發生。最終,該企業補繳了企業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資產損失資料留存備查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15號,以下簡稱“15號公告”)規定,企業申報扣除資產損失僅需填報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不再報送資產損失相關資料,相關資料由企業留存備查。這無疑極大地簡化了企業納稅申報資料報送,減輕了企業辦稅負擔。但15號公告同時規定,企業應當完整保存資產損失相關資料,并保證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備案改備查,只是稅收監管方式發生改變,但納稅人的法律責任仍在。

 

  金融機構發生的資產損失具有種類多、業務復雜、計算繁瑣、證據資料不易搜集完整等特點。如果沒有建立健全的資產損失內部核銷管理制度,沒有及時整理、編制、審核、留存資產損失稅前扣除證據材料,一旦稅務部門開展后續管理時出現問題,企業將面臨不必要的稅務風險。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