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建立起基于作業成本理論的工業維護管理成本核算及控制模型,利用作業成本核算模型將維護費用歸集到設備類別,從而實現設備類別的成本源頭控制。
關鍵詞:作業成本;成本核算及控制模型
一、工業維護成本的構成
成本是一個客觀的經濟范疇,工業維護中所涉及的成本與工業維護的應用范圍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工業維護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從企業的設施、設備、系統到產品都需要進行維護,因此其成本的發生可貫穿企業經營的全過程。
工業維護成本的構成主要有:科研項目成本,壽命周期成本,新產品試制項目成本,質量成本,技術組織措施項目成本,挖潛、革新、改造項目成本,設備大修理項目成本,更新改造項目成本和環境保護項目成本等等。
二、工業維護成本控制模型設計
(一)成本項目分析
為了對工業維護費用進行有效的控制,對工業維護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進行分析可得直接成本包括以下內容:
1、外包維修費。外包維修費包括支付給外包單位的勞務費用、設備運輸費等,屬于直接成本,可以直接歸集到接受外包修理業務的設備上,即歸屬到相應的設備類別中。
2、機器折舊費。與機器設備相關的折舊、租賃費和稅金可以直接分配到相應的設備類別中。
3、備件、輔助材料的材料費用。
4、設備設計、研發費用。這部分成本可直接歸屬到相應的產品或設備中去。主要包括調查研究、圖紙設計、模型制作以及科研人員的工資、附加費等費用。
5、設備大修費用。大修費用金額較大,且收益期并非只限于費用發生當期,所以,宜對該項費用采取每月預提的方式,平均分攤這部分費用。該項費用在提取時直接計入該項費用的成本。對間接費用進行分析,可得以下8個成本庫。
(二)成本核算與控制模型設計
直接成本可以直接歸集到相應的設備類別上,間接成本采用作業成本分配模型分配到相應的設備類別中以計算出各個設備類別消耗的費用總和,如圖所示。為了達到有效的工業維護成本控制,可以把各個設備類別消耗的費用占維護總成本的比重作為各個設備類別成本評價的指標。通過作業分析,以便及時發現維護成本浪費的根源,對維護成本實現源頭控制。
圖 工業維護間接成本核算模型
注:Cji——設備類別J分擔Ci的份額(共有N類設備)
eji——設備類別J所占作業成本動因di的次數
在利用工業維護成本核算模型將工業維護成本歸集到各設備類別中去后,可對各作業中心的業績進行評價,將此費用與預算費用相對比,及時發現差異,由于成本核算模型可以實現對所有作業進行跟蹤動態放映,我們找出消耗成本較高的作業和其對應的設備,進行作業分析和作業改進。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預算目標進行更新,以達到持續改進的效果。工業維護控制的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需要高層領導的重視與大力支持。同時對生產和維護人員進行教育,培養協作精神,樹立責任感,刺激全員參與。對生產設備的結構、性能、操作維護及技術安全等方面的業務知識,要定期組織培訓,以保證設備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
(三)工業維護成本控制的業績評價
在作業成本體系下,工業維護作業業績評價的對象是各個作業中心,即備件和輔助材料支持費用,房屋建筑物折舊、租賃費及稅金,能源動力費用,維修費用,維修人員培訓費用,損失費用,環境保護費用,一般管理費用這八個作業中心。作業中心的業績評價一般是通過一定期間發生的可控作業成本,與作業中心相應的預算作業成本相對比,進行差異計算和原因剖析,并編制作業中心業績報告來實現。通過分析作業中心業績報告,有助于及時糾正偏差或鞏固成績。如發生的差異不大,也就不需一一查明原因,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項上,抓住重點,解決生產中發生差異的關鍵性問題,從而有效地控制工業維護成本。
三、工業維護過程中的成本控制
(一)工業維護前期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要點
設備維護成本的70%~80%在設備的設計階段就基本上被決定下來了,因此在設備設計階段就要把降低成本當成一項重要的工作。在設計階段要充分考慮設備的可靠性、可維修性、安全性、環保性、節能性、適應性、經濟性和效率等因素。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有兩個方面:其一是減少設計業務所需要的設計費用進行設計工時的管理;其二是設計內容的管理,這種設計內容決定著設備成本的基本費用。同時,設計者一定要注意與設備制造者、設備使用者之間的交流,及時了解設備制造程序、時間量測、設備使用要求,以減少日后的設計變更。設計完成后,要及時進行設計審查以確定設備是否合乎設計規格或設計目標值,設計審查不僅是設計者、連生產準備部門、制造部門等相關人員都要參加,并從制造的立場對設計內容提出建議。
(二)工業維護后期管理中的成本日常控制要點
1.人員及制度的制定
(1)對操作人員進行教育培訓和考核
設備維護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備的使用狀況。設備操作人員要推展包括保養成本在內的生涯成本的降低活動。操作人員技術水平的高低對于設備的使用狀況影響很大。如果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同設備的要求不相適應,就會對設備造成不應有的損害,增加維護成本。必須組織他們學習有關生產設備的結構、性能、操作維護及技術安全等方面的業務知識。
(2)對生產計劃部門的要求
為了改善設備的使用狀況,對生產計劃部門的人員也有一定的要求。
A、合理配置設備,生產計劃部門必須從本企業的生產過程和工藝特點出發,正確配置各種類型的設備,保證單機配套、機組配套、生產系統配套。使各種主要設備、輔助設備、動力設備、起重運輸設備等,具有適當的比例,有機地結合起來;
B、合理安排加工任務和工作負荷,生產計劃部門應當按照每臺設備的性能和精度,安排相應的加工任務。正確處理設備與加工對象的關系、設備能力和工作負荷的關系、使用與維護的關系;
C、充分使用設備,提高生產率。注意提高設備的利用廣度而后提高設備的利用強度。
(3)建立設備使用規章制度
A、為設備安排適宜的工作環境;
B、針對不同的設備,建立設備的操作、檢修程序,防止人為操作失誤;
C、根據不同類型的設備,規定保養、檢驗的頻次和類型;
D、點檢制,設備的點檢是為了維持設備所規定的功能,按標準對規定的設備檢查點進行直觀檢查和工具儀表檢查的制度。設備點檢分為日常點檢、定期點檢和專題點檢三種;
E、安全生產制,具體包括設備操作維護規程和設備事故管理規定。
(4)科學制定、嚴格執行設備保修定額
制定設備保修定額來控制實際維護費用的支出,隨時查明實際維護費用脫離定額的差異及原因,加強成本管理,從而降低維修成本,實現對維護成本的直接控制與管理。
2.設備潤滑管理
潤滑管理是為了控制摩擦,減少磨損,降低故障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避免停工損失費用,降低能源消耗等所采取的一些技術、組織活動。設備的潤滑是設備的命脈。潤滑是指把一種具有潤滑性能的物質加到機體摩擦面上,達到降低摩擦和減少摩擦的手段。潤滑工作遵守“五定”( 定點,定質,定量,定期,定人)規范。
參考文獻
龐德安,施工企業成本控制[J]. 科技咨詢導報.2007(26)
侯莉.全面成本管理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J].北方經貿.2007(7)
張承彬.工業項目成本管理的監督控制[J].現代會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