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民幸福評價發展,以百姓的幸福指數引領發展。去年9月,在宜春市第三次黨代會上,市委謝亦森書記代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幸福宜春”的奮斗目標。策應這一目標,宜春市審計局提出了創建“幸福審計”的工作目標,并以此為驅動,全面改進和加強機關各項建設,進而推動審計圍繞大局、服務中心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為“幸福宜春”建設積極作為。
一、目標確立:創建“幸福審計”
年初計劃,3、4月開始審計,年尾出報告、整理審計檔案。從年頭到年尾,審計人象鐵路警察,各審計一塊,沒一刻停頓。宜春審計人在完成繁重的審計工作的同時,磨礪了作風,增長了才干,贏得了一連串的榮譽,上到審計署、省審計廳,下到市委、市政府,他們該得的獎項一項不缺。然而,因為各自為“政”,更因為審計人長年在外忙碌,原本應該親近、熟悉的同事逐漸覺得陌生,缺乏激情和朝氣。局里的總體目標是什么?如何從更高層次發揮審計的作用,如何在高質量地完成好審計任務、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讓廣大干部職工充分感受組織的溫暖、體會工作的快樂、品味生活的甜美、收獲同志的真情?局里的同志對這些問題思考不多。
孫國琴局長到任后,深刻感受到審計這支隊伍是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的隊伍;深刻體會到審計人特別辛苦、作為審計人的家屬特別不容易。“一定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凝聚人、激勵人、鼓舞人。要有系統、全面的舉措,讓審計人在充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作用的同時,充分享受工作、享受生活。否則,發展將難以為繼。”通過充分交流,局主要領導的這一想法引起了全局同志的熱列反響、普遍認同。
有了動議,就必須有動作。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市審計工作務虛會議上,與會同志就“幸福審計”的內涵及實現途徑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綜合各方面意見,根據審計工作實際,孫國琴局長代表局黨組提出了創建“幸福審計”的工作目標,并就“幸福審計”的內涵進行了全面深刻的闡述,即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讓審計干部職工充分“感受組織的溫暖、分享工作的快樂、品味生活的甜美、收獲同志的真情”。
二、目標驅動:機關建設提速提質
確立目標,絕不是提出一兩個概念名詞就完事。局黨組深諳此理,決定以“幸福審計”為目標驅動,以加強機關全面建設為抓手、為平臺、為突破口,促進機關建設提速提質。
一是創辦“審計大學堂”,全面提升審計人的綜合素養。制定出臺了《宜春市審計局關于創辦“審計大學堂”建設學習型機關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創辦“審計大學堂”的指導思想和建設目標,對全年理論學習、業務學習和人文知識的學習作出了系統安排。每一項學習均由分管領導和責任科室負責組織實施。建立周五半天學及一月一小課、二月一大課、三月一交流的學習制度,每月安排一位機關干部進行講課,每兩月邀請省廳處以上干部和業務骨干來宜春授課,每三月安排一次學習交流活動,用密集有效的學習培訓活動充盈干部職工的工作和生活。在“審計大學堂”創辦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我們共舉辦政治理論、業務知識和人文知識的培訓20天120課時。通過培訓,干部職工的精神面貌、業務素質、人文素養均有較大的改觀和提高,“我要學習”、相互比學蔚然成風。
二是加強審計文化建設,奠定審計事業科學發展的根基。制定出臺《宜春市審計局關于加強審計文化建設的意見》,提出將“好學、嚴謹、公道、親和、勤廉”作為機關文化建設的核心,將“增強政治意識、促進行為規范、改進工作作風、提升道德水平、凝聚隊伍力量、陶冶精神情操”作為審計文化建設目標,用審計文化的牽引力、滲透力和聚合力,為實現審計工作科學發展提供風清氣正的良好“生態”。我們在強化人文知識培訓的同時,注重審計文化氛圍的營造,將從群眾中征集的20多條審計文化語錄經修改完善后下發或上墻。組建了舞蹈、音樂欣賞、書法、棋牌、乒乓球、羽毛球等興趣小組,利用工余時間自主開展活動。通過以上措施,只會工作、不會生活的狀況已得到改觀,先進文化引領方向、凝聚力量、推動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
三是加強審計作風建設,全面鍛造“實、高、新、嚴、細”的審計作風。以開展“十要十戒”主題教育活動和集中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活動為平臺,采取領導點、個人提、群眾評等方式,認真查找干部作風中存在的“庸、懶、散”、“假、浮、蠻”、“私、奢、貪”問題;按照“實、高、新、嚴、細”的要求,由個人針對發現和查找出的問題進行整改,將個人的整改承諾予以公示,接受社會、被審計單位和干部職工的監督;注重作風建設上的傳幫帶作用,利用統一組織和大型審計項目實施的機會,實行集中、集體攻堅;通過有意識地科學分組配備,讓業務強、作風硬的同志潛移默化地影響業務弱、作風軟的同志。進一步修改完善了科室和個人考核辦法,量化工作指標,嚴格獎懲,多方位、多角度地鍛造審計干部“實、高、新、嚴、細”的工作作風。
四是組織課題攻關,培養審計領軍和骨干人才。將2012年定為“質量攻關年”。按照項目化、時間表、責任人的要求,分別由分管領導領題,將業務骨干分成六個課題攻關組進行質量攻關。即AO、OA系統交互使用、績效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精品審計項目和優秀審計報告、保障廉潔從審、完善機關內部管理課題攻關組。各攻關小組進展順利,攻關形成的全面提升審計質量五年規劃、績效審計工作意見、優秀審計項目評選辦法等已制定下發,成為指導我市審計工作的重要文件。同時,攻關的過程,也成為審計領軍人才和骨干人才成長的重要途徑。今年,我局有2人被評為全省審計機關審計能手,有1人入選省廳骨干人才,4人入選省廳骨干后備人才。
