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公允價值在我國運用的局限性和改善建議

公允價值在我國運用的局限性和改善建議

摘要:由于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新準則將公允價值計量再一次引入了計量屬性中。在各種具體準則中都體現著公允價值,公允價值的運用范圍被擴大了。雖然全面運用公允價值能提高會計報表信息的相關性,但從如今的情況來看,公允價值的運用還存在著很多局限性,如何克服這些局限性并進一步改善公允價值的運用是理論界和實務界將來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公允價值;運用;局限性;建議

2006年頒布的新準則全面引入公允價值計量,體現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以及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新準則中在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組、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等方面都涉及了公允價值的運用。新準則擴大了公允價值在企業會計準則中的應用范圍,提高了會計報表信息的相關性,使會計報表的使用者能夠更好地獲取企業地真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助其做出正確的決策。

一、公允價值在我國的運用歷程

綜觀公允價值十多年來在我國的運用情況,可以說,“公允價值的運用大致經歷了‘先用后棄’、‘禁而又用’3個階段”。

第一,1994年7月,由我國財政部會計事務管理司編譯的會計準則叢書之《國際會計準則》的有關章節中,將“Fair value”譯為“公正價值”,這是我國正式使用公允價值概念的開端。

第二,在1998年以后,“公允價值”一詞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在我國的會計理論文獻中。1998年,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企業會計準則——投資》以及1999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非貨幣性交易》中給公允價值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公允價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和債務清償的金額。這些準則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在會計計量中正式引入了公允價值概念。然而在準則的具體運用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信息失真的情況,財政部于2001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減少并限制了公允價值的運用,強調了信息的真實性和謹慎性。

第三,我國的準則制定機構也認識到了回避運用公允價值計量顯然與國際潮流相左。因此,在2006年2月,財政部頒布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其中對公允價值進行了全面的運用,并將公允價值作為獨立的計量屬性在基本準則部分予以列出,顯示了對公允價值運用的關注,也體現了我國會計準則向國際趨同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二、公允價值在我國運用存在的局限性

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準則中的運用顯示了一波三折的特點,但是大力推行并在實踐中廣泛運用公允價值仍然是我國會計準則計量屬性選擇的趨勢。由于微宏觀條件的制約,公允價值還未被我國會計準則全面采用,這一點可以從新會計準則中對公允價值運用的嚴格限制看出,這也就意味著目前我國推行公允價值還存在一些障礙,下文將對在我國推行公允價值過程中的難處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在我國推行公允價值計量所存在的問題

1、可靠性的缺乏,在實際操作中難度較大。在新會計準則的基本準則部分對公允價值的運用做出了明確的限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在這個限定中,并沒有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做出明確的解釋,這對公允價值的正確合理運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信息的可靠性也因此受到置疑。結合我國新會計準則及相應的指南說明,以《投資性房地產》這項具體準則為例來總結公允價值的確認方法。在新會計準則第3號準則《投資性房地產》中對于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有如下的規定:“在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應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有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企業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做出合理的估計。”

由此可知,公允價值計量的確認大致有3種方法,或者說有3個層級。按優先選擇的順序來分,公允價值確認的第一個方法是,在活躍交易市場情況下,公允價值為交易價格。這種方法獲得的公允價值相對而言最準確,也最易獲得,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并非所有需要計量的項目都存在于活躍的交易市場,此時其交易價格也就無法獲得,另外一些特殊交易產生了市場失靈,如關聯方交易下產生的價格往往會影響計量的準確性。

第二個方法是,在不存在活躍交易市場的情況下,在相應市場上尋找同類或相類似交易的價格作為公允價值的計量基礎。同類或相似的報價可以獲得,但是在確定公允價值信息時,需要對相同與相似之間差異進行調整,而這種調整也會帶有不確定性,也會產生不準確的情況。另外這里同樣存在市場失靈的狀況,也會影響到公允價值信息的準確性。

第三個方法是,如果某項資產或負債沒有由市場直接決定的可觀察到的價格,卻有合約規定的或可以預期的未來現金流量加以估計,就可運用現值技術估計公允價值,也可以采用專業評估人員的評估結果。相對于前兩種方法而言,這一種公允價值確認方法難度最大,其最大的難點就在于估值技術的運用,這也就使得信息的準確性下降。

由于基本準則中對公允價值運用中定義的不明確以及公允價值的確定中產生信息的不準確性,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信息可靠性受到了挑戰,因此,公允價值難以滿足可靠性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2、容易產生利潤操縱的情況。2001年財政部對于1999年會計準則的修訂源自于會計信息的嚴重失真,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企業利用資產計價進行舞弊操作,從而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造成的。在關于金融工具的準則中,規定交易性金融工具以取得時的成本計量,而期末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那么按照這一規定,企業進行短期投資的,將不再采用原先的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而采用市價法。這樣在企業進行的短期投資獲得收益的情況下,企業當期利潤會大大提高,而由于短期投資市場的波動性較大,也容易造成企業對利潤的操縱。

