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客觀存在著眾多阻礙產業轉移的因素,極大地影響了 產業轉移效率。新地理經濟學就認為產業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路徑依賴性” 和“產業鎖定”效應,阻礙了產業轉移。由于中國區域間的產業轉移滯緩現象較 突出,國內學者對產業轉移的粘性影響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
劉世錦(2003)認為產業集聚等影響因素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起著比區位和 優惠制度更為重要的作用,東部地區制造業的重要特征是產業集聚,因此向西部 地區轉移未必能發生。劉艷〔2004)從產業集群的角度分析了中國東部地區向落 后地區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認為東部地區的產業集群會產生極化效應,加強其 區位優勢,阻礙了產業轉移。謝麗霞(2005),郭麗(2009)的研究也表明這一點。
黃福才、李爽和魏敏等(2007)墓于我國區域經濟差異的現實,認為梯度推 移擴散過程中,客觀存在著諸多延緩梯度推移擴散進程的因素,提出了梯度粘性 形成機理的“鉆石模型”。認為其中的關鍵因素是經濟區位中心沿海重心化、市 場化與要素流動的空問集中、技術和制度創新的路徑依賴性以及梯度擴散轉移成 本等四方面因素,此外機會和政府兩個變量的影響作用不容忽視。
張春菊、苗建軍(2010)利用固定效應面板模型,以江蘇省的28個制造業 為研究對象,對產業轉移粘性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發現產業粘性最主要受沉沒 成本而不是勞動力跨區域流動的影響,人力資本的積累和產業效益對產業發展有 顯著的作用,而產業集群和技術創新對產業發展作用不明顯。表2.1總結了以上 文獻綜述關于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包括六類:(1)生產要素:包括要素察賦、 成本和效率等影響因素;(2)區位:包括基礎設施、產業集聚和市場等影響因素; (3)產業升級:包括產業內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等影響因素;(4)制度環境: 包括政府行為和政策環境等影響因素;(5)中問障礙因素:包括區域問的距離, 生產要素跨區域流動,機會成本等影響因素:(6)其他因素等,如原區域與目標 區域的規模,沉沒成本等。
文獻述評:從國內外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研究來看,存在以下不足:第一, 很多研究注重經驗分析,沒有形成很好的研究產業轉移影響因素的理論框架,并 把各個因素看作是獨立的,而很少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對產業轉移的影響。 第二,更多從產業轉移的微觀表現(企業遷移)的痛度來分析影響因素,而真正 從產業層面上來研究的較少。第三,一般從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角度去研究產業 轉移的原因,而沒有發現產業轉移其本身會對影響因素產生影響。第四,缺乏區 域產業轉移的效應分析。從相關文獻來看,基本都是就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而談 產業轉移,至于產業轉移對于產業轉出地和轉入地的產業發展、產業結構以及經 濟發展有何影響這方面研究的還不夠。第五,采用定量方法研究的不多,主要原 因是缺乏有效測度產業轉移的方法,基本上是從產業轉移的事實結果出發,來分 析產業轉移的規模和程度,比如用產值規模變化、產業集聚度變化等等來說明產 業轉移。這種方法雖然簡單、直接,但無法準確地說明產業轉移與它們之問的內 在聯系,應更多從產業轉移的原因角度來分析產業轉移。
結合國內外產業轉移研究綜述以及發展趨勢,產業轉移研究應更多從影響產 業轉移的因素、企業行為方式、地域空間角度等方面來探討產業區域轉移的機理 和模式,構建和完善產業轉移理論和模型,并在研究過程中得到很好的實證。產 業轉移是一種復雜的經濟現象,不僅要研究影響產業轉移的經濟因素,而且要從 制度創新、行為決策、企業行為、體制、社會網絡、社會文化、決策主體偏好等 因素來研究,且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