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學校高校財務管理論文 > 《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具體指引——高等學校》財會〔2022〕26號 正式頒布實施

《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具體指引——高等學校》財會〔2022〕26號 正式頒布實施

 財政部關于印發《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具體指引——高等學校》的通知

財會[2022]26號 2022-9-26

有關中央預算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有關單位:

  為建立健全政府成本核算指引體系,規范高等學校成本核算工作,根據《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財會〔2019〕25號)、《高等學校財務制度》(財教〔2022〕128號)等規定,我部制定了《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具體指引——高等學校》,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執行中如有問題,請及時反饋我部。

  附件: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具體指引——高等學校.pdf

財政部

2022年9月26日

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具體指引——高等學校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高等學校成本核算工作,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服務高等學校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根據《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財會〔2019〕25號)、《高等學校財務制度》(財教〔2022〕128號)等規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條 本指引適用于執行政府會計準則制度且開展成本核算工作的高等學校,包括各級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

  高等學校下設的獨立學院和研究院、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舉辦的高等學校、科學事業單位等開展高等學校教學活動成本核算的,可以參照本指引執行。高等學校下設的中小學、幼兒園等其他獨立法人單位成本核算不適用本指引。中等職業學校可以參照本指引開展成本核算。

  第三條 本指引所稱成本,是指高等學校特定的成本核算對象所發生的資源耗費,包括人力資源耗費,房屋及建筑物、設備、材料、產品等有形資產的耗費,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耗費,以及其他耗費。

  本指引所稱成本核算,是指高等學校對實現其職能目標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確定的成本核算對象和成本項目進行歸集、分配,計算確定各成本核算對象的總成本、單位成本等,并向有關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的活動。

  本指引所稱成本核算對象,是指高等學校在成本核算時根據其職能目標、成本信息需求等確定的,歸集和分配資源耗費的具體對象。

  本指引所稱成本項目,是指高等學校將歸集到成本核算對象的成本按照一定標準劃分的反映成本構成的具體項目。

  第四條 高等學校開展成本核算應當滿足內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特定成本信息需求。高等學校的成本信息需求包括

  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為高等學校及其內部組織機構合理控制成本、優化成本結構、提升資金使用效益提供信息支撐。

  (二)為有關部門、高等學校進行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如確定學費收取標準等)提供成本信息參考。

  (三)為財政、教育等有關部門開展高等學校整體、政策、項目等績效管理工作提供成本信息支撐,同時也為高等學校開展績效自評提供依據。

  第五條 高等學校應當以權責發生制財務會計數據為基礎進行成本核算,財務會計有關明細科目和輔助核算應當滿足成本核算的需要。

  第六條 開展成本核算的高等學校應當建立健全成本核算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明確成本核算相關部門的職責,制定成本核算工作方案及相關工作制度,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和完善成本數據的收集、記錄、傳遞、匯總和整理等基礎工作,保障成本核算工作正常有序開展。

  第七條 高等學校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驟包括:

  (一)按照成本核算要求采集費用、收入、教職工和學生等各類人員相關信息、房屋面積等成本相關基礎數據。

  (二)確定成本核算對象。

  (三)確定成本核算對象的成本范圍和成本項目。

  (四)將直接費用歸集至成本核算對象;選擇科學、合理的成本動因或分配基礎,將間接費用分配至成本核算對象;計算確定各成本核算對象的成本。

  (五)根據成本核算結果編制成本報告。

  第八條 高等學校可以根據成本信息需求、成本核算對象等確定成本核算周期,并按照成本核算周期編制成本報告,全面反映成本核算情況。高等學校至少應以公歷年度作為核算周期,同時可以結合成本信息需求按照教學周期、項目實施周期等進行成本核算。

  第九條 高等學校在開展成本核算的過程中,關于成本核算原則等內容,應當遵循《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的相關規定。

  第二章 成本核算對象

  第十條 高等學校可以根據業務特點和成本信息需求,多層次、多維度地確定成本核算對象。

  高等學校按照管理層次確定的成本核算對象,主要包括高等學校整體、內部組織部門、學科、專業等。

  高等學校按照活動類型確定的成本核算對象,主要包括教學、科研等專業業務活動(以下簡稱業務活動)和其他活動。

  第十一條 高等學校至少應當將業務活動中的教學活動作為成本核算對象,也可以根據成本信息需求將科研活動等作為成本核算對象。

  第十二條 教學活動成本可以進一步劃分為院系教學成本、學生教學成本:

