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多數企業尚未將財務風險管理納入日常經營管理范疇內,企業財務風險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近年來,市場中還不斷出現一些較為優質的企業崩塌的現象,此種頻發事件不僅受到傳統體制、經營戰略的影響,還與其自身管理尤其是財務風險管理存在極大聯系,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的內外部控制工作,已然成為我國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內部控制
對于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分工合作、崗位職責、內部風險管理人員素質等因素引起的財務風險問題,企業應積極采取有效的內部控制措施,比如加強內部組織結構管理,或者強化風險管理部門人員管理等,則企業對財務風險的內部控制措施主要從內部組織結構控制和風險管理人員控制兩個方面實施。
(一) 企業針對內部組織結構展開的控制活動
現代企業制度下,諸多明確分工又互相聯系的部門共同構成了企業內部組織,只有巧妙整合各個部門間的關系,才能發揮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優勢,也才能將有限的人、財、物等資源整合出最佳的綜合效益。根據系統論,系統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則企業必須在自身發展的不同階段,對遇到的各個組織結構問題進行揭示和改革,以不斷改進和完善內部組織結構。一個科學性、合理化、優質化的內部組織結構,應做到機構設置精簡高效、職能分工合理明確,此種組織結構下,員工個人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被充分發揮,整個企業又能保持高度和諧統一狀態;一個毫無效率的不良的內部組織結構,具有機構臃腫、效率低下、職責不清、職能重疊、職權濫用、人浮于事等各種缺陷,員工在這種組織結構中勢必有責無權、消極怠工,最終對嚴重影響企業正常運轉并引發各種財務風險。
(二) 企業針對風險管理人員展開的控制活動
現代企業管理講究以人為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應注重對風險管理人員的控制,風險管理者自身素質越高,越能駕馭風云變幻的市場,則企業越少遭受財務風險的負面影響,否則,企業極易陷入被動局面乃至遇到人為性放大或制造風險的事情。理論上講,敏感分析法、概率統計分析法、財務杠桿分析法等此類度量和分析財務風險的方法,對企業解決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財務風險均能有效解決,但方法關鍵在于人的利用,企業經營者及風險管理人員憑借職業判斷、業務水平、風險意識和對風險的靈敏嗅覺,將對財務風險作出估計和防范,及時發現、估計潛在性財務風險。
由于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任務重、范圍廣、涉及問題多,財務風險管理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均有所加強,財務風險管理人員也受到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挑戰。風險管理人員應更新觀念、轉變認識、提高警惕,以現代化的風險、市場、信息等財務理念,確保企業財務活動實現兩個轉變,即事后被動反映轉變為全過程主動管理、從屬財政轉變為回歸企業;風險管理人員還應堅持不懈地學習新知識,研究新的財務管理理論,掌握全面的綜合知識和業務能力,在后續教育、日常培訓等活動中,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將自己打造為復合型、高素質人才;風險管理人員還應明確自己職責,主要有研究設計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制定公司財務風險管理準則、組織實施逾期資金催收工作、研究并組織實施各種處理方案等,在不斷地總結經驗、探索新途徑和方法的同時,提升抗風險的心理能力以及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外部控制
針對外部環境的改變對企業財務風險帶來的可能性影響,企業應深入分析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原因及其主要影響,在此基礎上研究企業控制財務風險出現變化的過程及其發生財務損失的程度等。根據外部環境對企業生產經營及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程度,可從企業外部環境中的總體環境、產業環境兩個層次展開探析。
(一)企業針對總體環境不確定性采取的控制措施
企業對總體環境不確定性的控制,主要針對企業總體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實行的控制措施,其中總體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即對不同產業的經營均產生作用的各種因素,如政治、經濟、科技、社會及自然環境下的不確定性因素。
把握政治環境不確定性因素,此種因素大多與企業經營所在地的政治權力主體的變化有關,比如戰爭、政局改變等不確定性變化均使企業陷入實際的或潛在的機會和威脅,則企業應隨時掌握國家政及政局信息,對國家政治環境變化方向做出判斷,實時做足準備,降低政治環境突變產生的風險程度??刂平洕h境不確定性因素,經濟環境指的是構成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以及國家經濟政策,其主要包括社會經濟結構、經濟體制、經濟政策、經濟發展水平等經濟要素;企業日常經營活動及收益受到任何經濟要素不確定性變化的影響,企業應深刻認識、理解、掌握、運用國家社會經濟結構、經濟體制、經濟政策、經濟發展水平等此類要素,以有效控制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帶給企業的財務風險影響??刂粕鐣h境不確定性因素,此種不確定性主要是和國家政策或企業經營實務無法統一的社會價值、社會信念、社會心態等造成的社會部確定性;此種不確定性因素一旦在不同群體、利益集團之間產生較大差距甚至出現背離時,將引起嚴重的社會不穩定性,并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產生不良影響,則企業應隨時關注社會價值、社會信念、社會心態的變化,再根據此種變化引導企業朝向積極方向發展。
此外,還應積極應對科技環境不確定性因素以及自然環境下不確定性因素。對于科技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其主要指的是企業所處環境中科技要素的總和,比如國家科技力量、科技水平、科技政策、科技體制等科技要素;當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觀點深入人心,知識經濟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企業只有在對科學技術變化充分掌握的基礎上,還能更深入地了解科技發展方向,也才能使企業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時刻走在行業前列。對于自然環境不確定性因素,主要是指典型的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或不可預期的自然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此種不確定性自然現象發生后,對自然環境依賴性較強之類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將受到嚴重影響,企業收益則明顯受損,積極面對自然環境變化引起的財務風險,才能幫助企業盡可能降低損失,做足事前準備以及事后彌補的工作。
(二) 企業針對產業環境不確定性采取的控制措施
產業要素市場不確定、產業產品市場不確定、產業競爭不確定,這是企業所面臨產業環境不確定性的三大方面,若要控制產業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風險,企業必須從上述三個方面施以相關措施。
產業要素市場的不確定主要是企業開展經營活動所需購買的投入要素引發的不確定性,比如技術、資金、人才等市場不確定性;當要素供應數量有限時,市場競購便可能致使市場結構和產品供給價格產生變化,當出現高集中度要素賣方壟斷時,外部市場的不確定性則對企業產生較大威脅,則企業須首先對產業要素市場做好調查分析,才具備降低產業要素市場變化引發財務風險影響的可能性。產品市場的不確定性即企業所屬產業產出品的需求發生的非預期變化,比如市場中替代產品的出現、消費者偏好或口味的改變、有效互補商品的缺乏、政府對進口政策管制措施的更改等,這一系列變化均可能對市場需求造成較大影響,企業需加強自身對產品的市場調查,實時調整市場策略,盡可能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產業競爭的不確定性即現實的或潛在的進入競爭者市場的競爭策略改變導致產業市場競爭環境不確定性,或者產業中工藝變革、其他廠商技術、科技創新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挑戰等導致的不確定性,均會對產業市場競爭內容發生影響;增強對產業競爭及競爭者的認識,企業才能根據市場隨時調整競爭策略,以適應市場及競爭的變化,尋求應對財務風險的有效對策,或者聯合行業中其他企業,使行業壁壘太高,則有效控制新進入市場的競爭者數量。
參考文獻:
[1] 邱啟泉.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8(10).
[2] 李君.中小企業如何建立財務預警信息系統[J].財會月刊(綜合),2008.5.
[3] 王竹玲.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J].財會通訊(理財),2008.7.
[4] 龔雄飛.構建電力企業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問題研究.經營管理者,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