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文章在探討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提出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2008年,我國將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緊縮的貨幣政策。隨著我國貨幣政策的緊縮,利率的上漲,使得許多高度杠桿經營的企業因利息費用負擔過重而產生財務風險。如果企業能夠適當做到財務規劃,將財務風險加以科學管理,使企業在本業的經營上發揮更大的效益,提高核心競爭力,而不必分心于財務風險上,企業的總體經營績效會因此得到極大的提高。因此,必須特別注重財務風險管理。
一、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
(一)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背景分析
當前,我國企業已經進入了高財務風險時期,發展趨勢令人擔憂,預防和解決財務風險的任務日益緊迫,應充分認識到各種風險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一是產業風險。我國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對民族工業的過度保護,削弱了國內產業及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和發展潛力,損害了我國企業和產業的長遠利益,形成大范圍的生產過剩局面,帶來了不應有的隱形經濟危機。二是資產風險。資產風險,包括資產質量風險,如不良資產(三年以上應收賬款、長期虧損的對外投資、長期閑置的存貨和固定資產等)比例失調;資產結構風險,如流動資產與固定資產的比例失調、速動資產比率失調等。三是決策風險,決策風險指選擇不同的財務會計政策的風險和進行近、中、遠期財務情況預測(引導經營行為)偏差及財務決策失誤的風險。企業領導人的瞎指揮、亂拍板導致了大量工程今天上馬,明天下馬,半拉子工程和胡子工程比比皆是。四是監管風險。政府對資本市場的監管存在著明顯的職能錯位問題,其結果必然是行政命令扭曲市場機制,嚴重制約了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 對財務風險的認識、防范和控制的研究已成為企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概念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不能實現預期財務收益,從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由于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所以財務風險的存在無疑會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企業是由諸多因素組成的綜合體,但其主要是一個經濟組織,其主要目標是經濟目標,表現在財務上就是企業財務目標。企業經營的財務成果與其財務目標相偏離的狀況就是企業的財務風險??梢远x為,影響企業不同層次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不確定因素作用而使財務狀況和財務目標產生負面偏離的可能性。 因此,企業財務風險又可以定義為:企業經營過程中由于內部不確定風險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實際財務狀況與財務目標發生負面偏離的可能性。企業內部風險因素在企業財務風險問題中起著更直接、更關鍵的作用,外部風險因素只有通過內部風險因素才能起到作用,才能促使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企業內部風險因素與企業組織結構、管理模式等制度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企業內部風險因素的可控性較強,在文中筆者主要論述企業內部風險因素。
(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目標
1.企業財務管理觀念必須全面更新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改變。國際互聯網的發展,信息、衛星通訊等新技術的創新,改變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概念,企業的財務管理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企業要以全新的理財觀念和現代化的財務管理觀念進行理財,要有以人為本的觀念、信息觀念、風險理財觀念、知識化理財觀念、知識資本觀念、競爭與合作相統一的觀念。
2.企業財務管理效果必須做到最優化
在具體的生產領域,企業財務管理效果的最優化具體表現在注重三效的提高上,即注重經濟效益的提高、注重經濟效果的好壞,注重經濟效益的提高。在管理意識上,要有效益意識、戰略意識、市場意識、改革意識、競爭意識、開發意識、時間意識、人才意識、科技意識、質量意識、名牌意識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3.企業財務管理要更加科學化
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將管理理念從基礎型、開放型向發展型轉變。管理不僅僅是一個物質技術過程或是一種制度安排,更是與社會文化、人的愿望、人的激情、意志等精神物質所密切相關的。在管理中要樹立開放的觀念、合作的觀念、信息的觀念、創新的觀念、競爭與和諧的觀念。
4.企業財務管理對象要以有形生產要素為主轉向以無形生產要素為主
隨著社會財富生產過程和結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識等無形生產要素對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舉足輕重,因此任何企業都必須重視知識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迅速將知識轉化為直接生產力。
5.企業財務管理要更加重視規避風險
在新世紀里,規避風險和獲取收益是企業財務管理必須同時考慮的兩大方面。企業規避財務風險的關鍵在于:提高企業財務實力;培養具有經營風險意識的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建立科學有用的財務預測和風險監控機制。
6. 要根據知識經濟的要求,建立健全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管理體系
企業財務管理要服從和服務于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一切以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經濟效益為目的。要使企業財務管理貫穿企業經營全過程,覆蓋企業經營的全方位,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新要求,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企業財務管理變革的要求。
(四)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分類
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分類有許多種,本文將財務風險分為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并對內部風險進一步分類進行討論,目的在于探討從企業制度建設的角度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可能性。企業內部財務風險分為以下兩類。
1.按企業財務管理層次分為所有權級財務風險和經營權級財務風險
(1)所有權級財務風險。所有權可以分為終極所有權和派生所有權。 所有權級財務風險就是企業所有者面臨的影響其財產增值和安全的風險。所有權級財務風險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與其它層次的企業財務風險相比,所有權級財務風險具有統御性。二是與其它層次的企業財務風險相比,所有權級財務風險更具有結果性。三是與其它層次的企業財務風 (2)經營權級財務風險。經營權是現代產權制度中與所有權相對的另一項重要的財產權利,經營權是所有權的派生權利,企業經營權所依據的是企業的法人財產權。 經營權級財務風險具有復雜性、復合性的特征。