  (一)院系教學成本。為滿足教學活動成本控制、績效管理等需求,高等學校以提供教學服務的各學院、系、所、中心(以下統稱院系)為成本核算對象,核算院系面向本院系和其他相關院系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的直接或間接耗費的資源,即院系教學成本。

  (二)學生教學成本。為滿足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等需求,高等學校以不同類別學生為成本核算對象,核算學生接受教學服務相關的各項耗費。高等學校可以按照不同學生類別,分專業、學科、學歷等成本核算對象,核算學生教學成本。

  1.專業成本。以不同專業的學生為成本核算對象,核算各專業學生直接或間接耗費的資源,即專業成本。

  2.學科成本。以不同學科的學生為成本核算對象,核算各學科學生直接或間接耗費的資源,即學科成本。

  3.學歷成本。以不同學歷類型的學生為成本核算對象,核算各學歷類型學生直接或間接耗費的資源,即學歷成本。

  高等學校開展學生教學成本核算時,一般將專業作為基本類別,并在專業成本的基礎上進一步核算學科成本、學歷成本等。以各類別學生教學成本總額,按該類別學生人數求平均,即該類別的生均成本。

  高等學校可以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對上述成本核算對象進行調整或補充。

  第三章 成本范圍和成本項目

  第十三條 高等學校成本范圍的界定應當與成本核算對象、成本信息需求相適應。

  成本核算對象為高等學校整體的,其成本范圍包括高等學校發生的全部費用,即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經營費用、資產處置費用、上繳上級費用、對附屬單位補助費用、所得稅費用、其他費用。成本核算對象為教學、科研活動的,其成本范圍包括業務活動費用和單位管理費用中與開展教學、科研活動相關的部分。

  為滿足不同的成本信息需求,高等學校應當在對相關成本進行完整核算的基礎上,按規定對成本范圍予以調整。

  第十四條 高等學校應當根據成本信息需求,按照成本經濟用途、成本要素等設置成本項目,并對每個成本核算對象按照其成本項目進行數據歸集。

  第十五條 高等學校成本項目的設置,應當與成本核算對象所對應財務會計科目的明細科目或輔助核算項目保持協調,確保成本數據與財務會計數據的同源性和一致性。

  第十六條 高等學校業務活動的成本項目應當包括:工資福利費用、商品和服務費用、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攤銷費和其他業務費用。高等學校應當根據“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科目下的相關明細科目歸集獲取各成本項目的費用。

  對于金額較大、發生頻繁或重要性程度較高的成本項目,高等學校可以根據需要在上述成本項目下設置明細項目或進行輔助核算。例如,高等學校可對學生住宿相關費用增設明細項目進行核算,在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費用下增設學生獎助費用項目等。

  第四章 業務活動成本歸集與分配

  第一節 一般要求

  第十七條 高等學校可以根據成本信息需求,對業務活動相關成本核算對象選擇完全成本法或制造成本法進行核算。完全成本法下應當將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均歸集、分配至成本核算對象。制造成本法下只將業務活動費用歸集、分配至成本核算對象。

  第十八條 高等學校發生的費用按照費用計入成本核算對象方式的不同,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

  直接費用是指能確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對象負擔的費用,包括工資福利費用、商品和服務費用、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攤銷費和其他業務費用中可以直接計入成本核算對象的費用。

  間接費用是指不能直接計入某一成本核算對象、需由多個成本核算對象共同負擔的費用。高等學校應當根據業務特點、重要性、可操作性等因素,選擇合理的分配方法將間接費用分配至相關成本核算對象。

  間接費用分配方法一般遵循因果關系和受益原則,根據資源耗費動因進行分配。同一成本核算對象的間接費用分配標準或方法一旦確定,各期間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動,有證據證明新方法能夠顯著提升成本核算質量的除外。

  第十九條 高等學校在開展成本核算時,通常將內部機構劃分為以下幾類:

  (一)業務部門。業務部門是指高等學校開展教學、科研等業務活動的機構,高等學校的業務部門一般采用院系的形式進行設置。

  (二)輔助部門。輔助部門是指為教學、科研等業務部門提供服務或產品的機構,如圖書館、信息技術中心等部門。

  (三)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是指開展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等管理活動的機構,如學校辦公室、人事部門、學生管理部門等行政部門,以及餐飲管理部門、公寓管理部門等后勤部門。高等學校可根據成本核算需要進一步將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劃分為行政部門和后勤部門。

  第二十條 高等學校業務活動成本歸集和分配的一般流程如下:

