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一:超前推行理想化運做模式,超越了現實的可能。國有企業現有模式及其內外部環境,決定著中國國有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只能是逐步分階段推進,不可能作迅速地徹底的改變。
其二:企業信息化管理建設需要大量繁多的內部優化整合工作,決非一個優質方案即可輕松實現的,麥肯錫對此考慮明顯欠全!
其三:企業領導者的決心和實際支持力度的不足,國有企業任何改革方案如何得不到領導,特別是一把手的堅定支持,都不可能獲得最后的成功!
其四:企業信息化管理建設是一個跨職能跨部門的復雜系統工程,因此必須成立一個具有足夠控制能力和協調能力的項目管理小組,長期的推行該項目實施,并不斷作策略性或方法性的調整。特別是項目管理小組主管必須具有絕對足夠的權限,對企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深刻認識和完善的系統思維模式,否則,整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進難以持續。
其五:國有企業個人權利式管理模式難以徹底和短期內改變,而這跟企業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根本性沖突的。
其六:麥肯錫對中國國有企業的認識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和書面上,尚無可能認識到許多無形的卻是深刻影響企業運做的東西,因而在系統設計時結合實際情況顯然不足。
其七:實達人員對企業信息化管理模式地認知程度,實達員工已經熟悉原有地企業管理方式,要使其轉變為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需要作大量細致深入的工作,決非一兩次培訓講座就可以解決的。管理中最難改變的就是人的習慣。
其八:中國目前企業外部運做環境不成熟,決定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企業,并不能象國外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企業高效運作。
其九:市場競爭的壓力迫使實達過早放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轉變,國外企業信息化建設往往要歷時2、3年才能發揮其高效的效益,而實達“功利主義”比較嚴重。
其十:企業的基礎管理的好壞對企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也影響很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轉變的進度和難度。而國有企業的基礎管理薄弱則是一個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