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規定,對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如果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益,而不再像原先一樣計入資本公積。同時還規定,對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當將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很可能會在公司出現虧損的情況下,或者出于維持公司業績或者配股的需要,通過與上市公司以優質資產換劣質資產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來改變上市公司的當期損益,從而達到提升公司利潤的目的。

由上文可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為管理當局在會計處理方面提供了一定的自由選擇權。再加上目前我國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會計人員和單位領導素質不高及法律機制不健全、違法處罰力度不夠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以及公允價值應用過程中較強的主觀性,容易使得這一計量方式成為一些單位為一己私利,在會計核算中操縱利潤的工具。

(二)在我國推行公允價值的建議

1、加強公允價值理論研究,逐步實現全面推行。對于公允價值計量可靠性質量要求較難達到以及其在實際運用中存在較難操作的問題,一方面,很大程度上與我國準則中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及相關指引內容的缺失有關。在此次頒布的新準則中對公允價值計量運用的具體指導性闡述也僅為3項準則(《資產減值》、《金融工具的確認與計量》以及《企業年金基金》),與此相對應的是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早在2005年9月就對“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展開了研究和制定的實質性工作,而美國作為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研究和運用的引領者,在經過3年的研究后于2006年9月發布了單獨的第157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告,即《公允價值計量》,為更好更廣泛地運用公允價值做好理論鋪墊。另一方面,公允價值在運用中的現實障礙也在體現了我國會計理論研究中對于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理論的欠缺。

加強公允價值的理論研究,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則制定機構和主流學術界對公允價值研究方面進行引導,現在新會計準則中將公允價值提到了一定的高度,那么在公允價值理論研究方面也將與時俱進;而適時制定我國會計準則中單獨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也就是類似于SAFS157的具體準則,對公允價值的運用進行詳細的解釋,能夠很好地解決公允價值計量可靠性較差,缺乏可操作性的問題,從而能夠逐步實現公允價值的全面運用。

2、完善公允價值運用的外部環境。第一,完善公允價值運用的經濟市場環境。大力快速發展我國的資本市場,將有助于會計目標向決策有用性的方向轉變,財務會計報表信息的相關性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些對于我國進一步推行和為公允價值的運用注入無限動力。在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同時,應當積極培養各級市場,加快各種金融價格市場化的進程并致力于提高現值技術的可操作性。具體來說,積極培養各級市場,對于獲取客觀市價,從而成為公允價值最為可靠與客觀的基礎,而市場價格是公允價值最為簡便,也是成本最為低廉的來源。因此,努力培育各級市場,尤其是生產資料市場和二手交易市場,將使得公允價值的取得更為客觀與可靠;關于加快金融價格市場化的進程,將有助于實現金融價格的逐步市場化,從而使得金融衍生產品的公允價值計量的順利實施;如果存在公平活躍的市場,那么公允價值很易獲得,在不存在公平市價時,公允價值的估計就需要運用到現值技術,因此提高現值技術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公允價值估計的可靠性。第二,完善公允價值運用的人文環境。公允價值計量在實際運用中產生的障礙有一部分源自于由于會計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具體表現為職業素質與道德素質兩方面。會計人員職業素質的欠缺容易使公允價值計量的運用受到可靠性和缺乏可操作性的挑戰,而會計人員道德的缺失則極易產生企業利潤受操縱的情況。公允價值的順利運用,需要完善其運用的人文環境,具體說來,一方面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專業水平,不斷地加大教育投入,培養公允價值概念,具有較高的職業水平的會計人員是公允價值得以全面運用的必要條件,這也是降低公允價值實施成本的需要;另一方面加強守法意識和道德教育,建立誠信負責的機制。加強守法意識和道德教育可以從主觀上消除利潤操縱的動機,是杜絕利用公允價值從事造假的根本措施。第三,完善公允價值運用的法律環境。公允價值在運用中產生利潤操縱的現象與法律環境有一定的關系,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可以對企業形成有力的外部約束。這就要求國家的會計準則完善,法制健全,對舞弊行為有嚴厲的懲罰機制,從而使得會計造假成本大大提高,可以遏制會計信息的失真。因此,完善公允價值運用的法律環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公允價值運用中利潤操縱問題。近年來,我國相關的法制建設進展迅速。新修訂的《證券法》已相當完備,此次修訂的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就是加強對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力度,加強對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的監管力度。公司治理的加強和法制建設的完善,為我國會計實務中拓展公允價值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唐敏,金娟,郝環妮.公允價值在新會計準則中的影響分析[J].財會通訊,2007(4).
2、羅勝強.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分析[J].會計研究,2006(12).
3、夏成才,邵天營.公允價值會計實踐的理論透視[J].會計研究,2007(2).
4、張緒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研究[J].價格月刊,2004(5).
5、黃平.淺探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內涵[J].財會月刊,2003(A2).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