  (一)將“業務活動費用”科目的本期發生額按照活動類型、成本項目分別歸集至業務部門、輔助部門,將“單位管理費用”科目的本期發生額按照成本項目歸集至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

  (二)將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的費用(僅限完全成本法)、輔助部門的費用分配至各業務部門。其中,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的費用一般先分配至業務部門和輔助部門,再隨

  輔助部門的費用分配至業務部門;輔助部門費用占比不高的,也可以直接將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的費用直接全部分配至業務部門。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之間、輔助部門之間相互提供服務或產品的金額占比較大的,也可以將費用先進行交互分配,再分配至業務部門。

  (三)將業務部門歸集的費用分配至相關成本核算對象。

  第二十一條 在完全成本法下,高等學校應當將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的費用分配至教學活動和科研等其他業務活動。在實際費用分配過程中,高等學校可以根據業務特點將相關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歸集的費用直接分配至某類業務活動(如教務部門歸集的費用可全部分配至教學活動)。無法直接分配的,應當采用參數分配法分配至不同活動類型。

  第二節 院系教學成本核算

  第二十二條 高等學校應當將“業務活動費用——教育費用”科目的本期發生額歸集和分配至各院系教學活動和輔助部門教輔活動。

  第二十三條 在完全成本法下,高等學校一般采用參數分配法1將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的費用(不包括其直接面向學生提供服務和產品的相關費用,即支持成本)分配至各院系教學活動和輔助部門教輔活動,分配參數可以根據相關行后勤管理部門業務特點選擇教職工或學生人數、房屋面積、工作量、費用、收入等。分配參數一經確定,應保持相對穩定。

  1 高等學校在應用參數分配法時,可以按照成本項目分別采用不同的分配參數。

  某院系教學活動應分配的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費用= 該院系教學活動分配參數×分配率

  某輔助部門教輔活動應分配的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費用=該輔助部門教輔活動分配參數×分配率

  分配率=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的費用÷各院系和輔助部門分配參數之和

  第二十四條 高等學校一般采用參數分配法將輔助部門教輔活動歸集和分配的費用分配至各院系教學活動,分配參數可以選擇教職工或學生人數、工作量、房屋面積等。

  第二十五條 高等學校按照第二十二條至第二十四條規定將院系教學活動歸集和分配的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加總,即為院系教學成本。

  第三節 學生教學成本核算

  第二十六條 學生教學成本包括直接教學成本和支持成本。

  直接教學成本是指某類學生所在院系或相關院系按照培養計劃提供的各類課程、實踐活動、論文和畢業設計指導等(以下統稱課程)成本以及其他直接計入該類學生的成本。

  支持成本是指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直接面向學生提供服務和產品的成本。

  在完全成本法下,高等學校應當在分別核算直接教學成本和支持成本的基礎上計算學生教學成本。

  第二十七條 高等學校將專業作為基本學生類別的,在核算某專業的直接教學成本時,對于院系教學成本中可歸集至直接教學成本的,應直接歸集至該專業的直接教學成本;

  對于無法歸集的,應當先將其分配至課程或學分,再進一步分配至直接教學成本。

  第二十八條 高等學校通過課程核算直接教學成本時,一般包括以下步驟:

  (一)核算課程成本。一般采用參數分配法,選擇合理的分配參數將無法歸集至直接教學成本的院系教學成本分配至課程,分配參數可以選擇學分數、課時、人次等,并考慮不同學歷層次課程的資源耗費差異。

  某課程成本=該課程的分配參數×課程相應學歷層次的資源耗費權重×分配率

  分配率=(院系教學成本-可歸集至直接教學成本的院系教學成本)÷Σ(各學歷層次的分配參數×相應學歷層次的資源耗費權重)

  具備條件的高等學校可以采用作業成本法,根據資源動因將院系教學成本分配至有關作業,然后再將作業成本根據作業動因分配至課程。高等學校應當在梳理教學流程基礎上劃分作業,例如授課、指導論文、實踐活動、考試等。資源動因、作業動因參數可以選擇學分數、課時、人次、房屋面積、課后作業次數等。

  (二)核算課程生均成本。在課程成本基礎上按照修習人數計算得到課程生均成本。某課程生均成本=該課程成本÷該課程的修習人數

  (三)按照實際課程修習情況或培養方案將各專業學生可歸集至直接教學成本的院系教學成本和在本院系及其他相關院系修習的課程成本進行累加,得到直接教學成本。

  某專業的直接教學成本=可歸集至直接教學成本的院系教學成本+Σ(相關課程生均成本×該專業修習相關課程的人數)

