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隨著數字經濟浪潮的奔涌向前,一場關乎會計領域的深刻變革正悄然展開。
財政部等九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推廣應用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的通知》,標志著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從試點邁向全面推廣階段。這一舉措不僅是會計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一步。
奠定數字經濟時代會計發展新基石
“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的推廣,堪稱‘第四次會計革命’。”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政府績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澤彩表示,傳統算盤時代、會計電算化、會計數字化曾三次革新會計領域,而此次以電子憑證全面替代紙質憑證,以會計要素標準化為核心的變革,徹底打破延續千年的紙質記賬模式。
東南大學高質量綜合評價研究院院長陳志斌也強調:“標準是會計數據入表及應用推廣的基礎,它規范會計數據憑證的描述方式,為數據資產的開發利用掃清底層障礙。”
此次改革的創新性首先體現在填補標準空白。王澤彩全過程參與財政部相關試點工作。據介紹,經過3年多試點,稅票、機票、高鐵票等多領域已構建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
“這讓會計核算的科學化、標準化、精細化水平大幅提升,結束我國電子憑證無統一標準的歷史。”他表示,“無紙化”轉型更是直接響應低碳發展號召——試點數據顯示,電子憑證的普及為開具端、接收端節約大量紙質耗材,僅碳排放降低一項便成效顯著,契合新發展理念下降碳減污的迫切需求。
在技術層面,標準對開具端與接收端提出明確要求。王澤彩解釋說,開具端需按規范開具電子憑證,接收端則要對憑證的接收、報銷、入賬、歸檔全流程進行結構化數據跟蹤驗證。
財政部通過開放會計數據標準驗證子系統,要求上傳電子憑證及處理驗證文件,確保數據真實可靠、未被篡改。
“這就像給會計數據上了一把‘數字鎖’,從源頭防范數據造假。”陳志斌強調,這種全流程閉環機制,不僅提升數據質量,更為監管提供堅實基礎。
創新點還體現在對“做假賬”“偷漏稅”的遏制。王澤彩直言:“電子憑證的標準化和全流程可追溯性,讓財務造假無處遁形。”通過與國際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制度接軌,該標準減少不法主體的違法機會,增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為高效監管提供技術支撐。
陳志斌進一步指出,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降低社會探索成本——“數據生成方和接收方無需在數據提供的內容格式以及數據使用的程序模型等方面摸索,降低探索社會成本,也顯著降低監管成本,是一場惠及多方的效率革命。”
激活財務管理與宏觀經濟的正向循環
對于企事業單位而言,電子憑證標準的推廣是一場財務管理的“效能革命”。
陳志斌分析說,“從微觀層面看,電子憑證標準的推廣更方便有價值的數據生成和應用,倒逼單位數智化轉型。數據量大了、規范性強了,管理軟件和分析工具也會更豐富,更方便會計職能從核算向決策支持延伸。”
王澤彩則從不同主體視角展開:對于稅務、民航、鐵路、銀行等開具端,需與主管部門協同推進技術改造。如鐵路部門需覆蓋12306平臺大客戶及個人出行場景,銀行則要提升中小銀行對接率。對于醫院、金融機構等接收端,重點在自動化查驗與全流程電子化。
在宏觀層面,電子憑證標準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陳志斌強調:“標準化的會計數據是數字資產發揮作用的基礎,它將進一步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的推廣也為其他數據資產規范樹立范本。當全社會數據逐步標準化,數據的流通、交換和使用成本將大幅降低,經濟活動對數據的利用效率將呈幾何級增長,進而催生新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
監管效能的提升更是顯著成果。王澤彩指出,電子憑證的結構化數據為財政大數據集群提供支撐,助力預算精細化管理。
“財政部門獲取財務信息更便捷,監管成本降低,通過數據交叉驗證,還能及時發現資金挪用等問題。”王澤彩認為,九部委聯動試點實現監管部門對數據標準的互認,打破會計信息孤島,為跨部門、跨層級監管協同奠定基礎。“這意味著財會監督將從‘各自為戰’走向‘數據共享’,監管效能實現躍升。”
構建標準應用的多元路徑
“落實標準,首先要從觀念和意識上重視。”陳志斌強調,單位需摒棄“視而不見”的態度,主動學習標準、領會內涵。
王澤彩則提出“多級宣貫”建議:“建立‘中央指導、地方落實’的培訓體系,讓全社會理解標準的意義,降低推廣阻力。對于大型企業,需發揮信息化優勢,統一電子憑證處理流程;對于中小企業,可依托第三方平臺降低改造成本,如代理記賬平臺幫助小微企業打通電子憑證獲取通道,提升合規意識。”
此次印發的通知專門提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工作原則,意味著不同的行業主體需要搭建更加精準的落地路徑。
王澤彩建議,開具端單位需聚焦技術改造與場景覆蓋。以航空運輸為例,需擴大國內航司和代理銷售公司的試點范圍,打通直開、代開、商旅平臺等多渠道;銀行則要優化互聯互通平臺對接機制,降低中小銀行接入難度。接收端單位則需優化內部流程,將業務規范嵌入系統,實現業財深度融合,為行政事業單位提供范本。
對于小微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需“量身定制”解決方案。王澤彩建議,針對小微企業依賴代賬服務的特點,通過代理記賬平臺倒逼其明確職責、提升合規意識;行政事業單位則需優先解決線下流程電子化問題,依托政務財務平臺提升管理效率。
標準的落地離不開技術生態的完善。王澤彩提出,需壯大第三方平臺服務,鼓勵開發OFD/XML格式應用程序,破除版式限制,提升用戶體驗。同時,強化區塊鏈等技術應用,保障數據安全。
陳志斌補充說,單位應抓住政策機遇,從電子憑證入手,逐步推廣至其他數據資產標準化,形成“會計數據標準化—數據資產開發—數字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的全面推廣,是會計領域向數字時代交出的一份“答卷”。從“紙賬”到“數賬”的轉變,不僅是工具的革新,而且是治理理念的升級——它讓會計從“后端記錄”走向“前端賦能”,讓數據從“沉睡資源”變為“生產要素”。
陳志斌表示:“這是一個典范,為全社會數據標準化開了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