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收賬款長期以來都是企業比較頭痛的問題。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而形成的債權。具體說來,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等原因,而向購貨客戶或接受勞務的客戶應收取的款項或代墊的運雜費等。提供貨款的賒賬是當前企業普遍采用的銷售手段之一。
應收賬款的主要風險
對于企業來說,提供應收賬款無疑能夠維系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提高銷售額。應收賬款是企業因賒銷產品而產生的短期債權,是企業向客戶提供的一種商業信用。但是高額的應收賬款對于企業來說也隱藏著不小的潛在風險。
首先應收賬款占用了企業大量的流動資金,加劇了企業資金周轉壓力。企業貨物的銷售與款項收入如果長期不能得到匹配的話,很容易給企業的正常經營和開支帶來一定的影響。
其次,應收賬款夸大了企業的經營成果。因為企業在完成銷售的時候就將這筆款項借記應收賬款,貸記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無論這筆收入是否已經收到或是賒銷收入都全部記入當期收入。因此在企業賬面上所表現出來的利潤可能存在著一定的不真實性。最終這些應收賬款能否收回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另外,應收賬款并不意味著企業資金的流入,反而意味著各種相關費用的支出。因為銷售實現后,賬面上多增加的營業收入按照稅法是要繳納各類稅金的。而且企業在催討賬款的時候勢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加大了企業的開支。
給應收賬款上個保險
由于應收賬款的不確定性,給企業帶來了潛在的風險和損失。根據會計準則,企業通常要對應收賬款計提一定比例的壞賬準備。但是如果企業的應收賬款數量巨大,且客戶信譽良莠不齊,那么企業實際所發生的壞賬將有可能超過企業所提取的壞賬準備。另外在一些大型的企業內部還會設置專門的應收賬款管理部門,按照客戶的信用和款項的性質進行分類和管理。但是即便企業采取了以上幾種積極的手段來防止壞賬的發生,也是主要是從企業內部著手。如果發生壞賬,損失也只能由企業自身承擔。那么目前市場上有沒有一種手段能夠幫助企業減少這部分損失的發生呢?
目前國內有部分保險公司就將信用保險運用到了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上。這種新型的保險模式在國內市場上首推于2006年中旬,試圖用保險的手段來幫助企業解決壞賬風險。此類險種在國外市場上已經運作的相當完善了。
應收賬款保險這種險種主要是承保由于客戶未付款(含長期拖欠及喪失清償能力)造成的損失。投保該險種后,企業不僅可以將壞賬帶來的主要成本轉嫁到第三方(保險公司)以保持財務穩健,還可以通過保險公司更快、更清楚地了解客戶的狀況,增大對有償付能力客戶的銷售量。同時,企業若把保險賠償受益權轉讓給銀行,則更容易獲得銀行的融資支持。
企業在進行信用保險的時候也應當注意,很多應收賬款保險僅限于非正常的損失,保險公司也會將保險金融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因此企業也會承擔一部分壞賬損失。但是這種方式仍能夠將企業不能預計的重大損失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將損失率降至最低。
總的來說應收賬款保險能夠幫助企業防范信用風險、提供融資支持、擴大企業銷售。但是每個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因此他們所利用到的這種險種的優勢也不同。接下來,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I.A公司賬面上存在大量的應收賬款,企業的賒銷率已經占到了銷售額的80%以上。為了避免有過多的壞賬損失,這個時候A公司就可以選擇購買保險。由保險公司來幫企業轉移掉很大一部分信用風險,同時保險公司的介入還能幫助企業加強對于客戶信用的維護,對款項的催討有積極的作用。
II.B公司同樣賬面上存在著大額的應收賬款,同時其自身的資金流動性又不足,他必須通過銀行來獲得資金上的支持。可是當前銀根緊縮,B公司由于經營規模較小,一下子很難從銀行獲得融資。這個時候B公司也可以選擇應收賬款保險,將保險賠償的收益權轉讓給銀行,這樣銀行的權益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企業就更容易從銀行處獲得應收賬款的融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