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會計報》:國際上目前有很多貿易壁壘,您認為綠色壁壘有無其特殊性?孫興華:所謂綠色壁壘,就是綠色貿易壁壘,主要包括技術壁壘、包裝壁壘、衛生壁壘等分支。比如對環保技術標準要求高,在綠色包裝方面要求必須可易于回收再生使用等。咱們國家企業生產的很多農產品、服裝、家電等因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不符合對方要求,遭遇到了被拒或征150%-200%稅的情況。
講到特殊性,就是“環保”這個理由相當正當,是各國都很關注與支持的話題。于是,假借環保之名來行貿易保護之實的情況也應運而生。
《中國會計報》:面對綠色壁壘,企業應當持怎樣的態度?該如何應對?孫興華:首先,要正確面對差距、練好內功。加強ISO14000的環境管理認證,生產無公害的綠色產品,減少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更新生產流程,加強清潔生產流程的管理,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產生,這是最重要的。
其次,要樹立企業對社會的環保責任理念,實行環境會計核算,從根本上改變傳統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核算方式,不能只把目光放在“人造財富”上,而要尋求真實的綠色財富核算。
再其次,面對綠色壁壘要積極應訴,遇到貿易保護主義對企業造成利益損害的反傾銷稅,也要敢于 訴訟,據理力爭為自己爭取權益。
最后,我國也應該制定自己的綠色技術標準,提高準入門檻,拒絕有毒有害洋垃圾進入我國。
《中國會計報》:目前我國企業對環境會計的了解程度高嗎?孫興華:很不夠。有一些大型企業很重視環境會計,有環境信息披露行為,可以適應國際上的環境標準,如中石油、中石化、海爾等。但大部分企業沒有認識到環境會計的重要性,尤其是涉外進出口企業。
《中國會計報》:您認為目前環境會計業務中的最難點是什么?孫興華:是貨幣的計量。貨幣能計量的會計才反映,貨幣不能計量的,會計就不反映。這也是接下來我們要研究和解決的很重要的問題。
《中國會計報》:企業在遇到綠色壁壘時才會想到要提高環保標準,您認為如何才能讓重視環保成為企業的一種習慣呢?孫興華:只有通過不斷宣傳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加強環境審計監督立法,才能達到統一要求。作為企業來講,有必要出具環境會計報表披露的綠色責任。尤其是上市公司,股民有權知道企業未來的環境風險有多大。應該有類似會計師事務所這樣的中介機構,對企業的環境信息進行鑒證。
另外,一些相應的法規要跟上,要提高企業的環境違規成本。實際上,通過環境審計減少環境成本也就相當于增加了利潤,還可以幫助提升企業的公信力和信心,使企業得到一個公平的綠色估價商譽。所以,應對綠色壁壘,企業需要環境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