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海鷗 西昌學院經管系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目前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財務管理本科教育的一些思路,即:轉變教育觀念,明確的教育目標;改革過時的教學內容,調整不合理的課程體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加強教學和實踐的結合。
[關鍵詞] 財務管理教育 素質教育 本科教育
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財務管理日益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很多高校也相繼設立了財務管理專業,由于財務管理專業是一門練合性很強的專業,對教師的教學要求很高。而目前我們的專業教育還不能完全達到培養目標要求,面臨著如何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改革過時的教學內容、調整不合理的課程體系、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
一、明確培養目標,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注重素質教育
教育部規定要求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以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隨著經濟發展,資金運動變得紛繁復雜,籌資、投資活動對向多樣化、決策規劃影響因素復雜化和難以把握的風險都導致財務管理活動難度極大、專業性極強日益成為管理的重點,要求財務人員具有相當專業能力——新專業知識獲取能力、職業判斷能力和應用能力,另一方面,管理活動也是處理人們經濟利益的活動,財務人員除了會計業務能力以外還必須表達和交流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業務開拓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重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應是財務管理主業教育的重要特點。
二、改革過時的教學內容,調整不合理的課程體系
目前,我們的教學還存在內容不夠全面,課程體系不夠合理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缺乏理論依據,課程體系不合理
由于專業設置過細,專業技能教育課程比重過大,擠占了擴大學生知識面和介紹相關的經營管理知識為主要內容,而學生素質教育必須的一般教育和專業相關課程,不利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課程教學內容與現實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和決策的多樣性相去甚遠,不能綜合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職業道德、團隊精神等內容就幾乎是空白。這種不完善的教育模式導致的學生對事物觀察、分析能力差,缺乏團隊協作精神等,都顯示出教學內容安排失當,不利于學生素質和能力培養。
(二)各課程之間缺乏必要聯系,特別是專業相關課程與專業之間銜接不足,使學生知識相互割裂,不能融會貫通掌握專業課程,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受到限制。
針對上述問題,財務管理本科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應作適當調整:
為了增強學生對財務管理專業的全面認識,培養學生職業的興趣,我們可以在一般教育課前開設類似課程,其內容應包括專業歷史、發展、未來及面臨的問題;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和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從一體化角度介紹學科結構體系,使學生對未來職業有較全面的了解,明確學習方向,培養專業認同感和學習興趣。
在課程體系的設置分為專業會計課程、一般教育課程和專業相關課程,除了強調專業課程教學外,還應適當加強一般教育課程和專業相關課程的設置。其中:一般教育應以拓寬學生知識面和激發求知欲為主,培養學生聽、講、寫作能力;使之掌握科學研究的正確步驟,具備調查、分析和抽象思維能力;培養與人溝通、交流能力,具備團結協作的精神;
專業相關課程應擴大涵蓋范圍,力圖使各課程的知識相互補充、互相啟發,并應嘗試加入從一體化的角度分析管理者應如何整合資源,發揮管理職能方面內容,以擴展學生經營管理知識,使學生有較全面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面對復雜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
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加強會計教學和實踐的結合
在教學中應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能力:
(一)課堂教學中改變教師授課為主的教學方法,學生應從被動的接收知識轉化為主動參與教學。
在課堂上,教師介紹教學的主題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組織研討,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創造型思維及創新能力。
嘗試改變專業課程完全獨立,各教師分科教授的方式,把一些相互關聯的業務過程,如: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稅法、經濟法的部分內容,由一組教師協作共同傳授,使學生把各門專業課程聯系起來,對業務過程有一個全面理解和認識。
(二)案例研究和分析應是教學的重要手段
案例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好工具,它可以將復雜多變的經濟社會、環境真實、全面的模擬反映出來。案例分析可以采用教師引導和啟發學生學習,一定要高屋建瓴、簡明扼要,主要是理清頭緒、解析難點、啟發思考,學生個人研究和小組集體研討,以口頭表述或者是分析報告等多種形式反映分析結果。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鍛煉其表達、寫作的能力和協作精神。
(三)加強本科生實踐環節教學
由于財務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開拓學生的思維顯得尤為重要,與實業界加強聯系,邀請資深從業人員座談、開辦講座;共同進行調查研究,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理解其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另外,在校內可進行會計、審計、財務管理、金融、法律模擬試驗,通過充分、細致準備的模擬實驗也可全面、完整地把分散、獨立的專業知識統一起來,使學生的實踐技能得到鍛煉。
(四)財務專業教材應體現專業特點,精心構建教材體系
目前許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所用的教材與其他,專業(如會計、金融、財稅、國際貿易等)教學所用的教材沒有本質的區別,無法體現這一專業的教學特點和教學要求,應引起重視并加以改進。財務管理專業的教材建設應遵循“基本知識一應用技能一理論研究”的思路進行,構建適當的教材體系。
總之,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的出發點,而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專業教師不斷進取,更新知識,花更多的精力去搜集大量教學資料,整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為社會培養大量合格的后備人才。
參考文獻:
[1]姚正海,梁棟楨,《關于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思考》《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第6期 20O2年12月
[2]吳樹暢,《論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學報》2001年9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