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一、常見問題?
論文相關問題?
論文的研究背景和意義是什么?在撰寫過程中,你是如何確定研究方向的??
論文中運用了哪些理論和方法?選擇這些理論和方法的原因是什么??
論文的創新點體現在哪些方面?與同類研究相比,有何獨特之處??
論文的研究結論是什么?這些結論有何實際應用價值??
論文中數據的來源是什么?如何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針對論文中提到的問題,你認為還有哪些改進的措施和建議??
專業知識問題?
請簡述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
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如何有效進行成本控制??
企業進行投融資決策時,需要考慮哪些關鍵因素??
談談你對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應用的理解。?
如何防范企業財務風險?有哪些具體的應對措施??
工作實踐問題?
在你的工作經歷中,參與過哪些重大的審計項目?在項目中你扮演了什么角色?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解決的??
結合你從事的內部審計工作,談談如何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你在審計工作中,是如何確保審計結果的公正性和準確性的??
作為企業監事,你認為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重點應關注哪些方面的問題??
在處理復雜的財務或審計問題時,你的思路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常見問題
專業知識方面
財務分析與決策 :可能被問到如何運用財務指標(如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等指標)進行企業財務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給出合理的經營決策建議。例如,解釋杜邦分析法在實際企業決策中的應用。
預算管理 :包括預算的編制方法(如固定預算、彈性預算、零基預算等),如何確保預算的有效執行以及預算差異分析等內容。比如,闡述在面對市場環境變化時,如何調整彈性預算,并分析預算差異的原因。
成本管理 :涉及成本核算方法(如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控制策略等問題。例如,要求說明在制造業企業中如何通過作業成本法來精準核算產品成本,從而實現成本控制。
工作業績與成果方面
項目主導經歷 :被詢問在高級會計師工作期間主導的財務項目,如財務信息化項目建設、企業并購中的財務盡職調查等。需要詳細說明項目的背景、目標、自己在項目中的角色和貢獻,以及項目最終取得的成果。
財務成果與創新 :可能會問到如何通過財務手段為企業創造價值,如優化資金管理降低財務成本、設計創新的融資方案等。例如,解釋自己是如何利用金融工具(如遠期外匯合約、利率互換等)來降低企業的資金風險,從而取得財務成果的。
政策法規與行業動態方面
稅收政策解讀與應用 :要求解讀最新的稅收政策(如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增值稅改革政策等),并說明這些政策對所在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例如,分析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調整對企業所得稅負擔的減輕程度和對利潤的影響。
會計準則變化應對 :針對會計準則的更新(如新收入準則、新金融工具準則等),詢問如何在企業內部進行培訓、如何調整會計核算方法以及如何應對準則變化帶來的財務報表列報和披露的改變。
研究論文與專題報告方面
論文選題與研究深度 :如果提交了研究論文,答辯專家可能會對論文選題的意義、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結論的可靠性等方面進行提問。例如,如果論文是關于 “大數據在財務風險預警中的應用”,會問到數據來源的可靠性、預警模型的構建過程和準確性驗證方法。
專題報告的實踐價值 :對于提交的專題報告,關注報告中提出的問題是否具有代表性,解決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在 “企業內部控制缺陷與改進措施” 的報告中,會要求詳細說明如何識別內部控制缺陷,以及改進措施在實際工作中的實施效果。
二、注意事項?
答辯前準備?
熟悉論文內容:對論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結論等進行全面梳理,確保對每一個細節都了如指掌。可以準備一份論文大綱,方便在答辯時快速回顧。?
復習專業知識: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實踐,復習相關的會計準則、財務管理、審計等專業知識,應對可能出現的專業問題。?
準備常見問題答案:提前預測答辯委員會可能提出的問題,并準備好簡潔、準確的答案。對于論文中的難點和爭議點,要提前想好應對策略。?
模擬答辯:可以找同事或朋友進行模擬答辯,通過模擬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如表達不流暢、思路不清晰等,并及時改進。?
準備材料:攜帶論文打印稿、相關的參考資料、筆記本和筆等,以便在答辯過程中查閱和記錄。?
答辯過程中?
儀態得體:衣著整潔、得體,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回答問題時要面帶微笑,眼神與答辯委員會成員進行交流。?
聽清問題再作答:在答辯委員會成員提出問題后,要認真傾聽,確保完全理解問題的含義。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禮貌地請對方重復或解釋。?
回答簡潔準確:回答問題時要抓住重點,條理清晰,避免冗長和無關的表述。語言要準確、規范,使用專業術語。?
實事求是:對于自己不知道或不熟悉的問題,不要試圖回避或編造答案,應如實說明,并表示會在后續進行學習和研究。?
尊重答辯委員會:虛心聽取答辯委員會成員的意見和建議,即使對某些觀點有不同看法,也要以平和的態度進行溝通和探討,不要發生爭執。?
答辯后?
感謝評委:答辯結束后,要向答辯委員會成員表示感謝。?
認真記錄意見:對于答辯委員會提出的修改意見和建議,要認真記錄下來,以便在后續對論文進行修改和完善。?
調整心態:無論答辯結果如何,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如果通過答辯,要總結經驗;如果未通過,要找出原因,積極改進。
注意事項
答辯準備階段
熟悉材料 :對自己的高會評審申報材料(包括工作業績報告、論文或專題報告等)要爛熟于心,能夠準確、清晰地闡述其中的內容。可以制作思維導圖,梳理材料中的關鍵點和邏輯關系。
知識更新 :在答辯前要對最新的財務法規、會計準則和行業動態進行了解和學習,避免在答辯過程中出現知識陳舊的情況。可以訂閱相關的財經報紙、雜志,關注官方網站發布的信息。
模擬答辯 :進行模擬答辯,邀請同事、同行或者導師作為評委,模擬真實的答辯場景,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在模擬過程中,注意記錄自己出現的問題,如回答不準確、邏輯混亂等,并及時改進。
答辯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儀表與態度 :保持整潔、得體的儀表,展現出專業的形象。在答辯過程中,要態度謙遜、誠懇,尊重答辯專家。當專家提出問題時,認真傾聽,不打斷對方的提問。
回答問題技巧 :
先簡要概括問題,確保自己理解準確,然后有針對性地回答。例如,“您是問我如何應對匯率波動對企業財務成本的影響,我將從匯率風險識別、套期保值工具的運用等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回答要邏輯清晰,可以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先簡要介紹觀點,然后詳細闡述,最后總結強調重點。例如,在回答關于成本控制策略的問題時,先總體說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再分別從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環節詳細說明具體的控制方法,最后總結這些方法對企業成本降低的作用。
語言要簡潔明了,避免使用過于復雜的句子和專業術語。如果需要使用專業術語,要進行適當解釋。例如,在提到 “經濟增加值(EVA)” 這一概念時,可以簡單解釋為 “它是衡量企業真實經濟利潤的一種指標,計算公式為稅后凈營業利潤減去資本成本”。
時間把控 :注意回答問題的時間,不要過長也不要過短。一般每個問題的回答時間控制在 3 - 5 分鐘左右。如果專家沒有進一步追問,可以簡潔地結束回答。
答辯結束后
整理思路與總結 :在答辯結束后,對整個答辯過程進行回顧,整理自己的思路,總結經驗教訓。對于在答辯過程中發現自己沒有回答好或者不清楚的問題,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為今后的工作和職稱評審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