  第二十九條 高等學校通過學分核算直接教學成本時,一般包括以下步驟:

  (一)核算單位學分成本。一般考慮不同學歷層次學分的資源耗費差異,選取加權學分數作為分配參數,并將無法歸集至直接教學成本的院系教學成本分配至學分(未實施學分制管理的高等學校可以用課時數代替學分)。

  某學歷層次單位學分成本=相應學歷層次單位學分資源耗費權重×分配率

  分配率=(院系教學成本-可歸集至直接教學成本的院系教學成本)÷該院系的加權學分數

  某院系的加權學分數=Σ(各學歷層次的學生在該院系修習學分數×相應學歷層次單位學分資源耗費權重)

  (二)根據各專業學生可歸集至直接教學成本的院系教學成本和在本院系及其他相關院系修習學分成本計算得到直接教學成本。

  某專業的直接教學成本=可歸集至該專業直接教學成本的院系教學成本+本院系相應學歷層次單位學分成本×該專業學生在本院系修習學分數+Σ相關院系相應學歷層次單位學分成本×該專業學生在相關院系修習學分數

  第三十條 高等學校按照學生類型、人數等標準,將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直接面向學生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相關費用(如學生宿舍管理部門的費用)分配至專業,即為支持成本。

  某專業的支持成本=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直接面向學生的相關費用÷全校受益學生分配參數×該專業學生分配參數

  第三十一條 將某專業的直接教學成本和支持成本加總,即為該專業成本;按照該專業學生人數求平均,即為專業生均成本。

  某專業成本=該專業的直接教學成本+該專業的支持成本

  某專業生均成本=該專業成本÷該專業學生人數

  第三十二條 高等學校可根據實際需要,基于各專業成本進一步計算確定學科成本、學歷成本等類別的學生教學成本。

  某學科/學歷成本=Σ該學科/學歷層次各專業教學成本

  某學科/學歷生均成本=該學科/學歷成本÷該學科/學歷層次學生人數

  第四節 科研活動成本核算

  第三十三條 高等學校需要開展科研活動成本核算的,應當將“業務活動費用——科研費用”明細科目的本期發生額歸集和分配至各院系科研活動和輔助部門科研輔助活動。在完全成本法下,還應當按照第二十一條規定分配科研活動應當承擔的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費用。

  第三十四條 高等學校科研活動成本的核算流程和方法,應當參照財政部關于科學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具體指引的相關規定執行。如確定科研活動的成本核算對象、將各院系科研活動和輔助部門科研輔助活動歸集和分配的費用分配至科研活動成本核算對象等。

  第五章 成本報告

  第三十五條 高等學校成本報告是指反映高等學校一定時期成本狀況的總結性書面文件,是高等學校成本核算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旨在為報告使用者提供高等學校成本信息。

  第三十六條 高等學校成本報告按使用者的不同可分為對內報告和對外報告。對內報告是指高等學校為滿足單位內部管理需要而編制的報告;對外報告是指高等學校按政府財政、教育、價格等相關主管部門要求報送的報告。

  第三十七條 高等學校成本報告包括成本報表和成本分析報告。

  成本報表是用以反映高等學校一定時期成本構成及其變動情況,考核評價高等學校運行狀況的各種報表及重要事項的說明。

  成本分析報告為對高等學校運行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預測、提出改進建議等的文字報告。

  第三十八條 高等學校對內成本報告,根據管理要求可按公歷年度、教學周期或項目實施周期編報,目的在于滿足日常管理、臨時或特殊任務的需要,使成本信息及時服務于高等學校的內部管理。

  第三十九條 高等學校對外成本報告的內容至少應當包括相關類型學生教學成本及其各成本項目金額。對外報告應當由單位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或蓋章并加蓋單位公章,按規定要求報送上級主管部門或相關部門。對外報告需要公開的,應當遵守信息公開的有關規定。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條 財政、教育等有關主管部門應當遵循本指引的相關規定指導高等學校開展成本核算工作。

  教育主管部門可以會同財政部門,結合教育行政管理的實際需要制定具體成本核算規范、對外成本報表格式等。高等學校可以根據本指引和上級主管部門制定的成本核算規范,并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成本核算管理辦法、對內成本報表格式等。

  第四十一條 服務于財務報表編制的自制或委托外單位加工物品、建設工程項目、自行研究開發項目等資產成本的核算應當遵循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規定。

  第四十二條 本指引由財政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三條 本指引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