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和信用擔保問題長期困擾著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解決這一問題對中小型企業長期穩定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積極作用。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信用 擔保
作者簡介:方輝,男,助理研究員,從事經濟管理研究。
中小型企業,絕大多數基差底薄,資金實力先天不足。期盼得到國家金融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但結果是成效甚微。甚至鋌而走險,出現民間拆借盛行,典當行業吃香,地下錢莊、非法集資屢禁不止的現象。“融資困局”困擾著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為實現中小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針對融資難和信用擔保問題,應充分發揮金融在現代經濟中“核心地位”的功能作用,多方采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一、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成因分析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經營靈活,拾遺補缺,形式多樣,吸納了城鄉大量勞動力。在技術創新、結構調整、管理體系、制度創新、滿足消費需求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但由于中小企業所處地位和經濟基礎等先天原因,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具有更多的困難和束縛。最突出的是經濟基礎薄弱,地方財政資金不足,融資困難,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主要原因有:
(一)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一是本錢少,底子薄,自我積累有限,技術含量低,缺乏市場競爭力。二是企業經營機制落后,責任約束弱,缺乏自我發展的動力。三是多數企業仍以粗放式生產經營為主,技術水平和生產設備落后,勞動生產率低,物耗能耗較多,缺乏管理和技術人才。新產品開發困難,企業自身經濟能力有限,而費用支出較多。
(二)從金融銀行來論,國家“抓大放小”爭取以效益較好的大企業為主要客戶對象,以獲得穩定的規模收益。近年來國家與地方政府注重于抓重點大企業,使這些企業在貸款來源上能夠充分得到保證。而中小企業面臨生產經營資金來源不穩定。銀行強化信貸資金管理,對貸款更加謹慎,貸款的條件更加嚴格,貸款的責任更加明確,貸款的環節更加復雜。同時,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不重視,服務于中小企業的主動參與意識不強,對經濟發展的適應能力差,不愿承擔風險。有些中小企業因種種原因逃債、賴債、甩債,而社會又缺乏一個有權威、高效率、卓有成效的資信評估、監控、處罰、風險轉移機制。再加上組織制度和經營行為不規范,管理者素質差,財務缺乏透明度。經營風險和人為風險使金融機構和其他投資者望而止步。因而不愿介入或不夠重視。
(三)從政府角度來講,企業改制以后,對中小企業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近幾年,政府采取“抓大放小”的政策,為搞活國營大中型企業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在搞活中小企業、提高資金融通方面,卻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采取優惠的扶持政策,建立相應為中小企業的貸款進行擔保、保險的機構,這在客觀上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和融資能力。
二、對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的對策
現代經濟是一種誠信經濟。信用關系的正常運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本金回流和價值增值的基礎。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最根本癥結在于缺乏信用保證。投資風險太大,企業要獲得金融支持,必須具備相應的信用條件,提升信用水平。同時國家應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解決融資難問題。
(一)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擔保體系的制度性缺陷
1.擔保機制分散化,規模小。從經濟發展狀況來看,企業小型化、分散化、粗放落后是我國中小企業的基本特征,而擔保機制主要是政府的機關部門,如經貿委、財政局、鄉鎮局,工商聯等各機構,其章程、擔保和管理體制也存在差別。在政府財力資金本來就有限的情況下,又分散出資只能解決小問題小困難而解決不了中小企業的實際資金需求。少有實質性的改觀和突破。
2.缺乏資金補償機構,政策性擔保機構是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主要支柱。政府收取的擔保費很低但地方資金來源有限,缺乏后續資金注入及補償機制。
3.缺乏風險分散機制。一般來說,為了分散和規避風險,擔保機構不進行全額長期擔保。按國際經驗和我國實際擔保比例一般為70%~80%,其余部分由協作銀行承擔。而我國缺少明確的制度規范,再加上中小企業自身原因,很難得到銀行信任。許多銀行都將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轉嫁給了擔保機構。這樣不僅造成擔保機構責任與能力的不對稱,也弱化了銀行的信貸評估,加大了整體風險,嚴重制約著擔保機構的發展和擔保業務的開展。
4.擔保業務單一,期限較短。目前我國多數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的擔保在一年或兩年之內,擔保業務基本上僅限于流動資金。很少有設備、機器、技術改造之類的長期貸款擔保。
(二)規范中小企業體系發展的對策
1.中小企業自身改造提升與金融服務創新相結合。融資難表面上是資金問題,實質上反映出資源配置機制的轉變過程中,政府、銀行、中小企業如何有機結合融入到新的市場金融體制中去,需要用新的思路和措施加以解決。
2.提升中小企業的信用度。
誠信原則是中小企業融資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最根本癥結在于缺乏信用保證,故難獲取金融支持,企業本身應采取措施提升信用水平。
首先中小企業應采取靈活多樣的經濟體制,增強市場競爭力。從根本上提高信用度。建立符合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組織形式,圍繞適銷對路的產品,強化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管理,展示中小企業蓬勃生機和發展潛力,使投資者和放貸人看得清,有信心。
其次,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擔?;鸹驒C構,分散金融風險,為擔保抵押金不足而又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商行貸款提供信用保證。擔保機構的形式可以根據情況靈活多樣,為政府出資組建擔保基金,銀行提供配套專項貸款;還可以由政府、企業共同出資組建擔保機構。第三是實施貸款保險,支持企業融資,將具有發展前景和潛力的企業挖掘出來。不要任其自生自滅,通過個人資金和政府資金鋪底,商業性資金配套,吸納民間資金參與等辦法來推動發展,形成個人金融、政策性金融、商業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優勢互補的融資體系。
3.加強融資和資金管理體系,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
解決融資渠道不暢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把貸款融資和企業財務管理結合起來,理順和加強銀企聯系。投資和貸款的正常發放和回收,努力盤活資產。銀行幫助企業選擇適合的融資方式,這樣既有利于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緩解融資難,又有利于商業銀行和投資人在充分了解客戶的基礎上擴展業務,防范信貸風險。
構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離不開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個方面的整體配合、相互協調、聯動互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金融服務的意義不僅僅是資金量上的支持,更要注重對企業融資能力的培育,發揮金融的資金服務和資金引導的雙重功能;金融服務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并且會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中小企業現代經營管理》,劉偉東,2002年7月
[2]《從市場結構看國有小企業的意義》,呂方,1999年
[3]《中小企業如何適應競爭環境》,朱麗芳,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