2.按產生的原因不同分為制度性財務風險、固有財務風險和操作性財務風險
(1)制度性財務風險。制度經濟學關于制度的一個觀點是:制度是一種決策或行為規劃,用來控制多次博弈中的個人選擇活動,進而為與決策有關的預期提供基礎。企業財務運行機制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賴以進行、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及其機能組合而成的機制,包括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循環機制。
(2)固有風險。企業固有的財務風險來自財務管理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和財務管理依據的信息的局限性兩個方面。
(3)操作性風險。操作性風險是指財務管理的相關人員在進行財務管理過程中由于操作失誤或是對具體的財務方法把握不準確,而造成的工作上的失誤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
二、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客觀原因
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是客觀存在無法改變的,具體有如下幾種。
1.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
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但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宏觀環境的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準確預見和無法改變的。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必然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財務管理的環境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外部環境變化可能為企業帶來某種機會,也可能使企業面臨某種威脅。財務管理系統如果不能適應復雜而多變的外部環境,必然會給企業理財帶來困難,目前,我國許多企業建立的財務管理系統,由于機構設置不盡合理,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不夠健全,管理基礎工作不夠完善等原因,導致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缺乏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具體表現在對外部環境不利變化不能進行科學的預見,反應滯后,措施不力,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2.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負債資金比例過高
在我國,資金結構主要是指企業全部資金來源中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關系。由于籌資決策失誤等原因,我國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具體表現在負債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例過高,很多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30%以上。資金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3.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順
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順是我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
(二)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主觀原因
1.資本結構不合理是產生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
根據資產負債表可以把財務狀況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流動資產的購置大部分由流動負債籌集,小部分由長期負債籌集;固定資產由長期自有資金和大部分長期負債籌集,也就是流動負債全部用來籌集流動資產,自有資本全部用來籌措固定資產,這是正常的資本結構型。第二類是資產負債表中累計結余是紅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資本被虧損吃掉,從而總資本中自有資本比重下降,說明出現財務危機。第三類是虧損侵蝕了全部自有資本,而且也吃掉了負債的一部分,這種情況屬于資不抵債,必須采取措施。
2.企業經營風險是財務風險的直接原因
內部財務風險主要來源于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是經營風險的貨幣體現,經營風險是財務風險的誘因。
關于企業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的關系有兩種主要的看法,一種看法是:企業所有的經營風險都可以認為是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經營風險的貨幣化的表現形態。這種觀點認為,企業實物運動與價值運動是不可分的,前者是運動實體,后者是反映媒介;經營風險主要從企業實物運動的角度出發,財務風險主要從價值運動的角度出發,兩種風險不過是一個事物的兩個側面而已。另一種看法是:財務風險是經營風險的一種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經營風險,特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資金運動,包括籌資、投資、資金營運和資金分配等活動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這種觀點認為,相對生產經營的實物運動,企業的資金運動具有特殊性和相對獨立性,隨著企業資金運動的日趨復雜,財務活動已具有其自身的經營對象,企業可以從事期貨、證券等投資活動并從中獲利。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經營不能僅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商品經營,貨幣、金融工具都可以是企業的經營對象,財務活動不是游離于企業經營以外的另一種經營方式,而是對企業整體經營活動的反映和控制手段。
3.企業財務活動本身的復雜性
企業財務活動的復雜性是我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重要內部原因。企業財務活動涉及的問題很多,遍布于企業活動的全過程,比如企業籌資中的自有資金與借款的比例以及相關的負債經營問題,企業投資中的多元化投資問題,企業利潤分配中的比例問題,企業日常資產管理中的存貨管理以及應收賬款管理等一系列的問題。伴隨著近年來企業資產規模的日益擴大,發展速度的加快,大多數企業的財務活動變得越來越復雜。
4.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認識的滯后性
企業作為一個財務主體必然面臨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有許多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不能從根本上把握風險的本質,認為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概念狹隘,缺乏正確的市場風險意識,這也是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險相比,所有權級財務風險管理的制度成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