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3月10日起,內蒙古自治區財政電子票據智能監管暨自動核銷業務在自治區本級、呼和浩特市及所轄旗縣區共21家用票單位試運行。試點內容覆蓋了自治區目前使用的10種票據的申領、開具、核銷、歸檔、檢查等全業務流程。自治區通過AI智能監管大模型,實現了對21家試點單位票據信息的秒級判斷及處理,系統可同時處理超10萬份數據,精準識別10類違規情形,大幅降低80%的人工審核工作量,實現財政電子票據監管從“人防”到“智防”的轉變。
構建雙重認證體系 筑牢用票安全防線
財政電子票據智能監管系統通過構建主體資質智能校驗與業務場景動態核驗的雙重機制,系統性提升票據抗風險能力。
強化主體資質核驗。基于智能識別模塊,財政電子票據管理系統能夠自動維護并核驗用票單位上傳的《事業單位法人登記證》《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等5類證書有效期,實現“到期即鎖定”的動態用票管控機制。用票單位更新證件并通過系統核驗后自動解除禁用,恢復票據使用。
強化人員身份核驗。打通密碼找回與數字證書掛失線上辦理渠道,用票單位在登錄頁面可通過短信驗證方式重置密碼或掛失,并同步鎖定該系統賬號開票功能,從而有效防范違規登錄、冒開票據風險。
優化業務辦理流程 減少用票單位負擔
為貫徹落實“簡政放權”轉變作風相關工作要求,自治區財政廳從“兩減一增”入手,減輕用票單位負擔,提高票據使用效率。
“減”流程環節。票據申領取消財政部門人工審核環節,用票單位按照“核舊領新”原則完成票據核銷后,即可重新申領票據,票據由系統自動審核發放。在線開票單位,不再單獨設置票據申領環節,實現票據即領即開;接口開票單位按照分次限量原則申領。目前,票據平均申領周期由3個工作日壓縮為秒級響應。
“減”附件重復上傳。針對行政事業單位資金往來結算票據、捐贈票據等佐證材料,減少《協會章程》等兩項資料重復上傳次數,刪除《開票申請》一項非必要資料。
“增”智能填單功能。通過接入人工智能,系統能夠自動解析用票單位上傳的附件資料等非結構化數據,并從中抓取關鍵要素回填票面信息,自動填充超50%的票面信息,使開票時間從3分鐘縮短至40秒,并有效減小人工錄入誤差。
創新票據監管手段 提高智能監管水平
為系統構建“事前預防—事中監控—事后檢查”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通過財政電子票據智能監管模型,實現風險隱患的實時感知、動態預警和即時處置,使所有可疑票據全部在事中被攔截處理,確保各類問題發現即被化解,從根本上破除“問題積壓—突擊整改”的被動管理難題。
財政電子票據智能監管模型基于“監管規則控制+附件資料分析”機制實現對不同票種申領、使用、核銷、檢查的全流程智能監管,有效解決電子票據監管要素提取難、人工審核效率低、風險預警滯后等監管痛點。
壓實各方主體責任 形成票據監管合力
財政電子票據智能監管厘清用票單位與財政部門責任。用票單位核對確認票據與業務資金流等數據信息后,提交系統自動核銷,操作留痕倒逼其強化內控;財政部門履行監督檢查職責,借助智能模型聚焦事后高風險研判,檢查異常票據,依據使用情況提需求,系統定制化篩查歷史數據,使檢查更精準。
自治區財政電子票據智能監管體系是科技創新驅動管理變革的實踐,推動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數據化治理轉型。下一步,自治區財政廳將總結試點經驗,優化流程、完善規則、提升系統功能,實現全區監管質效雙升,打造數字財政建設的“內蒙古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