五是加強廉政建設,全面筑牢拒腐防變的防線。牢固樹立廉政建設是審計工作高壓線的理念,通過思想育廉、制度律廉、監督保廉,全面筑牢廉政建設的防線。深入持久地開展政治理論、職業道德教育和審計機關核心價值觀教育,培育“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奉獻”的核心價值觀,使審計核心價值觀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斷提高審計隊伍的責任感、歸屬感、榮譽感和“精氣神”;進一步完善并嚴格執行了倡廉的教育制度、廉政建設責任制度、廉潔自律承諾制度、審計紀律公示制度、領導干部述廉制度、執紀回訪制度、廉政談話制度、審計業務會議制度,從制度層面筑牢拒腐防變的防線;充分利用內外兩種監督手段,確保各項廉潔從審的措施、制度得到有效落實。鼓勵、支持局機關紀檢監察部門加強對審計人員執紀情況進行回訪和調查,隨時了解審計人員廉潔從審情況;通過政務公開等形式,將審計人員置于被審計單位、群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之下,保證和促使審計人員以責立志、以德立身、以能立業、以行立信。
三、目標融合:為建設“幸福宜春”積極作為
創建“幸福審計”,最終目標是通過實施有效的審計監督“傳播幸福”,為“幸福宜春”建設貢獻審計人的聰明、才智和力量。按照這個原則,我們將審計工作放在建設“幸福宜春”的偉大實踐中來謀劃、來推進,推動審計工作目標與建設“幸福宜春”目標的有機融合,在建設“幸福宜春”的偉大實踐中主動作為,積極作為。
一是進一步深化財政審計,當好國家資金的保衛者。圍繞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進一步深化財政審計。通過審計監督,促進財政部門強化預算管理,促進預算執行部門緊緊抓住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激發財政政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審計,著力揭示預算執行、資金分配、資金使用、資金安全、政策效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從體制、機制、制度和政策層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議,促進提高預算管理水平,當好國家資金的保衛者。
二是全力開展民生資金審計,當好群眾利益的維護者。全力開展社會保障資金、保障房建設、教育、衛生等民生資金的審計,指出和揭示民生資金、民生工程管理、分配、使用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從體制、機制上提出進一步加強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確保中央和地方用于改善民生的資金真正為民使用、為民謀利、造福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當好群眾利益的維護者,推動實現讓低保群體幸福、讓居者住有其居、失地農民有保障、民生工程更有績效的目標。
三是進一步規范經濟責任審計,當好干部廉潔的監督者。本著“積極穩妥、量力而行、提高質量、防范風險”的原則,推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不斷規范和深化。不斷改進經濟責任審計方式,推進經濟責任審計與其他專項審計的統籌結合;進一步深化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重點關注財政、土地、節能減排、社會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情況;逐步健全審計評價體系,堅持職務、權力和責任一體化原則,促進領導干部“陽光行政”,當好干部廉潔的監督者。
四是綜合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作用,當好建設“幸福宜春”的促進者。審計具有預防、揭露、威懾、抵御功能,在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運行方面發揮著建設性作用。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將嚴把項目選擇、方案編制、審計實施、問題定性、分析建議、審計整改六個關口,統籌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作用,不斷提升審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突出對重點資金、重大工程和重要部門的審計監督,加大對影響發展環境、有礙優質服務問題的查處力度,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服務全市十大幸福工程建設,著力揭示和反映十大幸福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針對性、操作性、前瞻性強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幸福工程真正幸福宜春人民。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我們有理由相信,有“幸福審計”目標的牽引和驅動,宜春審計人一定能在服務“幸福宜春”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有更大、更新的作為。