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影響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因素
對于制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瓶頸及其融資難的成因問題,目前學術界眾說紛紜。筆者認為,制約中小企業融資的因素從根本上來看,可歸結為以下兩大方面:
1、內部因素
(1)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財產實力較弱,資產信用等級不高
隨著金融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各家商業銀行對企業貸款往往要求相應的抵押和擔保。但我國的中小企業普遍而言發展歷史不長,積累有限,抵御風險的能力薄弱。因此在需要向銀行借貸時,往往拿不出多少可供抵押或質押的資產,符合銀行要求的貸款擔保人也難以找到,而不得不放棄向銀行申請貸款。
(2)大多數中小企業內部組織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國許多中小企業存在著成員之間產權不清;企業內部規章制度不健全;董事會、監事會形同虛設;財務制度不健全、不透明;財務管理混亂,決策方法不科學等等問題。另外,大部分中小企業生產技術水平低,生產盲目性大,創新能力不強,受市場的影響較大。
2、外部因素
(1)政府方面
我國的中小企業是在改革開放的宏觀環境下的產物,從國家政策在貸款上對中小企業存在一定的偏見,缺乏專門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幫助,缺乏相應的政策法規的支持,同時政府建立的風險投資基金還處于發展初期,相應的風險投資的法律、法規的制定也還處于萌芽階段。此外,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和措施不到位,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不夠等原因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2)社會環境
首先,相關的法律制度滯后,有關中小企業金融方面的專門法律法規基本上還沒有制定。其次,抵押擔保機制不健全,社會信用體制不完善。中小企業要想取得貸款,就要進行抵押、擔保的登記,但由于大多數中小企業組織結構過于分散,因此很難得到銀行的貸款支持。中小企業的信用環境和金融服務環境尚待改善。
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對策
1、政府層面-政府要積極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對中小企業給予政策支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在金融系統中的劣勢地位越加明確,這就決定了政府應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給予積極扶持。
(1)稅收優惠。這是最直接的資金援助方式。政府可利用降低稅率、稅收減免、提高稅收起征點和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率等方法對中小企業給予金融支持。
(2)財政補貼。政府可采取就業補貼、研究與開發補貼、出口補貼等形式對中小進行金融支持。
(3)政府可以考慮在財政預算中建立一定規模的中小企業貸款風險準備金,或設立中小企業辦互助會等形式,設立風險投資貸款擔保基金。
(4)為中小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盡快制定《擔保基金法》、《風險投資法》等法規,使中小企業可與國有大企業以平等的市場主體身份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同時取消上市公司的指標分配辦法和上市額度等限制,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