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的發展有三大支柱:信息、物資和能源,其中信息是第一支柱,而會計信息系統則是整個經濟信息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會計不但具有管理經濟活動的功能,而又有提供和管理信息的功能。會計主要是通過價值核算,全面反映企業的經濟運行情況,為經濟決策服務。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現代經濟管理中,沒有準確、及時的會計信息,就沒有正確的經濟決策與控制。經濟發展到今天,會計信息的管理已成為當務之急。過去我國對會計信息采用多頭管理,各為己用的體制。實踐證明,這種管理體制不利于在經濟管理中充分有效地利用會計信息。今后,可設想,由新成立的會計局這種專門機構來管理會計信息,也就是說會計局應成為會計信息的管理中心,以有效地提供內容齊全、指標統一、準確無誤的會計信息,為經濟管理和發展服務。
會計局在建立會計信息中心時應正確處理如下幾個關系:
第一,報表信息與原始數據的關系。
會計報表是總括帳簿里的會計資料,提供會計信息的文件。目前,企業外部用戶主要利用這種信息與其它信息來進行決策與控制。因此,會計局在建立會計信息中心的初期自然應從收集、整理、提供此類信息入手。但我們還應看到,信息中心的工作停留在這種概括信息上是不夠的。具體的報表用戶在進行重要項目的決策與控制時,還需要進行更復雜的經濟分析,需要利用更詳細的信息。因此,會計信息中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還應收集、整理、提供更為詳盡的數據,便于用戶在分析時各取所需。
第二,報表信息與分析性數據的關系。會計報表信息—般都是絕對數,不利于作較高層次的分析,尤其是單位間的比較分析。會計局應設計以各單位提供的報表信息為基礎的分析性指標,拓闊會計信息的利用范圍,以利于微觀與宏現經濟決策與控制。
第三,會計信息與非會計信息的關系。
會計局的信息自然應收集、整理、提供會計信息。但不能囿于此,而應適當提供部分非會計信息,因為這些信息,或有助于人們編制相對的會計指標,或有助于人們全面、正確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
第四,匯總信息與個體信息的關系。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國家的經濟計劃與控制在整個國家的經濟運行中仍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便于國民經濟計劃的制訂與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會計局應承擔起將個別企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加工整理成匯總信息的任務。所謂匯總就是將反映個別企事業單位經營活動和經濟狀況的會計信息,加工、整理和匯集成反映整個國民經濟或某一個部門經濟總體狀況的信息。會計信息匯總工作以往財政部門也在做,今后各級會計管理部門應不斷完善之。另一個方面,我們還應清醒地認識到,根據改革的總目標,國家將逐步下放經濟管理權限,讓企業管理人員根據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的經營目標,決定企業供產銷,人財物。管理人員在決策過程中,不但要依據國家的經濟計劃與國家所提供的宏觀經濟信息,而且要利用單個經濟組織的信息。根據改革開放的發展趨勢與各國的經驗,單個經濟組織的信息今后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除匯總信息外,會計局應收集、整理、并向社會提供單個經濟組織的信息。
第五,共享與保密的關系。
我國企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一向是保密的。使用者十分有限,化相當高代價產生的信息未得到充分利用。根據“服務、促進”的宗旨,會計局不僅要想方設法,匯集、整理信息,而且要千方百計,使信息得以共享,使其微觀與宏觀經濟管理充分發展利用。要使用戶能十分方便地接近并取得所需的信息,要不斷總結用戶的需求,設計符合廣大用戶要求的信息輸出方式,誘導用戶有效利用信息,促進經濟決策與控制。要廣泛宣傳開放信息的效益,封閉信息的危害。同時應注意到,從保護市場競爭中各方利益,維護正常經濟秩序的需要出發,信息仍應在一定程度上加以保密。
建立會計信息中心,是政府會計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為迅速有效地實現這一突破,需要借助于計算機這一現代信息收集、整理、傳輸工具。否則,會計局的大量人力整日將被困于信息收集、整理、匯總工作。根本談不上正確處理上述五種關系。為處,會計局要加強對企業和會計局本身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在調查研究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制定會計電算化發展規劃。要逐步完善會計電算化管理的制度和辦法,組織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經驗交流、推動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健康發展;要積極推動研究科學、適用的會計軟件和計算軟件,促進會計軟件的通用化、商品化和計算機硬件的專門化;應當根據工作需要和客觀條件,循序漸進。要采取多種形式和方法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