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實驗教學是會計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實用型會計人才的有效途徑。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實驗模式、教材、內容、手段及師資方面就高職會計實驗室的建設展開探討。
【關鍵詞】 會計實驗室; 手工模擬實驗; 電算化模擬實驗
會計是一門強調實踐、應用的學科。高等職業教育旨在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實用型財會人才。然而,會計工作的嚴肅性、復雜性使學生難以在校外實習單位中進行填寫憑證、登記賬簿及編制報表等實際操作,也無法在短暫的實習期內了解企業財務部門各個崗位的具體工作情況。故筆者認為,建設會計實驗室,將財務部門的業務活動濃縮于事先設計好的會計模擬實驗資料中,使學生通過模擬實驗掌握會計實務中的各項技能,不失為一個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有效、可行的途徑。本文擬就如何在高職院校建立會計實驗室,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展開探討。
一、實驗模式
傳統的會計實驗模式往往以手工操作為主。然而,在這個信息化時代,電腦在企業財務工作中扮演著日趨重要的角色,很多企業已實現會計信息系統電算化。因此,為培養復合型的會計人才,在強調傳統手工模式的基礎上,會計實驗應逐步加強會計電算化模式。
筆者建議以企業一個會計期間(如一個月)的業務作為模擬素材,實行一套數據兩種操作,取得雙重效果。在手工模擬實驗中,要求學生掌握手工建賬、填制與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以及編制企業會計報表等技能;在電算化模擬實驗中,要求學生能熟練使用目前我國財會界較為主流的財務軟件如用友、金蝶等進行上述會計操作。對于有一定興趣及能力的同學,可進一步指導他們進行財務軟件的二次開發或使用國外主流財務軟件如ACCPAC進行會計處理。
二、實驗教材
實驗教材的質量是制約和影響實驗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學校應組織從事實驗教學研究的教師,選擇會計機構健全、內部控制良好、業務處理規范、業務類型齊全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業進行實地調研,搜集、整理模擬實驗所需資料,與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會計從業人員合作編寫會計實驗教材。要求實驗教材能真實、全面地反映被模擬企業的經濟活動。
三、實驗內容
在實驗內容上,針對目前模擬實驗中重核算、輕監督的問題,筆者建議在實驗資料中加入一些有問題的原始憑證,引導學生去發現并做出及時、正確的處理,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審核能力。鑒于不同行業在生產、經營與管理組織上存在較大差異,被模擬企業除了工業企業之外,還應涉及商品流通、房地產等行業,使學生畢業后能夠適應多個行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
四、實驗手段
應針對會計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特點,豐富實驗手段。實驗指導老師可采用多元化、互動性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其實際業務能力。
筆者建議將學生分成若干組。組內成員分別扮演企業財務部出納、制單、審核、記賬、成本核算及主管等角色,各司其職又相互協作,模擬財務部門的運作。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明確各會計崗位的基本職責,掌握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流程及原始憑證、其它會計憑證在各會計崗位之間的傳遞程序,還可通過錄像、卡通的形式演示操作性較強的會計業務,使教學更加生動、直觀。
五、實驗師資
從事會計實驗教學的教師不僅應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還應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中國職教師資狀況調查資料顯示,目前,高職院校中有近86%的教師是所謂的“三門”教師,即:家門-大學門-高職院校門,從企業調入的教師所占比例不足6%,從企業聘請的有經驗的兼職教師人數只占教師總數的8%。大部分財經類高職院校存在會計教師缺乏實踐工作經驗、實驗師資匱乏的現狀。
筆者認為學校應加強該方面人才的培養與引進。應鼓勵教師報考注冊會計師、金蝶認證講師(KCT)及用友ERP等資格認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為教師到企業實習創造條件,從而豐富教師的實踐工作經驗。此外,還可以從企事業單位聘請財務經理、財務總監等會計方面的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 提高技能水平。
目前,高職會計實驗室建設尚處于探索階段,學校應加強與其他院校及知名財務軟件公司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探討如何開展會計實踐性教學,培養理論與實務兼優的復合型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 張明瑜.高校會計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改革與創新[J]. 理工高教研究,2005,(Vol.24 No.6):95.
[2] 夏惠.高職會計專業實訓體系構想[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2):29~30.
[3] 由建勛.高職教師“雙通道流動”機制的構建[J].教育發展研究,2007,(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