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高級經濟師論文 > 資產減值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影響

資產減值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影響


  【摘要】新《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將對上市公司的短期利潤產生很大影響,本文對此作一介紹。
  
  對于大部分上市公司來說,原會計準則中計提“八項準備”是一次夯實資產的舉措,擠去按過去會計制度“合法”存在的水分。但是,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將資產減值準備作為利潤調節的一個工具,資產減值對上市公司的利潤和會計核算造成巨大的影響。2006年2月,我國財政部會計司發布了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勵其他企業施行。新準則的實施,將結束這一游戲,并對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利潤在短期內產生較大影響。
  
  一、新舊準則對資產減值規定的比較
  
  (一)新準則發布的背景
  舊《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可以計提 8 項減值準備,并且在以后的會計期間當減值因素消失時可以轉回以前期間計提的減值準備。某些上市公司正是利用這一規定大玩“減值沖回”游戲,利用減值準備調節利潤。尤其是近幾年,上市公司通過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操縱利潤的問題十分嚴重,“準”ST公司利用減值準備的計提和沖回避免被ST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如果連續三年虧損將被證監會特別處理,即被戴上“ST”的帽子。所以上市公司在第一年虧損后,往往在第二年大甩包袱——計提大量的資產減值準備(其中不乏濫用謹慎性原則,多提減值準備的現象),導致第二年巨虧,第三年又以各種理由轉回大量的資產減值準備,造成盈利假象,從而保住公司不被ST。除此之外,業績好的公司也利用減值準備來平滑各年間的利潤。為了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整治上市公司濫用減值準備的現象,財政部專門制定了此項《資產減值》準則。
  
  
  (二)新舊準則對資產減值規定的比較
  舊準則體系中沒有單獨的資產減值準則,只是在各項具體資產準則如《存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準則中對資產減值作了相關規定。而此次全面修改準則體系時則單設了一個《資產減值》準則,主要用來規范企業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和相關信息的披露。
  
  二、資產減值準備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一)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以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為例。在過去的會計制度中,無論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有多高,即使固定資產價值已大幅下跌,只要固定資產是按歷史成本計價的,并按規定計提了折舊,會計報表中反映的固定資產余額遠遠異于現在的價值也是符合會計制度規定的。如果計提減值準備,公司應預先將固定資產賬面價值高于可收回金額的差額作為“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出來,計入營業外支出,這樣,資產負債表中固定資產的余額更能反映其現在的狀況。
  
  (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利潤表的影響
  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都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增加當期費用,減少資產,減少當期利潤。如果少計或不計減值準備就會減少當期費用,增加資產,從而虛增當期利潤。不同資產項目的減值準備,在提取時所計入的損益類科目各不相同。根據新會計制度的規定,管理費用是企業的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投資收益是企業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減去發生的投資損失和計提的投資減值準備后的凈額。也可能提供一些并不能實現的損益,使利潤表項目出現另一種失真。
  
  三、資產減值準備對上市企業影響的實證分析
  
  新準則體系已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施行,以后逐步向其它企業推廣。新會計準則中重要條款的變化不但將對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業績產生較大影響,有些甚至會提前影響到2005年和2006年的年報。按照新的會計準則,“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長期資產的減值準備從2007年開始計提后不能沖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后,再進行會計處理。這條新規定截斷了上市公司調增利潤的一大途徑。因此,上市公司利用計提手法調節利潤將越來越難。一些“隱藏利潤”的行業和相關公司,有可能在2006年將減值準備突擊沖回,使2006年利潤“一飛沖天”。否則2007年執行新會計準則后,這些“隱藏利潤”將再也沒有機會浮出水面。
  從上市公司實際計提的減值準備來看,一些公司的減值準備占當期利潤的比例相當大,有些甚至超過了當期利潤。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股票池”中的300家被重點關注的上市公司中,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三項合計數占公司2005年中報稅前利潤的比例達到20% 以上的公司不在少數。
  
  以 G 華新(600801)為例,公司近幾年計提減值準備的情況非常不規律。至2005年6月30日,公司共計提各項減值準備合計157 982 984.62元,其中流動資產減值準備49 945 576.06元,僅占各項減值準備總額的31.61%;而長期資產減值準備合計108 037 408.56元,占各項減值準備總額的68.39%。也就是說,2007年開始實行新會計準則之后,這三分之二的減值準備都將不得轉回。
  
  由表3可以看出:G華新公司2003年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情況相對比較平穩,但2004年卻猛增到2003年的近四倍。之所以會產生如此突變,筆者認為,不排除資產確實減值的可能性,但公司以此作為利潤調節手段的可能性更大。因為華新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水泥生產、銷售的專業化公司,而自2003 年下半年以來,投資大幅增長,拉動了對水泥的需求,從而導致華新公司的業績也突飛猛進,為了平滑利潤,盡可能較長時間地維持其良好的市場形象,公司在該年計提了大量的減值準備,此舉可謂“一石兩鳥”:一來平滑了公司當年的利潤,有利于穩定公司股價;二來也為以后業績不良年度通過轉回資產減值準備調增利潤做好了鋪墊。但新準則既然規定減值準備不得沖回,那么華新公司在前期計提了大量的減值準備之后,可能就會利用2005和2006這最后的兩年陸續沖回部分減值準備,也在投資降溫的大背景下,為公司業績“錦上添花”。
 總而言之,自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以往年度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將不得沖回,因此,2006年被視為歷年減值沖回的最后期限。對于以前年度已經計提足夠減值準備的上市公司來說,可能會在2005和2006年平穩地沖回以前年度計提的減值準備,而那些沒有計提足夠減值準備的上市公司可能就會抓住 2005年這最后一根稻草,以各種名目增加計提減值準備,以備2006 年轉回以調節利潤。因此,新準則不僅會影響2007年的利潤,也會對2006年的利潤產生很大沖擊。
  事實上,資產減值準備是把雙刃劍。在一些企業信譽不好、債務負擔沉重、市場價格不穩定、技術進步較快的情況下,具有極大的好處,能夠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清楚再現企業真實客觀的一面,既遵循歷史成本核算原則反映有關資產的原始成本,又依據謹慎原則反映有關資產的現時成本,便于財務報告的使用者了解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做出合理的判斷決策,這也是實施資產減值準備的基本目標和客觀要求;但同時也帶來了另一大隱患,即為一些人做假賬、粉飾財務報表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其直接后果是使會計信息失真,使財務報告的使用者無法了解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導致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
  
  四、加強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準備的財務管理
  
  從現階段看,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會計控制不僅具有規范企業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防止并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對于提升現代企業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經營目標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會計人員提高自身職業道德,嚴格自律性管理
  會計人員不僅要精通業務、勝任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保證匯集信息的真實、可靠,對需要反映經濟業務的判斷和表達應當基于客觀的立場,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嚴格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會計實務中,業務素質、本位利益等諸多方面的原因會使會計人員提供的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自律性管理迫在眉睫。
  (三)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強化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
  目前,一些企業利用會計手段調節會計數據的行為,不僅使企業喪失了誠信,而且也使會計的信譽受到了挑戰。會計制度的意義不僅在于其被實施的頻率,還在于它的威懾作用。對于參加會計資料造假的相關違法主體,不僅要明確法律責任,還要提高法律責任的威懾程度。我國目前企業會計數據失真問題的日益嚴重與其法律責任的威懾效果低下有著極大的關系。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執法必嚴,才能真正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打擊利用會計手段造假的行為,保證企業正常運作,維護公眾利益。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