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環境資源日益遭到破壞,各國紛紛開始推行綠色會計,對環境問題從會計的角度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我國也為綠色會計的實施提供了現實條件,但同時也存在不少的問題。文章從綠色會計產生的背景入手,對我國在實行綠色會計的過程中相關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綠色會計 環境會計 可循環經濟 綠色審計
一、綠色會計概述
1、綠色會計的含義
綠色會計又稱環境會計,是指在利用會計方法核算環境問題時,充分地結合環境科學、現代經濟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等內容,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企業與環境問題相關的收入、成本、費用,綜合地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的影響。
2、綠色會計產生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全世界范圍的科學技術革命迅速發展,隨著人口的劇增、需求的增加,西方國家開始把發展經濟與生產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的基礎上,致使能源緊張、資源枯竭、自然災害頻發、環境污染嚴重,這不僅動搖了許多國家發展經濟的自然物質基礎,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而且使人類與自然、生態環境出現了緊張的局面。正如郭道揚所說“經濟之發展與環境之惡化猶如雙面鏡,一方面顯現出現代經濟社會歌舞升平的繁榮景象,而另一方面卻照出了人類文明的病態”(郭道揚,1997)。為了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保持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被提上日程。基于可持續發展觀,企業為了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進行系統化的綠色生產、綠色經營、綠色物流管理理念等“綠色革命”。為了反映和監督企業的綠色生產經營管理信息,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綠色會計便應運而生。在理論研究方面,比蒙斯和馬林分別于1971年和1973年在《會計學月刊》上發表了題為《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和《污染的會計問題》,拉開了綠色會計研究的序幕。隨后,世界環境與發展國家首腦會議通過了保護世界環境的四個綱領性文件,聯合國也討論通過了《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各國政府開始紛紛建立本國的環境會計體系。我國也于2001年3月成立了“綠色會計委員會”,2001年6月成立了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標志著我國綠色會計研究進入新階段。
二、綠色會計在我國實施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綠色會計自在我國實施以來,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由于各個方面條件的限制,我國的綠色會計實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總的說來,我國在綠色會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不考慮實際,一味地借鑒
我國綠色會計的實施隨著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日益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認可。但隨著經濟的深入轉軌與環保力度的不斷加大,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這在很大程度是由于我們一味地借鑒別國綠色會計的做法,而沒有吃透其中的內部機理,在加上我國環保體制的行政色彩太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應付性治理理念叢生,使得綠色會計的實施步履維艱。
2、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執法不嚴
隨著我國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重視,政府陸續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主體,以《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等相關的法律、條例、環境標準在內的環境法律體系,這足以顯現出我國對防止環境污染這一問題在立法上的重視。但是,相關的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執法不嚴、違法不究使原本有效的法律變得蒼白無力。
3、社會的重視程度不夠
國外的很多國家在一些細節問題上都會采取相應的節能措施。如對廁所的水箱結構稍加改造就會節水不少;街頭樹下都用木屑覆蓋,雨后積水,刮風不起沙等等。我國的環境保護問題是“雷聲大,雨點小”,社會普遍存在對環境保護的忽視,只重視眼前的經濟利益。
4、缺乏對綠色會計核算成果的審計和監督
綠色會計既然是會計,就必須站在會計的角度開看待問題,自然是用會計的思想體系和方法體系去加以分析和思考,用會計來計量、反映和控制社會環境資源,揭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來全面考核經營管理者的業績。但企業對于環境問題相關的資產、負債是否真實可靠地加以確認和計量,是否真實地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業績,這就必須要對企業綠色會計的核算成果進行審計和監督。
三、對我國實施綠色會計的思考
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一基本國策為綠色會計的實施提供了政策性基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一方面,大量外資涌入我國,要求我們盡快建立綠色會計方面的準則。由于許多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問題,特別是跨國公司不斷把那些污染嚴重和破壞掠奪自然資源的生產項目搬到發展中國家。此外,我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到國外投資,而綠色貿易壁壘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所以,我們應該培養企業對外披露綠色會計信息的能力。為了更好地在我們國家推行綠色會計,我們應該注意以下方面的問題: 1、借鑒與創新相結合,努力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會計理論與方法
綠色會計是站在會計的角度看待環境問題,討論如何保生態環境與產品生產再生資源耗費的計量與管理結合起來。一味地借鑒別國經驗而不顧我國實際,已經讓我們在綠色會計的實施上落后了一大截。所以從我國實際出發,結合我們的具體國情,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會計理論與方法,建立綠色會計制度,是當務之急。
2、大力提倡可循環經濟的發展
綠色會計是記錄、計量環境污染、環境防治、開發、利用的成本費用,并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對社會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合理計量與報告,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的影響。它的方法再科學、合理,再無可挑剔,也是對既成事實進行的記錄、計量和報告。如何讓從源頭上進行控制,防止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是當務之急。為了從根本上降低生產活動對環境的破壞,循環經濟便應運而生。循環經濟的實質是從生產設計、能源與原材料選用、工藝技術與設備維護管理等社會生產和服務的各個環節實行全過程控制,從生產和服務源頭減少資源的浪費,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嚴重的原因在于結構不合理,技術裝備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大、浪費大,如果從源頭上實施清潔生產,預防污染的產生,也將會為綠色會計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3、完善會計法律法規
我國已經陸續頒布了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會計環境的角度來說,這些已經構成了綠色會計所需的法律規范環境,為綠色會計在我國的實施創造了條件。但為了讓綠色會計更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首先應該以法律的形式確定綠色會計的地位和作用,這是將會計理論付諸實踐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其次完善會計準則,將涉及環境的內容作為會計要素,必須進行披露,防止有關部門和單位的短期行為。再次用會計制度的形式統一綠色會計的操作,便于會計人員掌握。
4、加強對綠色會計的宣傳和指導,充分發揮會計職業團體的作用
綠色會計的實施既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效益,也不能為了保護環境而拋棄經濟發展。因此,必須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通過廣泛宣傳,使全國人民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接受綠色會計。在這個方面,除了政府部門外,我們可以充分發揮會計職業團體的倡導作用,如中國會計協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證券委員會等等。
5、加強綠色審計和監督,加大懲處措施
綠色會計是以企業為會計核算主體對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企業對環境問題的核算是否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及相關的制度規定,是否真實,這就需要我們對綠色會計的核算進行審計與監督,以促使企業自覺保護環境。通過審計,可以調節生產與環保、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的矛盾。從某種意義上說,綠色審計師綠色會計的再監督,加強綠色審計,有助于綠色會計的創建和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許磊:綠色會計理論體系初探[J].財會月刊,2003(3).
[2] 孟凡利:環境會計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3] 朱丹:論綠色會計的理論結構體系[J].上海會計,2001(6).
[4] 陳建光:關于實施綠色會計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外資,2008(7).
[5] 張曉芳:試論綠色會計在我國的發展[J].時代經貿(學術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